機械自動化改革趨勢分析
時間:2022-06-08 01:08:08
導語:機械自動化改革趨勢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以柔性制造系統為基礎的自動化車間上,加上信息管理、生產管理的自動化運用,出現了采用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的工廠自動化。在隨后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研究和創新工作上,眾多工業巨頭和國家科技單位投入大量資金和人才,不斷發展機械自動化工作模式,并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今天諸多生產制造行業共同認可的生產技術。
1機械自動化的現狀
根據當前世界各國不同行業的機械自動化應用實際情況分析,各國的機械自動化生產,大多數還處于機械操作階段的自動化。中國的機械制造業,一是在自動化設備數量上較少,二是自動化水平較低,三是在種類選擇上局限性大,四是在質量問題上不達標準,五是在使用范圍上不夠普遍,六是在機械自動化與小成本人工生產上相互沖突,這些較之西方先進國家的機械自動化生產來說,是遠遠落后的。就實際情況和國際對比來講,我國的自動化技術仍然是處于操作自動化的初級階段,無論是機械自動化設備的數量,還是自動化設備的利用率都很低。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研究工作上,我國的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等,還沒有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柔性自動化、知識集成化、智能化等技術。我國產業結構層次不合理,中小型企業在置備機械自動化設備上存在著資金問題和技術問題;而較大型的企業也因為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的落后和管理模式的局限,做不到基礎性的機械自動化普及和應用。
2.1重視機械自動化實用性功能的改革一是要根據機械自動化設備和技術在實際使用中的功能,加強自動化設備的工作效率和自動化技術理念的實用性;二是要借助高新科技,結合計算機控制系統和服務系統,對使用機械生產和制造的自動化設備,實現高速運轉,精度檢驗,高效生產的工作效率;三是減少工序與輔助時間,通過各種自動措施,實現工藝復合性和多軸化發展;四是依據不同生產產品、流程的具體要求,對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動進行整理和調節,最大限度的發揮機械自動化系統的效能;五是結合多媒體技術,使機械自動控制模式具備綜合處理能力,在故障診斷,數據監測等方面發揮更大的價值;六是在機械自動化設備的用戶界面上實現可視化、圖形化,讓用戶可以更方便的進行操作和處理問題,便于機械自動化生產的及時調整;七是在機械自動化設備上使用更加先進的電腦芯片和控制程序,在數控程序中安裝高性能的PLC控制模塊,使機械自動化應用更加方便;八是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自動化控制的基礎上,實現智能控制。
2.2根據實際生產研究機械自動化技術,普及低成本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方向上,要根據實際生產要求來進行選擇,尤其是我國這種大中小企業共存的情況,就更加要結合實際,注重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實用性,在對合適的機械制造產品采用相應的機械自動化設備與技術,保證經濟效益的達標。機械自動化的改革需要建立在擁有廣泛機械自動化應用的基礎上,只有廣泛的運用機械自動化技術,才能發現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缺陷,不斷改進和創新,促進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怎樣才能降低機械自動化設備資金標準,就需要發展投資較少、見效較快的低成本自動化技術,適應我國的機械自動化生產實情。
2.3加強機械自動化技術研究、設備開發,對外交流合作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改革,必須做到自身的技術挖掘創新,不斷研制適合不同機械制造行業的自動化設備,而這些都必須依靠我們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研究工作者、機械自動化設備生產商、國家機械自動化設備應用政策共同起作用。我們要認識到我國在機械自動化領域上的落后,要積極參與國際間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探討,向國外高機械自動化水平的國家學習,將技術融會貫通,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機械自動化理論體系。
3總結
我國要想做好機械自動化工作,就必須普及機械自動化技術和設備在國家各企業單位中的應用,借鑒國外先進的機械自動化技術,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增加機械制造行業的科技含量,不斷完善和創新機械自動化技術理論,推動國家機械制造行業的現代化進程。把機械自動化技術研究工作作為企業發展的重心,以國家政策為發展方向,堅持技術提高和設備普及相結合,使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應用工作高速、高效的開展。
作者:李輝杜祥雨單位:河南思達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小議機械制造業信息化發展
- 下一篇:機械自緊工藝控制參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