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水稻生產機械化及推廣應用

時間:2022-07-19 05:35:00

導語:透析水稻生產機械化及推廣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水稻生產機械化及推廣應用

摘要介紹了東北地區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現狀,分析了發展水稻全程機械化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提出了推廣對策。

關鍵詞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現狀;有利條件;推廣對策;東北地區

隨著改革開放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已由原本粗放型經營模式逐步向集約型靠攏,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提高集約程度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機械化水平[1]。東北作為國內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提高機械化水平對于全國而言都有重要意義。水稻作為東北第二大糧食作物,生產全過程包括產前的種子處理、秧苗培育、中耕整地、移栽、田間管理、收獲等環節。如實現全程機械化,就可減少勞動力使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1東北地區水稻全程機械化現狀

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水稻種植技術已由從前的小戶經營逐步向農耕大戶轉變,從前固有的耕作方式也受到沖擊,已經開始被新形式的發展方向所取代,由傳統生產方式向機械化生產方式發展。在“三補兩減”國家惠農政策等支持下,2006年東北地區水稻的種植面積已達到66.1萬hm2,總產量485.8萬t。但東北地區地形復雜,由于水稻生產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耕作方式、栽植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機械化水平發展速度緩慢。目前,東北地區水稻育苗機械設備約650臺,栽植機械5000臺,其中,機動插秧機約4370臺,機動拋秧機446臺,機動擺秧機14臺,各種收獲機械2900臺。但東北地區水稻全程機械化水平尚不足40%[2]。

2發展水稻機械化的有利條件

(1)以發展水稻全程機械化覆蓋程度為目標,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為重點,培育農業機械新技術為突破點,是現今東北地區機械化進程的重要工作。將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律與東北地區實際狀況相結合,工廠化育苗、機械化整地、插秧和收獲環節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近幾年來,隨著各級對生產技術機械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并且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進行多點試驗示范推廣,全程機械化技術和裝備條件已經日趨成熟。

(2)目前,由于東北地區勞動力減少以及勞動力費用提高等問題,使農戶對機械化的應用變得更加迫切,同時也能保證實現農作物穩產、高產,從而大大調動了農戶對購買農業機械裝備的積極性。而各個農業部門也抓住了這個契機,加大農機資金的扶持力度,在爭取國家投入的基礎上,地方各級也增加相應投入,積極爭取多層次發展,加大了技術、資金、項目合作等的培養與支持。

3制約水稻機械化水平的因素

農機在進行技術的研發過程中,缺乏對農業工藝方面的支持,加之農機與農村相關部門未能很好地進行交流,致使農機與農藝略有脫節,致使農機技術未能得到更好的推廣與普及,影響了全程機械化的發展。如今我國農村依然以土地承包制為主,每家農戶發展程度不同,大多農戶都是小戶經營,收利微薄,很難負擔起全程農機的購買與保養,這就致使機械化的系統普及率與使用率不能得到很好發展。隨著機械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農機的使用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這對農戶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沒有一個系統化的培訓,加之保養與維修也比較困難,使農戶在此方面的資金投入也加大。這些問題制約了農戶購機的想法,阻礙了機械化進程。

4水稻全程機械化推廣對策

(1)水稻機械化技術的引進需要資金,這一點就必須得到國家和政府的支持。由于大多農戶經營規模較小,收利微薄,很難負擔起農機的購買和維護。而且各個地區發展不平衡,一家一戶的土地承包制度很難全面實現機械的規模化與集約化[3]。現在仍有一些地區機械化進程緩慢,主要原因在于重視的程度和執行力度還不夠,推廣程度也不高,一些地方資金受到限制,農戶無法保證農機的購買數量。相關部門應在原有財政的補貼基礎上,對關鍵環節的水稻生產農具適當提高補貼標準,積極扶持農機的技術研發、推廣和服務體系的建設,為全程機械化水平提供保障,以鼓勵廣大農戶購買機械的熱情與積極性。

(2)應積極鼓勵農機跨區域作業[4]。農機跨區域作業,延長了農機的作業時間,提高了利用率,增加了經濟效益。積極擴大服務領域,這樣既能提高作業水平,又能夠增加有農機戶的效益。如果能以機械推廣部門為首,建立企業化、集團化、網絡化的管理,實現一體化經營,就能使機械化更科學、高效的運營下去,增加農民收入。

(3)加強對農機技術的培訓與理論專業指導。如今,農機技術仍然還未被列為一門專門、獨立的學科,而且重點在農機的使用主體——農戶對農機的使用方法知之甚少,對保養以及維修技術更是不了解,也延緩了機械化普及程度。如果通過培養這方面的技術人員,對農機操作人員進行現場培訓、輔導、技術幫助,使他們能很好使用各種農業機械,并能夠對機械進行保養與故障排除,有能力的大戶對這方面人才進行雇傭,也可加大推廣力度,實現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4)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合作社。雖然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提高,但靠各家各戶獨立實現機械化難度很大。如果建立農業機械合作社,農民相互負擔部分費用,或者成立農機租賃維修服務機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資金方面對農戶的壓力。

5結語

總之,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農作物的效益、產量一直是國家關心的問題。尋求更高效、成本更低、更科學的經營方式也是我國農業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提高機械化水平、農機的技術含量,降低勞動力使用率和成本,也是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若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制約因素,加大對機械方面的補貼與技術、合作項目的扶持,建立完善農村在機械方面的相關部門和合作社,真正從農民的利益出發,站在農民的立場,才能更科學、更實際、更有效地解決農村問題,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的普及推廣與技術的提高,真正做到讓農民受益,讓國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