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農村集體財務體系推動農村穩定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14 04:24:00
導語:規范農村集體財務體系推動農村穩定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農村財務管理現存的問題;加強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主要對策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欠規范:集體資產、資源登記不全面;發包、租賃存在違規操作現象;不良資產比重大、票據管理欠規范:票據使用不規范,沒有按票據要求使用;報銷票據欠規范、報銷審批不到位:審批不夠規范;收款不清,存在坐收坐支現象、會計賬務處理欠規范:報賬、記賬不及時;籌資籌勞制度的推行存在會計處理的模糊不清;會計檔案管理不規范、民主理財與財務公開不規范、提高認識,明確職責,加大集體資產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力度、強化財務、審計監督,加大懲戒力度、真正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監督作用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歷來為廣大農村群眾所關注,它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的維護和農村社會的穩定。近年來,按照“兩健全、三規范、一監督”的要求,堅持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不斷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會計核算辦法,農村財務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監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農村財務會計管理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農村集體資金管理體制不順,出現多頭管理,財務制度不健全,核算辦法不規范;二是財務管理和監督不力,制度執行不嚴,資產流失嚴重;三是農村財務人員和民主理財小組人員素質偏低,賬目混亂不清;四是財務公開流于形式。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正常運轉,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農村穩定;這些問題不解決,勢必會影響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因此,應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監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密切干群關系,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高度,扎扎實實地抓好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監督工作,推動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監督向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發展。
1農村財務管理現存的問題
1.1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欠規范。
1.1.1集體資產、資源登記不全面,有的村干部對村財鄉管有抵觸情緒,自己花銷不自由了就留一手,把應該登記造冊的資產、資源留一少部分以備后用。有些資源閑置的時侯沒有價值;沒有被登記臺賬,也無法進入財務管理,一旦資源被開發利用就產生了價值而且價格的高低沒有標準,非常容易造成資產、資源的價值的流失,更談不上資產、資源的保值和增值。
1.1.2發包、租賃存在違規操作現象。資產、資源的發包租賃制度雖健全,但并不遵守規章制度,在程序上不規范,不進行合同鑒定,合同條款不全,相關權利義務不明確等。
1.1.3不良資產比重大。農村集體資產中的呆賬、壞賬、死賬不及時處理,應收款項滯留沉淀,收不回來,固定資產、庫存物資存在財實不符的現象,虛增了村集體資產,造成賬實不符失真的情況。
1.2票據管理欠規范。
村財鄉管后,票據的領取、收回有專人管理,并對收回的票據逐聯核對,理順了票證管理制度,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2.1票據使用不規范,沒有按票據要求使用。例如,應用承包費專用票據而用了統一非營業性票據;
1.2.2報銷票據欠規范,自制票據多,農村成為工程承包商、商店逃避稅款的港灣。只要村上不開稅務發票,就在價格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村上為了少幾個錢就不開正式的發票了。現在農村也存在客觀現象,有的村經濟差,一小商店、一些村上項目包給當地農民干確實沒有稅務發票。
1.3報銷審批不到位。
1.3.1審批不夠規范,報銷票據注重合法性而忽視合理性。報銷票據時,從手續上、內容上、都符合財務規定,但從村實際出發并不合理。例如,村有兩間80平方米的辦公室,一年卻要報10噸煤款。籌資籌勞項目沒有跟蹤審計,它的工程量所需資金與報銷金額是否合理很難判慚。
1.3.2收款不清,存在坐收坐支現象。一手交收款票據,一手交支出票據。
1.4會計賬務處理欠規范。
1.4.1報賬、記賬不及時,村報賬員拖拉,不注重權責發生制原則及時報賬。當日的業務拖到下月,今年發生的業務,拖到下年去報。
1.4.2在新農村新形勢丁,籌資籌勞制度的推行存在會計處理的模糊不清,需要進一步明確核算方法。
1.4.3會計檔案管理不規范。很多鄉鎮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影響沒有單獨的檔案室,村報賬員不重視檔案資料的管理,檔案整理時間過長,涉農文件及其他各口的統計報表不全。電算化數據檔案沒有及時考貝,電腦一旦中毒,影響數據的檔案的連續性。
1.5民主理財與財務公開不規范。
1.5.1有的民主理財小組成員不認真負責;
1.5.2有的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缺乏財務知識,做表面文章;
1.5.3村干部用自己的親信當小組成員;
1.5.4財務公開內容過于籠統不全面;
1.5.5財務公開拖拉不及時。
2加強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主要對策
2.1提高認識,明確職責,加大集體資產的監管力度。
鎮、村兩級領導必須提高村級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按照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程序嚴格要求,特別是領導干部從自身出發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各崗位職責。鎮村兩級領導要提高集體資產監管意識,加強每一項資產、資源的管理,并針對不同的資產、資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對人賬的資產、資源有變動的及時報到鎮里,進行賬務處理,對資產資源的出租、發包、必須經集體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進行集體決議,杜絕暗箱操作;對于沒有上賬的資產資源在產權轉移時,通過有關機構進行科學評估其價值,防止集體資產流失,走出重錢輕物的管理誤區,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2.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力度。
實施村財鄉音制度以來,建立了十余項財務管理制度,有效地規范了村級財務,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傳票的傳遞、會計檔案的歸檔等都要嚴格執行規范化財務制度,執照規范程序進行財務管理。
2.3強化財務、審計監督,加大懲戒力度。
審計監督是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的有力保障。審計部門、審計人員加強審計力度,時時監控,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對重要的業務或崗位要進行經常性稽核;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項檢查,以內部日常審計為主,以定期審計和專項審計為輔。對問題票據絕不審批,對違法違紀人員嚴肅處理,決不手軟。
2.4真正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監督作用,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要選一些認真負責、有一定財務知識的村民作為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積極參與村里重大事項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把好村級財務收支的第-道防線。維護好集體及其成員利益,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決策權。財務公開也是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的重要內容,采取臨時公開與定期公開相結合,規范公開內容,做到詳細、真實準確、連續性的公開。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統一格式,規范公開程序,對農民提出問題及時予以解答,務必讓群眾滿意。
- 上一篇:教師關于中學生安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 下一篇:廉潔從政主體教育活動學習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