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知識經濟背景下財務革新
時間:2022-11-14 04:54:00
導語:小議知識經濟背景下財務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經濟時代正在來臨,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傳播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公司財務在許多方面顯示其不適應性,因而必須考慮其創新與發展問題。
一、財務觀念的創新
1.泛財務資源觀念。傳統財務學中的資源概念通常指的是資本,基本上屬于硬資源的范疇。
知識經濟對企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是改變了企業的資源結構,并豐富了資源的內容。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企業必須確立新的“泛資源”財務觀念,并以此拓寬理財的范圍。
2.融智比融資更重要觀念。從一般意義上說,軟資源對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這個作用的結果又反饋于整個泛資源系統。硬資源是被動的,軟資源是主動的,人往往利用軟資源來開發和利用硬資源。軟硬資源的這個關系在知識經濟時代表現得更加明顯。
3.人本財務觀念。“人本管理”是與“以物為中心”管理相對應的概念,它要求把人作為“社會人”或“文化人”而不是“經濟人”來看待,要理解人、尊重人,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人本管理是知識經濟的客觀要求。企業的每一項財務活動均由人發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決于人的知識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在財務上貫徹以人為本的觀念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二、財務目標的創新
普遍的觀點認為,公司財務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從“產值最大化”和“利潤最化”到“股東財富最大化”,無疑是認識上的一大迸步,但仍存在缺失。首先,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觀點僅考慮了硬資源而忽視了軟資源問題;其次,在資源分配問題上存在“狹隘主義”觀點,在資源配置上僅考慮了股東而忽視了企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正常需要以及非人類的資源分享主體的需要,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再次,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觀點所追求的是單純的“經濟效率”,當企業資源配置有利于股東財富增長時,就被認為是優化的,否則就認為是非優化,照此目標運行,難免不會導致資源環境的破壞。
三、財務治理結構的創新
企業治理的核心是財務治理,公司法所規定的公司治理權配置的核心是財務治理權的配置。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企業財務治理結構也應當進行相應的變革與創新。其要點是:
1.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財務治理。利益相關者對企業不僅有財務利益要求,而且也都應有參與企業財務治理的資格和權利。這個原則在實踐中的貫徹方法,就是利益相關者共同組成企業財務治理結構,尤其是讓員工、債權人等第一級利益相關者進入財務治理結構。財務是分層管理的,同時,財務還是分權治理的,財務決策權、財務監督權與財務執行權分而治之,分屬于三個彼此相獨立的財務治理機構。
2.人力資本最大者擁有最重要的財務控制權。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企業財務治理,并不等于控制權要平均分配,主要的財務控制權總是由經營者掌握。這與湯谷良博士提出的“經營者財務處于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的觀點是一致的。歷史地看,企業經營者經歷了一個從“財務資本最大者”向“人力資本最大者”的演進過程,并且這一過程與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過程是相吻合的。
3.工財務相機治理。人力資本主導企業財務治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經營者治理財務無效時,財務控制權就會向非人力資本或財務資本所有者轉移。財務資本所有者主導控制的選擇依據,是對企業貢獻和風險的大小,這對不同類型的企業是有差別的。在股權分散的公司或銀行資金占主導的公司里,貢獻和風險承擔最大者通常是銀行,因此財務相機治理的含義通常也被解釋為一種在有銀行舉債條件下的控制權配置。
4.知識和信息專家參與財務治理。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治理結構尤其是作為財務決策機構的董事會,應當是知識型的。做到這一點,董事會成員中除各類利益相關者代表外,還應吸納外部的知識和信息專家參加,這些專家的職能是參謀型而不是控制型的。
四、財務內容的創新
資本通常被理解為財務的起點和對象,財務學的核心是“研究資本的生產力問題”。工業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本是財務資本,因此形成于這個時代的財務學也是研究財務資本的財務學,其核心問題是解決財務資本的合理籌集與配置。
1.將知識資本納入財務學范圍。主要研究知識資本的構成、知識資本的培育、籌措、分配、運營及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等問題。企業要把知識資本作為對未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戰略資本來培育,需要財務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企業應把培育知識資本作為理財工作的內生性要素來看待;另一方面,財務在運作資金時要有利于知識資本的培育,并將其作為最重要的理財戰略。財務所籌措的資本,應當既有財務資本,又有知識資本,應盡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知識資本來改。
2.建立利益相關者財務學體系。主要研究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的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財務要求、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財務權利及行使方式、企業對利益相關者財務要求的回應等問題。以此來拓寬財務學的視野,將現有的“股東財務學”和“股東一經營者一財務經理”三位一體式財務學,拓展為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服務的“社會財務學”和“可持續發展財務學”。
3.改革成本管理的內容與方法。知識經濟對企業傳統的生產工藝技術和經營管理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信息及時反饋系統”、“作業流程電腦化”、“特別作業班組制度”、“靈活制造”、“零倉儲(JIT)管理”及“網絡經營”等一系列新的生產和經營管理制度和技術的出現,都要求研究和建立相適應的新型成本管理制度如作業成本管理等。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建立良好的財務治理是樹立市場信心、鼓勵更加穩定的長期資本流入的一項重要手段。認識到財務治理結構的發展而變化,進而通過財務管理活動在企業價值的增長中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對于保持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
- 上一篇:中專部書記工作總結
- 下一篇:企業銷售事業部年度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