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鄉村財務精細化管理

時間:2022-12-20 03:28:00

導語:深究鄉村財務精細化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鄉村財務精細化管理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管理體系,統籌城鄉發展,2009年,湖南省財政廳開始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

精確定位管理目標

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是個新課題,既沒有經驗借鑒也沒有現成模式,什么是精細化、怎樣才能做到精細化,首先需要明確的界定。在深入調研、充分醞釀、反復修改的基礎上,湖南省財政廳制定了《關于全面推行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意見》,明確了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就是以鄉村兩級財政性資金為主要管理內容,以其信息流、資金流為管理主線,以鄉鎮財稅信息網絡和相關軟件平臺為基礎,依托于制度建設、程序規范、全程跟蹤、效績考核等手段,以達到鄉村財政財務全面、精準、細致、規范、高效管理的目標。根據這一目標,湖南全省大部分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認真制定規劃,完善配套措施,確定分段工作目標與時間表,并于2009年5月底前相繼出臺了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

典型帶動重點突破

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為此,湖南財政首先選擇了34個工作基礎較好的縣(市、區)作為第一批精細化管理重點縣,進行重點督導,給予重點支持。

完善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細化預算編制,要求鄉鎮按照《預算法》和“鄉財縣管”有關規定,編制到部門、到科目的鄉鎮年度預算。在編制時,將稅收收入、財政撥款、非稅收入、上年結余資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行綜合預算;逐步完善鄉鎮基本支出定員定額管理,盡可能將支出項目的功能科目和經濟科目列示至最末一級,細化預算。強化預算執行,要求嚴格按照“先人員經費、再公用經費、后項目經費”的支出順序安排鄉鎮預算支出,通過預算控制指標、指標控制計劃、計劃控制支出,利用“鄉財縣管”信息管理平臺,實施嚴格的指標控制、核算管理和事后監管。

全面推行“村賬鄉”。在鄉鎮實施對村級賬務的集中核算,按照村集體資金的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收益權不變,統一資金賬戶、統一報賬時間、統一報賬程序、統一會計核算、統一檔案管理“四不變、五統一”的管理原則,利用鄉財信息系統網絡及“鄉財縣管鄉用”軟件,開設村級賬套,實現村級賬務的專賬專人專戶核算。目前,湖南全省已有1987個鄉鎮實施“村賬鄉”,占全省鄉鎮總數的90%。

強化鄉村債權債務管理。從2007年開始,湖南開始對鄉村兩級的債權債務進行全面核實清理。2008年,組織開發了《湖南省鄉村債權債務管理信息系統》,將2007年鎖定的債權債務數據及時、全面錄入到系統中,由縣鄉財政系統實施動態監控,省財政每季度適時更新。幾年來,各縣(市、區)依托“鄉財縣管”和“村賬鄉”的規范化管理,在制度設計、工作流程和軟件應用中設置鄉村兩級控債和消債的操作節點,強化監督和控制,積極化解鄉村兩級債務。如桃江縣通過改善“鄉財縣管”財務軟件模塊結構,將所有與債權債務有關的業務類型和具體科目,歸類并調制到“舉債控制賬套”實行集中控管,取消鄉鎮對所有債權債務科目發生額的審批權,從賬務處理的源頭防范了擅自舉債的發生。同時針對鄉鎮實際,制定了化解鄉鎮債務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目標,建立了鄉鎮化債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改革以來,桃江縣在保證沒有發生新債的基礎上,累計償還各種債務8760多萬元。

規范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一是充分發揮鄉鎮財稅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堅持將補貼對象相對固定的惠農補貼通過一網發放、一卡通到戶,暢通惠農補貼發放渠道。二是規范補貼發放流程,確保發放準確無誤。三是密切部門協作,提升服務質量,積極創新為民服務方式,對惠農政策咨詢、補貼資金發放等服務事項實行“一站式”辦結,努力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四是加大專項檢查督促的力度。聯合有關部門不定期開展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的專項督察,向全省1400多萬農戶發放“惠農補貼政策明白卡”,宣傳補貼發放政策,強化群眾監督。據初步統計,截至2009年10月全省各縣(市、區)“一卡通”發放惠農補貼項目平均達19項,發發放項目最多的縣市區達66項,放惠農補貼資金71億元。

試點推進鄉村財政財務績效管理。在隆回縣開展了鄉村財政財務績效管理信息系統研發試點,初步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易于理解的考評指標體系。通過將績效管理系統與“鄉財縣管”等業務管理系統的無縫連接,實時提取相關業務數據,與計劃數據、歷史數論文據、行業標準、經驗標準等進行比較分析,及時反映各鄉鎮的財政財務概況,確保鄉鎮財政支出的均衡、合理。這個系統改變了傳統績效評價的事后特征,將績效管理理念貫穿到鄉村財政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實現對鄉村財政財務的實時監控。

參與專項資金監督管理。為全面管理鄉鎮財政財務,各級鄉鎮財政管理部門積極參與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對于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的專項資金,建立健全項目支出規范化管理制度,加強項目論證、立項、申報、實施等各環節的監督。對于上級財政部門直接管理、未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的專項資金,建立上級財政與鄉鎮財政以及鄉鎮財政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保證鄉鎮財政全面掌握有關專項資金的政策、額度、項目要求等情況。通過加大對各類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和跟蹤問效,及時將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項目實施效果等信息上報上級財政部門,確保項目資金用到實處,發揮效益。

建立考評機制強化督促指導

2009年9月,湖南省財政廳擬定了《湖南省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考評辦法》,進一步細化了工作目標和工作方法。根據重要性、導向性、科學性和可比性等因素設置了六大考評指標體系,每一指標體系分設若干要素,對應設置指標分值和評分標準。通過細化、量化打分,實現對全省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的考核、評價;并進一步明確了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方向、內容、細節和標準,及時有效地指導基層工作的開展。

為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湖南省廳還加大了督促指導的力度。一是重點縣現場督導。從2009年4月開始,相繼到各重點縣督導開展精細化管理工作,指導方案制定,督促具體實施等。二是分赴市州集中督導。2009年5—6月,先后到14個市州集中聽取了各縣(市、區)精細化管理工作進展情況匯報,根據各地工作開展情況具體指導,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三是以經驗交流強化督導。及時收集各地優質的實施方案、管理辦法,編發網上快訊向全省發送。2009年9月下旬,召開了14個市州和34個重點縣參加的全省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經驗交流會,介紹48個單位一年來精細化管理工作的舉措及成效,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了全省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的縱深推進。

全面夯實管理基礎

加強鄉鎮財政隊伍建設,通過全面培訓、重點培養、強化管理等措施,加大培訓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制度建設,在規范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如財政所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崗位責任制度、業務管理制度等。加強財政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建立財政所辦公用房建設情況的專門檔案,實施困難財政所辦公用房建設的重點扶持政策。按困難程度分類制定中長期維修改造或重建計劃,改善財政所辦公條件。2009年下撥近千萬元對120個困難財政所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扶持。加強信息化建設,改造升級現有鄉鎮財稅信息網絡,全面實現了鄉村財政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