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研究

時間:2022-09-07 04:16:16

導語:汽車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研究

隨著國人的生活質量提高,對汽車的需求也使得我國的汽車制造業飛速發展。然而在參差不齊的汽車市場上,如何提高所制造汽車的質量,推動企業在汽車市場上占據更多的份額就更加重要了。因此如何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同時確保質量的提升,成為大多數汽車制造企業的發展重點。

一、質量成本概念及其主要內容

企業運轉過程中的質量成本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發生在汽車制造過程中為了實現能讓顧客滿意的質量而產生的成本,其內含了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另一方面則是當質量達不到顧客的要求而產生的一種事后成本,即損失成本。1、預防成本。這種成本顧名思義,是為了預防汽車質量不合格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花費的費用,譬如說更新制造機器、引進先進工藝等能夠提升汽車生產質量而產生的投資和費用。所以預防成本是一種事前準備工作上的投資和成本,是必要并且能夠保障汽車質量最基礎和重要的一環。2、鑒定成本。這種成本也很好理解,就是指在汽車制造完成之后并不能直接上市,還需要檢測汽車質量是否合格,是否能夠滿足顧客所要求的成本。同時,鑒定成本也涵蓋了在汽車制造和生產過程中,各部分零件在制成時候是否合格這一方面的檢測。而當前為了節約成本,在企業制造行業大多使用了能夠同時進行批次檢測的測量室。3、損失成本。損失成本是一種事后成本,發生在汽車生產完成之后,甚至是汽車進入市場、到達顧客手中之后。損失成本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方面是內部損失成本,這就是在汽車制造完成之后但是流入市場之前產生的損失,譬如檢測不合格后需要返工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流入市場之后的外部損失成本,即在顧客購買汽車之后產生的損失成本,譬如交車之后故障產生的保修的費用以及汽車由于質量問題產生的責任賠償損失。

二、汽車制造企業質量成本核算

1、汽車制造企業質量成本核算的目的。汽車制造企業進行質量成本核算自然是為了明晰成本的高低以及歸屬,從而有針對性地升級設備、采取一系列措施對于耗費成本高的步驟進行優化。譬如說,成本核算最確切具體的目的就是講質量成本切實歸屬到預防成本、鑒定成本以及最終的損失成本,只有具體核算了這三方面質量成本,根據成本高低分清主次,從而對不同階段的生產進行不同層次的投資,一方面提升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使得質量成本以可見的幅度下降。對于一輛已經上市交付使用的汽車,其最為重要的成本核算問題就是損失成本。盡管在汽車進入市場銷售之前做過大量的反復試驗,但是由于汽車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工業產品,無論是在品質控制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實際使用者的習慣不同的角度來看,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果出現后續交付后的質量問題,就會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失成本。2、汽車制造企業質量成本核算的方法。既然討論了汽車企業制造汽車的質量成本的目的,那么接下來自然是要問應該如何進行質量成本核算。當前可以使用下面這種辦法進行核算:首先明確了質量成本的三個內容,之后便是創建三種相關的費用表格,即員工相關費用矩陣表、實際發生費用表以及設備檢測費用表。從而直觀檢測出汽車企業質量成本水平,進而對其成本進行精準控制,也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三、實證舉例

之后對于某實際汽車制造企業的制造成本核算中各種表格的創建進行實證探究,進而闡明質量成本核算的辦法。1、員工相關費用矩陣表的創建。這種表格的創建的前提是對各部門的員工數目進行統計確認,首先是確定相關部門的實際人數,之后要對這些員工的職責和費用結構進行劃分,這種劃分愈細致,對于之后所得出的費用就越精確,越具有可使用性。2、部門質量成本匯總表的創建。在進行上述表格的制成之后,還只是一種細化的分門別類的表格,還不能夠展現出整個企業進行汽車制造所耗費的質量成本,因此需要在上述表格的制成之后對其進行分析匯總,最終形成部門質量成本匯總表,如下表所示:

四、汽車制造業在成本管理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當前對于汽車制造業的質量成本管理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其中仍舊存在不少問題,甚至影響到整個質量成本的核算,下面就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談一談需要注意的事項。1、質量成本核算不嚴格。對于制造業來說,原料的控制最為重要,當前的汽車制造企業雖然有原料領取限額,但是往往制造時領取的原料會超出這一限額,從而無法對原料的流出和使用進行嚴格的控制,最終使得制造過程中不注意對于原料的高效利用,致使原料浪費問題嚴重,為企業的質量成本控制帶來極大的阻礙。針對這一點,要進行原料限額制度的嚴格實施和執行,不能只有規章制度而忽視了真正的落實。對于成本控制責任進行嚴格的劃分,落實到具體部門乃至個人的身上,嚴格獎懲制度,全面控制質量成本而不是進行事后控制。2、質量成本核算有誤差。這種成本核算誤差來源于各個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則是來源于人為的因素。自然因素是譬如機器耗損、員工工作效率等一系列主觀性較強、比較難以進行精確衡量的成本核算。而至于人為因素,就來源于核算時的偷算漏算,或者核算制度不嚴密造成的譬如大批次原材料進廠時不進行檢測以及稱量導致的缺斤少兩等情況。針對這種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完善汽車制造企業的質量成本核算的相關制度,落實成本基礎管理的相關工作。對于進廠的貨物,應該重視原始憑證的建立,對于貨物的材質及具體數量都進行嚴格的記錄,并規范化其格式和記錄保存方式,使得如果材料出現偏差也有跡可循。3、質量成本核算不全面。這一問題是在整個質量成本核算中最容易造成誤差并且最普遍的問題。對于汽車制造企業來說,設計質量成本控制的項目很多,而當前被設定作為成本核算內容的項目并不完全,一些難以核算、或者說隱形的項目被忽略未計入核算項目中,但是它們又確實對成本核算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得最終質量成本核算結果與真正所花費的質量成本有很大的差距。對于核算不全面這一情況,可以通過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并且用更加嚴謹的方式對核算項目進行設置來進行解決。或者說運用一種依據,譬如說《廢品損失》以及與之相配合的《專項模具》進行相關的質量成本項目設置,一方面避免核算項目的漏算,另一方面不將這種依據與其他設置辦法相摻雜,也避免了重復計算質量成本項目的可能性。4、質量成本核算不細致。企業制造行業質量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支出就是制造汽車時的模具和工藝控制,而伴隨當前各領域技術的進步,這種模具和工藝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這方面的費用和投資往往計算在制造費用當中,這就使得在企業質量成本核算中這部分的投入是缺失的。對于不細致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是兩方面,一方面仍是要健全質量成本核算制度,將模具工藝等模糊的投入劃分清楚范圍,避免重復計算或者漏算;另一方面則是要加強員工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專業素養,推進員工以及核算成員不僅技術水平高,還要了解賬目計算和登記,進行全方位的質量成本管理,形成完善的核算組織體系,譬如在車間,車間主任要建立完整的管理體制;對于整個公司,管理層要組織完善會計人員組成的會計體制從而進行更加專業的核算等。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利潤,促進汽車制造企業成功進行成本控制,增加利潤率,企業的質量成本核算占據著非常關鍵的地位,因此要詳細創建企業內部各部門的三種質量成本核算表,并對其進行匯總,為企業進行決策以及討論投資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據。同時,對于汽車制造企業質量成本核算的精確進行,也可以有效進行質量成本的控制,從而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獲得迅速發展。

作者:章飛飛 單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鄒凡剛,陳善彪,廖歡.汽車制造過程常見電器模塊刷寫數據的研究[J].時代汽車,2017(01)

[2]曹彬.校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的探索與實踐———汽車制造與維修專業校企合作案例[J].時代汽車,2017(02)

[3]宋廣輝.基于汽車制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機理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