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3-20 03:47:00
導語: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中國的電子商務得到很大的發展,也越來越引起各企業的重視。但在發展過程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機遇與挑戰并存。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要抓住機遇,面對挑戰,積極促成這些問題的逐個解決,使電子商務得以健康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網絡發展對策
1電子商務介紹
電子商務源于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簡寫為EC。其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是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電子商務可以通過多種電子通訊方式來完成。主要是以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nternet來完成的。尤其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子商務真正的發展將是建立在Internet技術上的。
從貿易活動的角度分析,電子商務分為兩個層次,較低層次的電子商務如電子商情、電子貿易、電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級的電子商務應該是利用Internet網絡能夠進行全部的貿易活動,即在網上將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實現,也就是說,你可以從尋找客戶開始,一直到洽談、訂貨、在線付(收)款、開據電子發票以至到電子報關、電子納稅等通過Internet一并完成。
要實現完整的電子商務還會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買家、賣家外,還要有銀行或金融機構、政府機構、認證機構、配送中心等機構的加入才行。由于參與電子商務中的各方在物理上是互不謀面的,因此網上銀行、在線電子支付等條件和數據加密、電子簽名等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2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及遇到的問題
早在1998年,新成立的信息產業部就提出: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要重點抓好企業信息化、金融電子化和電子商務這三個方面的工作。企業信息化是基礎,金融電子化是保證,電子商務是核心。"電子商務熱"隨之在國內掀起,我國的電子商務已進入到起步階段。
金橋工程的實施,推動了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促進了我國因特網的普及和應用,為電子商務的實施打下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金卡工程的實施,推動了我國一些商業銀行的電子化進程,為電子商務的開展打下了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卡工程本身就是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應用試點,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許多省市實現了自動柜員機ATM與銷售點終端機POS的同城跨行(工、農、中、建、交等各商業銀行)聯網運行和信用卡業務的聯營,這中間包括了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轉賬EFT的實際應用,金卡工程的建設為實現網上支付與資金清算提供了很好條件。
金貿工程就是幫助企業,特別是幫助我們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改革,走出困境,學會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手段管理企業,研究市場,學會經營貿易,開創商品交易新的模式的一項計算機應用系統工程。市場競爭的最終結果就是優勝劣汰,國有企業往往處于劣勢,究其原因,除市場經濟的"閱歷"比較淺以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觀念上的問題,有些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還沒有把"貿易",也就是"市場"放在生死攸關的重要位置上,還在等上級或別人來保護和援救;二是手段上的問題。
電子商務的興起,對中國來說是挑戰大于機遇。中國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遠比一般發達國家多得多,不僅需要解決EDI商務由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問題、因特網商務中大宗交易的保密和安全問題,以及電子納稅及其管理問題等等,而且還亟待解決一系列特有的主要問題:
(1)企業管理水平落后、經營方式陳舊。中國的企業正在改制中,現代企業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業信息化起步不久,還沒有全面推開。相當多數企業尚未認識到,電子商務能給他們帶來比大企業更為有利的機遇,而認為電子商務距離他們比較遙遠。所以,培育和開發企業需求,成了在中國發展電子商務的基本功,而發展電子商務正是企業走向成功之路。
(2)市場成熟問題。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分兩類:企業間交易和個人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交易。就其發展過程來看,它又必然經歷一個從簡單的商情查詢到網上購物和實現交易的階段。中國的市場及其體系還不健全、不規范,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坑蒙拐騙時有發生,市場行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嚴厲的社會監督。在這種情況下,要發展電子商務,必須加速培育市場,使其盡快成熟起來,以利于傳統商務向電子商務順利轉變。
(3)金融服務質量問題。電子商務的進行需要支付與結算,這就應有高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及其電子化的配合。由于金融服務的水平和電子化程度都還不高,中國的金融業亟需適應全球一體化進程而加快變革步伐。
(4)信息網絡的環境、條件和安全問題。作為一個安全的電子商務系統,首先必須具有一個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以保證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傳遞;其次必須保證數據庫服務器絕對安全,防止黑客闖入網絡盜取信息。對于中國來說,網絡產品幾乎都是"舶來品",本身就隱藏著不安全隱患,加之受技術、人為等因素的影響,不安全因素更顯突出。
(5)跨部門、跨地區的協調問題。參與電子商務的不僅僅是交易雙方,更重要的是,它還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海關、保險、財稅、銀行等眾多部門和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這就需要有統一的法律、行政框架以及強有力的綜合協調組織。
(6)人員素質和技能問題。電子商務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識亟需普及。全世界因特網網上的商業用戶和家庭用戶急劇增加,但因特網的使用者仍集中在年齡為15~50歲之間、中上收入水平、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中青年,并以男性為主。對中國來說,特別需要提高商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網絡技能。
(7)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要想實現真正實時的網上交易,要求網絡有非常快的響應速度和較高的帶寬,這必須由硬件提供對高速網絡的支持。我國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和滯后,已建成的網絡其質量離電子商務的要求相距甚遠。另一方面,上網用戶少,網絡利用率低,致使網絡資源大量閑置和浪費,投資效益低,嚴重制約著網絡的進一步發展。同時,與銀行、稅務等十幾個部門的聯網尚未實現。因此,如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提高投資效益,改變網絡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應是促進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的首要問題。
(8)政府的角色定位問題。政府對電子商務活動不應過多地干涉,而應遵循電子商務的國際準則,盡量放權于企業。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應是扶持和服務,而不是控制和干預。當然,當交易中出現侵犯知識產權等現象時,政府應有及時、準確的行動。
(9)網上支付問題。從整個電子商務網絡的發展來看,將來要在網絡上直接進行交易,就需要通過銀行的信用卡等各種方式來完成交易,以及在國際貿易中通過與金融網絡的連接來支付和收費。而目前我國各個國有專業銀行網絡選用的通信平臺不統一,不利于各銀行間跨行業務的互聯、互通和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以及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另外,各行信用卡標準不一樣,不能通用,尚不能用信用卡實現網上支付。
(10)電子商務法律問題。做生意就避免不了發生糾紛,而網上糾紛又有其獨特性。Internet是一個缺乏"警察"的信息公路,它缺少協作和管理,信息的跨地區和跨國界的傳輸又難以公證和仲裁,而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統一的法律系統進行仲裁,糾紛就不可能解決。那么,這個法律系統究竟應該如何制定,由誰來制定,應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其效力如何保證?這些都是現在制定法律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11)企業計算機應用水平落后、網絡意識淡薄。目前我國絕大部分企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非常淡薄,除去免費用戶外,真正交費上網者很少,企業用戶還沒大量出現。企業的信息化只是在理論界、信息產業界熱度很高,而在企業中熱度并不高,從而造成經營決策的被動局面。
3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對策
關于具體對策,有如下建議:
(1)注意國際電子商務發展動向,分析其對我國進出口貿易、資本流出和流入、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響,及早制訂應對策略。
(2)從中國國情出發,除推進EDI和因特網這兩種電子商務外,同時在國內大力提倡和積極推廣通過電話、傳真、電視、電子支付及貨幣傳遞系統等四種途徑的電子商務,以便從電子商務的尋求階段、訂貨及支付階段、運輸階段分別積累有益的經驗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3)集中力量優先發展國際電子商務,推動外貿企業先行一步,然后"外為內用",再在國內貿易中逐步發展電子商務,其中,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可先搞起來。
(4)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對經濟比較發達、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領導重視、對電子商務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區,特別是一些有條件的沿海省、市,以及內地的少數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應鼓勵他們不失時機地發展各種方式的電子商務,發揮其示范效應,以便向其他地區推廣普及。
(5)從創造條件入手,如加快企業改革、培育全國市場、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等,建立有市場需求的、企業和居民均可得益的電子商務環境。在企業營銷渠道不暢通的環節,尤其需要創造條件,以利電子商務的開展。當然,電子商務本身并非目的,最終是要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企業素質和增加人民福利。
(6)搞好電子商務的關鍵是協調。部門分割、地區封閉,是搞不好電子商務的。盡管我國已組建了信息產業部,能有力地推進電子商務,但全國的電子商務仍非一個部門的力量所能解決的,需要其他有關部門的配合和綜合部門的參與,特別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齊心協作。
參考文獻
1張福德.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姜旭平.電子商務基礎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美)特伯恩.電子商務管理新視角[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4李維.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的思考[J].計算機世界,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