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集成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2 08:20:00

導語:供應鏈管理集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應鏈管理集成管理論文

[摘要]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作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兩大“利器”,其作用已逐漸被更多的企業所認識。在實踐過程中應用者也逐漸意識到二者具有相互集成的趨勢。本文針對這一趨勢,對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相互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對電子商務模式下供應鏈的體系結構和特點進行了初步研究。

[關鍵詞]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集成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Internet為核心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社會步入了全新的網絡經濟時代。在Internet的支持下,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作為新經濟的標志也得以迅猛發展。與此同時,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應用方法也日趨成熟,并逐漸被認為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國際上一些著名企業如IBM、Dell、Wal-Mart、HP公司等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供應鏈管理作為對供應鏈中發生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以及貿易伙伴關系等要素,進行統一組織、規劃、協調和控制的一種現代企業管理戰略,需要充分的相關企業和市場信息。但是,要獲得供應鏈較為完備的信息,依靠人工環境其成本是高昂的。電子商務模式的出現可以為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持和廣闊的活動舞臺。因此,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作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兩大“利器”,在實踐過程中有互相滲透,相互結合的趨勢。

1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集成的必要性分析

1.1實施集成管理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集成管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電子商務技術,通過改造和集成業務流程、與供應商以及客戶建立協同的業務伙伴聯盟,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根據有關資料統計,集成化管理的實施可以使企業總成本下降10%;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按時交貨率提高15%以上;訂貨-生產的周期時間縮短25%~35%;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生產率增值提高10%以上,等等。這些數據說明,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發展,其中以“訂貨-生產的周期時間縮短”最為明顯。因此,集成化管理模式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可以在集成化管理系統的支持下形成企業集群,進一步增強其競爭能力。

1.2實施集成管理可有效地實現供求的良好結合,刺激消費需求

現代企業均把消費者奉為上帝,而消費者要求提供消費品的前置時間越短越好。為此,在電子商務技術的支持下,集成化管理通過生產企業內部、外部及流通企業的整體協作,大大縮短了產品的流通時間、加快了物流配送的速度,并將產品按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來,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它還能使物流服務功能系列化。它在傳統的儲存、運輸、流通加工等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市場調查和預測、采購及訂單處理、配送、物流咨詢、物流解決方案的選擇與規劃、庫存控制的策略建議等增值服務。這種快速、高質量的服務,必然會塑造企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聲譽、提高消費者的滿意程度,使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消費者群聚增。

1.3實施集成管理可降低社會庫存

傳統企業中庫存積壓較為嚴重,大多數消費品供過于求。究其原因,有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供應鏈缺乏有效管理有關。而實施集成化管理,可以對組成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加以優化,建立良好的相互關系,減少各個環節的信息延遲,消除信息扭曲現象,促進產品需求信息的快速流通,以減少盲目生產和社會庫存量,避免庫存浪費和減少資金占用。以此,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庫存積壓。

1.4實施集成化管理可有效的降低采購成本

集成化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減少供應商的個數且使企業伙伴減少訂單流程的成本以及其循環時間。由于供應商能夠借由網絡方便地取得存貨和采購信息,應用于采購管理的人員等都可以從這種低價值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從事具有更高價值的工作,從而用少量的人員增加流程數目。并且,由于可以借助網絡對流通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因此,可以在采購過程中去除中間不必要的流通環節,精心計劃流通路線,從而要有效地降低流通費用。

總之,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的結合,能使大量分散的企業連接成一個動態的、集成的、虛擬的、全球性的供應鏈網絡,在更大范圍內搜索有關的供應商和服務商,從而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和最終顧客需求的響應速度。

2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企業經營機制的逐步轉換,企業在企業組織與管理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吸收了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并初步具備了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集成的能力。

2.1信息技術對集成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目前,條碼、GIS、GPS、電子數據交換(EDI)等技術逐漸被國內企業所采用,一部分企業應用Internet/Intranet,建設了一些比較先進的企業網絡系統,初步實現了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

根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ANCC)的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我國已經有9萬多家企業申請使用了商品條碼。在產品包裝、自動銷售結算和物流運輸等領域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采用條碼表示的產品超過了100萬種,應用條碼及時進行自動掃描、結算與管理的各類商業超市、配送中心上萬家,為電子商務和各種先進管理技術的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國還是GPS應用大國,至2000年底全國累計有近300個左右車輛跟蹤網絡,入網車輛為5~6萬輛。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之內每年能達到10萬輛車以上的裝車量,每年的相關產值有可能達到7~10億元。

從目前發展看,雖然我國供應鏈管理支持信息技術的普及性與先進性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已經為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的集成做好了理論與技術上的準備。

2.2集成的思想準備較為充分

在上海財經大學的一次調查中,59家企業中有3.4%的企業主管不重視供應鏈管理模型的戰略實施;有23.7%的企業一般性的重視供應鏈管理;57.6%的主管比較重視;15.3%的主管非常重視。由此可看出,企業主管對供應鏈管理的作用是較為重視的。

可見,經過多年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推廣,我國企業領導層和員工對高新技術的了解和利用高新技術發展企業的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為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的集成進行了思想上的準備。

2.3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為實施集成化電子供應鏈管理創造了條件

1997年以來,電子商務成了我國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一個熱門話題,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的網民數已達9400萬人;上網計算機數已達4160萬臺;.COM下的域名數已達173649個,占總域名數的40.2%。電子商務技術和應用環境有了很大變化,特別是B2B電子商務不僅使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聯系以“主導企業”為中心變得更加緊密,而且供應鏈的整體動作也更為高效。

2.4與供應鏈管理相關的外部環境得到改善

近年來,我國的配送業、連鎖業、零售業、倉儲運輸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國發展勢頭很快,這將在供應鏈干線物流與末端物流間起實物與信息的銜接作用。

從以上分析來看,我國電子商務技術正日趨成熟,供應鏈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業所認識。從目前的市場環境分析,實施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集成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

3集成化電子供應鏈的體系結構

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結合,使得供應鏈的運作方式發生了改變。電子商務對供應鏈上的信息流、物流、商流進行優化和整合,促進了企業之間的溝通,有利于新產品的開發,改進流程效率,維持低庫存零退貨。由于有電子商務的介入,供應鏈的體系結構相應也發生了變化。

圖1給出了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體系結構,可以看出,電子商務企業的供應鏈利用Internet技術實現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協作,利用Internet上國際市場進行信息與資金流的交換。其中企業內部的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交換是利用Intranet實現的,企業之間的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交換是通過Internet利用電子數據交換方式實現的。在這些信息技術的全力支持下,要求其供應鏈上各成員圍繞物流和資金流進行信息共享和經營協調,實現柔性的和穩定的供需關系。

圖1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體系結構

4集成化電子供應鏈的特征

電子商務的興起是一場由技術手段而引發的商業運作模式的革命,傳統經濟活動的生存基礎、運作方式和管理機制發生了徹底改變。自然地,電子商務對供應鏈這一新的管理思想也將產生很大影響,使供應鏈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呈現出新的特征,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4.1企業價值鏈的虛擬化

在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的生存空間由物理的市場地域轉變為虛擬市場空間。虛擬市場空間的出現改變了消費者必須通過市場地域使用或享受產品和服務的狀況,同時弱化了生產者必須通過市場地域獲得資源、進行生產的限制。通過信息交互,各種生產、交易活動從依賴物理地域轉變成為依靠市場虛擬空間進行。伴隨這種轉變,供應鏈中任何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物理價值鏈也虛擬化、信息化。企業可以憑借聚合、組織、選擇、綜合、等信息處理手段尋求新的價值創造點。這樣一方面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生存空間,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與供應鏈中其他它成員發生合作和沖突的可能性,增強企業對供應鏈中合作伙伴的依賴性。

4.2市場的趨同性

在電子商務時代,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趨同性,即不同產品在功能方面聯合統一的趨勢。市場趨同性與電子商務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一方面,推動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各個獨立的行業中,不同工業之間的界限逐漸強化;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者與生產者、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在市場空間中的交互,這又反過來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市場趨同性促使生存于不同生產領域、不同生產環節的企業在各自的微戰略環節上努力保持個體與企業群體的一致,這種努力使企業之間信息流與物流的交互變得更加頻繁和復雜。

4.3產銷關系的變化

在電子商務時代,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發生了徹底變化。在超越傳統物理時空的電子時空下,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滿足,進而發展出更加復雜多變的需求;同時由于各種生產資源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虛擬化,生產者在更大程度上具備了滿足這種日益多變的需求的生產能力。結果使得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由生產者將產品“推”(Push)給消費者,逐步轉變為消費者“拉動”(Pull)式。從供應鏈管理角度看,伴隨生產資源虛擬化程度的提高和消費者拉動力的增強,供應鏈上物流和信息流的“動力源”從生產者轉變到了消費者。

5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作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兩大“利器”,在實踐過程中有互相滲透,相互結合的趨勢。電子商務使得企業間供應鏈的整合可以更有效的達成,使供應鏈上的各企業關注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并與其他它企業成為一個協調發展的有機體,從而達到全面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電子商務模式的引用對供應鏈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時應找到適合的系統結構和模式,而不能沿用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總之,我國企業引入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已成為必然趨勢,這對提高我國企業整體競爭力,應對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重要的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董千里.供應鏈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張學文.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戰略實施現狀調研[J].商場現代化,

2004,(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