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企業誠信建設論文
時間:2022-02-27 04:23:00
導語:電子商務企業誠信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誠信基礎薄弱。由于“重商主義”影響,一些傳統的社會誠信道德與倫理不斷缺失。現實社會中,假冒偽劣商品肆虐、虛假廣告泛濫、合同履約率低、經理人缺少誠信、信用卡詐騙、對欠債追討不力等誠信問題幾乎成了普遍現象,導致電子商務交易社會信任度低。
2.社會信用體制尚未完全建立。我國信用系統嚴重滯后,還未建立起健全的誠信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失信、違規行為監督懲罰機制,市場化運作模式雖已初露端倪,但運作存在不規范現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機制,行業自律尚未形成。而電子商務貿易內的信用評級還完全屬于行業和個人行為,還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認可,所以評級中介機構、評級依據都未得到法律認同,從而評級也就沒有法律效力。信用系統建設的缺失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的正常發展。
(二)電子商務企業誠信經營的必要性
1.市場本身要求電子商務企業誠信經營。電子商務企業的每一個活動,不論是生產,服務還是銷售,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無論競爭多么的激烈,都要誠信經營,遵守市場規則。也只有學會了遵守市場規則,誠信劃經營,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立足于市場。
2.電子商務企業要求企業自身誠信經營。電子商務企業間既是相互競爭又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規范的市場運營環境,企業才能在誠信經營中一步一步積累自己的企業實力,避免出現華而不實的企業黑洞。倘若企業間是阿諛我詐,最后也只能兩敗俱傷,誰也得不到真正的好處。因此,電子商務企業也要求自身之間要良性競爭,誠信經營,達成雙贏。
3.消費者要求電子商務企業誠信經營。消費者購買了商品,就要求得到等額的價值回報,否則,他們將不再購買該商品。消費者選擇的是現在,但對于企業來說購買的卻是將來這就要求企業要誠信經營,真誠面對顧客,不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價格還是售后服務等方面,都要求電子商務企業給顧客一個真誠滿意的答復,也只有這樣電子商務企業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形成一批真正具有忠誠度的顧客。
(三)電子商務企業誠信經營的優勢
1.誠信經營有利于電子商務企業擴大規模優勢。企業的規模與企業的發展成正比,發展好的企業規模必將不斷擴大。美國經濟學家福山認為,企業信譽是企業的立業之本。誠信是一種社會成本,誠信度的高低決定組織的規模。福山將誠信定義為:“在一個社團之中,成員對彼此常態、誠實、合作行為的期待,基礎就是社團成員共同擁有的規范,以及個體隸屬于那個社團的角色”。可見,企業整體信用的建設需要員工個體的誠信,只有個體才能形成整體,從而形成真正具有影響力的誠信環境,使企業人人受惠,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內部凝聚力,進而擴大企業的整體規模。
2.誠信經營是強化顧客資源的重要手段。品牌是人們日常采購的重要依據,而誠信經營更是品牌的一種良好象征。當一個企業能夠真正的誠信經營時,必將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新顧客,而老顧客也將更加信任企業,忠誠于企業,從而使企業的顧客資源更加豐富。
3.誠信經營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企業在向客戶銷售自己的產品時,也在銷售著自身的信譽,因為企業的產品價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企業對客戶的承諾。因而誠信經營對提升企業良好的、積極的市場形象起著很大的作用。企業懂得如何去尊重消費者,尊重客戶、消費者,能本著企業與客戶之間雙贏的態度去與客戶,與消費者溝通,使客戶不會因短暫的困難而背信棄義,而是更加的信任企業。因而只有當承諾實現于產品的價值之中,消費者才會繼續支持企業,購買企業的產品。“還人心愿,亦如還己心愿”,顧客們在你的誠信經營下,一定會更加的尊重企業、信任企業,讓合作關系更加的融洽。
4.誠信經營是提高企業產品價格的主要方法。產品的價格是企業經營最為敏感的環節之一,如何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提高價格,是企業盈利的主要途徑。當一個企業誠信經營時,勢必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從而提高價格。因為商業信用可以為客戶帶來很大的便利,增加他們購買時的的安全感,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甚至為他們克服段時間內的資金障礙,使他們愿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更多的產品,或者在資金短缺時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來購買商品,這就無形中大幅度提高了客戶的消費能力,提高了企業產品的價格,增加了企業的盈利。
(四)電子商務企業如何誠信經營
在提倡人性化經營的今天,無論一個企業的對內對外工作做的多好,它的運行機制有多完善,企業的文化理念才是最深入人心,最有戰斗力的企業營銷手段,它一種寶貴的企業無形資產。
1.在合同方面。企業間的貿易方案一般都是通過合同來履行的,固而企業能否對合同認真貫徹實施,是企業信用的一個重要表現。只有當合同雙方真正履行合同所規定的責任和義務,企業的信譽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企業的權利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企業必須認真履行合同。
2.在產品方面。產品是企業最直接的市場形象,企業是市場形象不是自我定義的,而是通過產品和大眾直接接觸后表現出來的。不管什么樣的企業都必須有優質的產品來作為基礎,來體現自身的有形價值。因此,質量是消費者定義一個企業的主要手段,也是消費者對企業是否誠信的主要判斷手段之一,所以企業必須把好質量關。
3.在售后服務方面。售后服務也是商品價值的一部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是往往也是將售后服務考慮在商品的整體價值之中。因此,售后服務和商品銷售是緊密聯系在一起。企業一定要在銷售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售后服務,這樣才能使顧客感到自己真正買到物超所值的商品,抓住顧客的心,使他們愿意下次在來購買,從而培養顧客的忠誠度。
4.配合政府,建立一套完善的內外部誠信經營機制。企業的信用能否真正在企業內部發生功效,也需要一套完善的內外部誠信運營機制來維持,需要一套完善的國家管理機制來維持。在不斷完善現行法律體系的前提下,可出臺《信用報告法》、《社會信用信息法》、《企業信用管理條例》等,加大執法力度。同時,根據電子商務的環境和交易特點,建立電子交易法律和制度、電子支付制度、信用卡制度等。沒有誠信就沒有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完善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可查詢的網上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實現各個資信機構的信用信息全國互聯,建立類似個人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一樣的管理和查詢系統,以便于人們隨時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同時保證誠信資料的更新。
(2)電子商務企業要致力于網站建設,及時更新信息,提供簡單易用的導航系統,詳細的訂貨說明、運輸步驟、糾紛解決程序,真實可靠的網絡廣告信息。通過各種安全技術保護信息免受內部和外部的不良使用,讓顧客增加購買信心。
(3)建立第三方的信用評價機制。傳統商務中建立直接互相信任關系的做法,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利用第三方資信公司進行資信調查和評級,或利用國際信用證來保證交易雙方的支付和運輸能夠順利進行。電子商務同樣也需要適合其發展的網站認證方法。
(4)政府部門建立信息監管機構。該機構主要負責監管企業自身網站的產品信息的真偽;監管中介機構為各企業產品信息的真偽,審核各企業網上交易條款,并進行數字簽名。對企業網站和企業的產品信息進行嚴格監管,應做到及時有效,避免貿易前的背信問題。
參考文獻:
[1]方美琪,付虹蛟.電子商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埃弗雷姆·特伯恩(美).電子商務管理新視角[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3]姚淑云.誠信與企業發展[Z].信用報告,2005-7-19.
[4]段潤來.信用與市場經濟[Z].中國企業信用報告,2006-8-15.
[摘要]目前我國還未建立起健全的誠信管理體系,信用系統嚴重滯后。要讓電子商務要快速持續的發展,必須加快誠信問題的建設。
[關鍵詞]誠信體系電子商務
- 上一篇:科級干部培訓班結業典禮上的講話
- 下一篇:人事業彩票公益金助學款發放儀式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