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甸鎮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時間:2022-12-02 03:46:01

導語:黃松甸鎮電子商務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松甸鎮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一、黃松甸鎮電商發展情況簡介

黃松甸鎮自2012年開始電商探索以來,取得了一定成績。首先成立蛟河市黃松甸電子商務協會。使該鎮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組織。在政府的支持和協會的引領下,該鎮農戶有200家利用天貓、蘇寧易購、京東、淘寶等平臺開設店鋪,600家利用微信開設微店的方式進行網絡銷售木耳。并形成了兩家該鎮的龍頭企業“森百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嘉綠寶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全鎮從事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的農戶占全鎮農業戶數的95%以上,農民90%以上的經濟收入來源于此項產業,100%的村屯從事食用菌生產。2009年,黃松甸鎮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黑木耳之鄉”稱號,作為東北食用菌的重鎮,黃松甸鎮相比于我國其他村鎮電商發展,有以下特點:一是黃松甸黑木耳申請了地理證明商標,又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黃松甸黑木耳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不斷提升,為網上黑木耳銷售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二是黃松甸依托“蛟河市黃松甸電子商務協會”為紐帶,促進對該鎮電商的發展。協會會員可以優先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且貸款政策相對放寬,數額相對放大。會員還可以享受到由鎮政府提供的對會員電子商務技能的免費培訓。三是舉辦“蛟河市黃松甸網上木耳節”,搭建網絡銷售平臺,為黃松甸黑木耳的網絡銷售拓寬渠道。四是利用由蛟河市農商銀行發起的集生活、生產、金融三大服務功能于一體的“三個小伙伴”電商平臺,將黃松甸的木耳產業與金融行業掛勾,加快實現當地木耳產業結構的升級。然而該鎮的電商發展也面臨著許多主打農產品的電商小鎮所同樣面臨的問題,如相關專業人才匱乏,宣傳針對性不強,物流體系還不夠健全等。對于基層農戶來說,還存在著對電子商務的不了解,發展意識淡薄,發展理念落后,發展方式傳統,發展技能欠缺等問題,“互聯網+農業”的銷售模式還沒有真正走到群眾的家中,對于政府而言,要深知提高全鎮的經濟實力僅靠幾家龍頭企業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群眾才是實現目標的基石。

二、黃松甸鎮電商發展現狀分析

為反映黃松甸鎮木耳銷售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我們對黃松甸鎮下轄的三個自然村偉光村、沙河掌村、花園村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17份(偉光村22份,沙河掌村61份,花園村34份)。為做好此次調研,課題組先對黃松甸鎮鎮政府、當地企業和農戶進行走訪交流,擬定恰當問卷。根據調查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歸納出了黃松甸鎮木耳銷售電子商務發展的四大特征,這將對未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一)普通種植戶對接大市場難。市場是決定種植戶銷量和收入的主要決定因素。調查發現,普通種植戶目前還是主要依賴中間商(木耳收購商),木耳批發市場,龍頭企業等間接對接大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有5.13%(6人)的農戶依靠由合作社代銷,73.50%(86人)的農戶把木耳賣給下鄉采購的販商,18.80%(22人)的農戶需要把木耳拿到農貿市場販賣,2.56%(3人)的農戶通過網絡平臺銷售木耳。由調查結果顯示,普通種植戶目前還是主要依賴中間商(木耳收購商),木耳批發市場,龍頭企業等對接大市場。這對木耳的銷售價格、訂單量等都產生很大制約,普通種植戶對電子商務平臺的利用程度還有待發掘。由于各村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夠完善,體系還不夠健全,要實現完全依靠互聯網來解決木耳銷售的想法還不具備條件,相當多的農民還是要依靠中間商解決。盡管當地政府大力推進電商發展,但絕大部分農戶還是要依靠采購商等傳統渠道進行銷售,這就易造成農戶對電子商務發展的積極性不高,無法意識到網上銷售較比傳統渠道銷售所帶來的巨大利潤收入,陷入發展的貧困惡性循環之中。(二)自然災害損失缺乏有效的補救手段。對于依靠木耳種植為生的農戶來說,自然災害依舊是頭等麻煩。為了了解農戶的自然災害的應對能力,我們調查了種植戶是否購買了農業保險應對自然災害和當自然災害對木耳種植造成損失時是否有相關單位或部門給予補貼。從問卷結果可知,被調查農戶中,75.21%(88人)的農戶當自然災害對木耳種植造成損失時沒有相關單位或部門對其提供種植補貼,僅有44.44%(52人)的農戶購買了農業保險來應對自然災害。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農戶并沒有購買農業保險,在自然災害對木耳種植造成損失時,也缺乏相應的補貼,而補貼若緊靠政府,也會加劇當地政府的財政困難,因此,大面積的推廣開展農業保險,無論是對金融機構還是農戶自身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三)農戶缺乏電商意識。發展電商,得到村民的認同和理解是關鍵,為了了解種植戶電子商務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我們調查了種植戶對電子商務的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農戶中,3.42%(4人)的農戶非常了解農村電子商務,15.38%(18人)的農戶基本了解什么是電子商務,34.19%(40人)的農戶一般了解電子商務,47.01%(55人)的農戶不了解什么是電子商務。與此同時,我們又調查了種植戶認為在該村發展電子商務的原因。7.69%(9人)的農戶認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52.14%(61人)的農戶認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利于促進本地經濟發展,14.53%(17人)的農戶認為是政府的面子工程,25.64%(30人)的農戶認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切實為自身謀福利。由調查結果知,大部分農戶對與發展電子商務還是比較認可的,但對于什么是電子商務,開展電子商務銷售對于自身的幫助等相關問題依然不夠了解,這就易導致政府電子商務政策推進艱難、農戶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四)電商技能培訓不足和相關人才缺乏。對于發展電子商務黑木耳種植戶來說,要想取得好收入,既要木耳種的好,更要電子商務發展的好、木耳賣得好。而電子商務要想發展的好,對于普通種植戶來說,必須要掌握相關技能經驗,對大型種植戶來說,更多的是需要掌握該技能人才的配合幫助。因此,我們對種植戶是否接受過相關培訓進行了調查。被調查農戶中,有53.85%(63人)的農戶接受過木耳種植技能的培訓,32.48%(38人)的農戶接受過關于網絡銷售木耳方法的培訓。從調查結果來看,接受過電子商務培訓比例與接受過傳統木耳種植技能培訓的比例仍有較大差距,雖然農戶進行過電子商務技能的培訓,但培訓的范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大。此外走訪得知,對于當地大型種植戶和經銷商而言,在本地缺乏相關專業技能人才的情況下,存在外地高端技術人才留不住,本地電商戶開店技術難度大的問題。很多高端技術人才不愿到鄉村工作,能來的雇傭成本又太高,所以很多網店開了一段時間因人才技術等問題停滯不前,成為“僵尸店”。而新的一批淘寶店經營一段時間后,也容易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態,僅靠一般的技術培訓不能夠滿足于目前黃松甸電商店鋪長期發展。電商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也需要高端技術做支撐。(五)種植戶貸款難、額度低。黃松甸鎮木耳產業的發展,既要有技術的支撐,也要有資金的支持,尤其是對那些依靠木耳銷售減貧脫貧的種植戶和想繼續做大做強的種植戶而言,資金缺乏是自身發展的巨大瓶頸。因此我們對種植戶的貸款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被調查農戶中,56.41%(66人)的農戶表示不需要商業貸款。11.97%(14人)的農戶需要金額在1~3萬元的商業貸款,5.98%(7人)的農戶需要金額在3~6萬元商業貸款,25.64%(30人)的農戶需要金額在6萬元以上的商業貸款。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不需要貸款和需要較大額度貸款的人群占比較高。對不需要貸款的人群進行進一步調查了解得知,大多是因為貸款較難。隨后我們又對農戶提出的貸款難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38.46%(45人)的農戶認為目前申請貸款的最大阻礙是程序復雜,37.61%(44人)的農戶認為是擔保困難,17.09%(20人)的農戶認為是對政策的不了解,6.84%(8人)的農戶認為有其他原因。由調查結果知,黃松甸鎮還是存在相當多的一部分農戶需要申請貸款的,但其中大部分人都感到貸款程序復雜,擔保困難。通過對黃松甸森百味食品有限公司調查得知,該企業每年木耳銷售額達2,000萬元左右,由于銷量巨大和資金回籠不及時,多數情況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每年向蛟河市農村商業銀行貸款額度在300萬元左右,但仍難滿足所需,向其他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存在額度低,利率高的問題。此外對于黃松甸普通種植戶而言,存在村民聯保麻煩,村民不愿出頭擔保等問題,而對于普通種植戶中歸屬林業局的種植戶這一群體,仍然存在貸不到款的問題。

三、對策建議

黃松甸鎮電商的蓬勃發展為其他鄉鎮發展提供了思路和經驗,但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引起我們思考。(一)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使木耳銷售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個體小農戶與大型經銷商相比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存在明顯劣勢,在市場競爭中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力,因此成立農戶家庭聯盟,以農民合作社為載體,集中發揮個體戶優勢,有效對接電子商務大市場。(二)政府對種植戶給予適當補貼的同時,聯合保險公司結合當地種植業情況推出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即政府通過保費補貼等方式對農戶在受到自然災害時進行補助。同時,豐富投保渠道,在村委會和當地農商銀行設立投保點,方便農戶知曉了解和進行投保。從而在自然災害無法避免的時候將損失降到最低,維護種植戶的基本收益。(三)開展電商知識進萬家活動,入戶宣傳講解電商知識,同時完善電商會員培訓機制,加強電商協會配套設施建設,邀請專業服務團隊梯次對電商會員進行系統培訓,突出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盤活“僵尸店”,從而解決農戶開店容易賣貨難的問題。(四)實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圍繞農業職業經理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村實用型人才帶頭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骨干和農業產業扶貧對象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進而培育出新型家庭農場。此外,在增加福利引進人才的同時,在木耳銷售淡季定期開展針對不同年齡段種植戶的電子商務知識宣講班和電子商務運營培訓班,依托電子商務的發展,提高種植戶綜合競爭力和專業技能。(五)銀行加大貸款優惠力度,針對不同類型的種植戶設置不同的貸款方案,對林業局種植戶提供貸款支持。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全面推進農戶的種植發展,因此需要相關金融機構聯合當地政府,推出更加便利簡介的貸款政策。

參考文獻:

[1]孫倩,盧敏.食用菌產業勞動力短缺原因與對策研究[J].當代生態農業,2012(Z1).

[2]陳淑貞.吉林蛟河農村商業銀行發展“三個小伙伴”業務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7.

[3]張雪.蛟河市黃松甸鎮黑木耳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4.

作者:張清泉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