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產力發展論文

時間:2022-11-13 08:54:00

導語:個人生產力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人生產力發展論文

改革,就是要大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賴于個人生產力的發展,有賴于勞動者個人的發展。“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就增長起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2頁)為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個人生產力的研究,促進個人生產力的發展。

(一)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在不同的場合從不同的側面論述過個人生產力。個人生產力是和社會生產力相對應的一個概念,講的不是由于勞動者的社會結合而產生的生產力,而是指勞動者個人的體力和智力,包括勞動者的勞動經驗、勞動技能和勞動器官的活動。勞動者個人是個人生產力的主體。我們說促進個人生產力的發展,首要的是促進人的發展,即促使勞動者個人的體力和智力在生產過程中得到足夠而自由的運用,充分而完美的結合、迅速而協調的提高和發展。

重視個人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人類歷史上勞動者個人的體力和智力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呈現出一個合——分——合的趨勢。在人類初期的生產過程中,腦力和體力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集于一身。雖然在生產工具比較落后、科學技術比較低的情況下,勞動主要表現為體力的消耗,但也同時伴隨著腦力的活動。勞動者個人在生產過程中的活動同時表現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支出。

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家的萌芽。隨著階級的分化,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逐漸分離,原來那種集腦力與體力于一身的表現個人生產力的勞動者開始分化為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由于脫離了直接的生產過程,不再是生產勞動者,他們的腦力勞動不再屬于直接現實的生產力,而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因此,個人生產力也就從原來的單純的直接現實生產力中分化出一種從另一角度表現個人生產力的潛在生產力。

個人生產力中的這種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的分離不可能是長久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情況變化了,到資本主義后期,資本主義社會化生產的程度越來越高。這種社會化的大生產不僅要求勞動者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智力素養,而且要求作為直接生產力的腦力勞動更加發展和擴大。這時,勞動者個人的腦力和體力的發展又呈現出一個合的趨勢。這個趨勢表現在:一方面是勞動者的隊伍中,科技人員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是勞動者本身中體力勞動的比重逐漸減少,而腦力勞動的作用逐漸增加,并使二者相互結合,為最終消滅這兩者的差別逐步創造條件。因此,這種“合”已經不是原來的簡單回復,而是在更高基礎上的發展。這種合的必然結果,就是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勞動者個人的智力活動的作用日益加強。但是,正如馬克思指出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從事社會化生產,雖然使個人生產力得到了發展,使社會生產力提高了,但是其體力和智力由于分工等原因而得不到全面發展。只有摧毀資本主義制度,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才能和勞動者個人生產力的全面發展相一致。

社會主義社會是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更高歷史階段,勞動者個人的體力和智力在社會主義社會是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生產力水平從整體上看還是很低的。生產力的整體結構中,主要由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組成,工人階級的主要部分,連同農民階級的幾乎全部,都是體力勞動者,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極差,而腦力勞動者則是少數。腦力勞動在個人生產力中的比例之小,顯示著個人生產力發展水平之低,這是一個很清楚、很尖銳的問題。我們要實現現代化,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沒有勞動者個人智力的開發,沒有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沒有個人生產力的全面發展是不行的,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人的科學文化水平,促進個人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從歷史發展的趨勢看,重視個人生產力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順應這一必然,就不能提高社會生產力。

(二)

重視個人生產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為了社會主義自身。

首先是從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出發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眾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這說到底,也就是為了勞動者個人的體力和智力的發展。勞動者個人的體力和智力在生產過程中的運用,可以不斷轉化為社會力。勞動者個人的體力對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勞動者用自己的智力不斷控制自然力來代替體力,使自己成為巨人。因此勞動者個人是個人生產力發展的第一源泉,也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源泉。勞動者個人的需要就是在社會生產和生產力的發展中得到滿足。個人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勞動者個人需要的滿足,主人翁地位的穩固。

其次,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要求勞動者個人的智力迅速提高。當今世界,是新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時代。它的發展和運用,把人類征服自然的斗爭推向了新的高潮,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迅速的發展。新科學技術革命從本質上來說,正在改變著個人生產力的成份,不斷增加著對專業勞動者的新需求。為了適應發展了新的形勢和需要,這就要求不斷改變、提高和更新勞動者個人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和熟練的業務程度,滿足他們的文化需要,加強他們的自覺意識和創造能力。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勞動者個人的知識結構和智力結構還遠不能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較低。科學文化是個人生產力中極為重要的因素。在一個勞動者個人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眾多的國家里,是不可能提高社會生產力、建設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因此,我們要努力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量的合格人才,以滿足新的技術革命發展的要求,推動勞動者個人生產力的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

再次,當前的改革急需對勞動者個人的智力資源進行開發。改革,毫無疑問,會面臨許多的困難和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勞動者知識不高,人才匱乏的困難。可以說,所謂個人生產力的發展,實質上是勞動者個人的科學技術知識在生產過程中的發展和運用。沒有勞動者個人智力的開發和運用,就沒有生產力的發展。鄧小平同志說:“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同時,還要改變勞動者個人中的落后意識,陳舊觀念,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最后,促進個人生產力的發展,也是從歷史教訓中得出的結論。我國社會主義歷史上曾出現過對知識分子的失誤,對人的尊嚴和人的生命的踐踏。同時,由于長期以來實行權力過分集中的體制,勞動者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損傷,對人的輕視,特別是對知識的貶低,嚴重地束縛了個人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衰退。現在,沒有多少人還認為知識無用了,但是舊的習慣勢力和過時的老觀念的束縛,輕視科學技術,輕視智力開發,輕視知識分子的現象還時常存在。因此,重視個人生產力的發展,從消極方面說,可以防止歷史重演,防止大的偏差;從積極方面說,是對當前中心任務的正確認識。

(三)

除了懂得個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性之外,還必須探討影響它發展的因素。

影響個人生產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人的勞動能力、人的積極性、人與人、人與物的協調狀況。人與人、人與物的協調是個人生產力發展的保證條件。在我國,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徹底改變了以往那種人與人、人與物的尖銳對立狀況,使二者基本協調起來,對個人生產力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保證作用。這有目共睹,無須累贅。

人的勞動能力是個人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它是指勞動者個人擁有的并用于生產過程中的體力與腦力的總和。體力和腦力在生產過程中的協同作用,不僅改造自然創造物質財富,而且也豐富了生產經驗,提高了勞動技能,從而促進了個人生產力的發展。我國勞動能力在生產中的充分利用還不盡人意,存在著較大的浪費。這種浪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公開性的浪費。它表現在:一是因勞動力的流動而產生的短期浪費。二是每個城鎮和城區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青年人因不能進入高一級的學校而停留在社會生產之外。三是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一種是隱蔽性的浪費。它是指勞動者能夠得到有薪水的工作,但是勞動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它表現在:一是就業的人違背自己的愿望,浪費他們所掌握的技能。二是專業技術人力資源的浪費。三是在既有的可用技術的條件下負擔的任務相比,就業人數過多,人浮于事。勞動能力的浪費與生產力的發展格格不入。讓全體勞動者個人的體力和智力充分發揮作用,真正做到人盡其力,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我們當前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勞動者的積極性是個人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為勞動者既有能力的發揮取決于他的積極性的狀況,勞動者勞動能力的獲得也與其積極性有關。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廣大勞動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得到了較高的增長,收到了較大成效,個人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但不可否認,人們的積極性也還沒有得到空前的充分發揮。

影響勞動者積極性發揮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概括地說有主觀原因和社會原因兩個方面。主觀原因產生于沒有覺悟到改革的迫切性,或是缺乏自身目的和奮斗目標,或是知識水平的限制。社會原因主要指社會風氣、社會體制、環境氣氛、勞動條件、物質技術基礎等。在既有的環境氣氛、勞動條件和物質技術基礎的情況下,社會原因就主要取決于社會風氣和社會體制。過去我們只強調人的主觀原因,這是片面的,因為個人主觀原因與社會原因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原因對個人主觀原因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如果黨風不端正,腐敗現象屢有發生,就容易冷卻人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抑制人們積極性的發揮,從面阻個人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激發廣大勞動者在生產中的積極性有重大的意義,我們應該從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方面著手努力尋求改善的辦法。四)

當前,為了促進個人生產力的發展亟需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改進黨的工作,改變舊觀念和舊作風。黨在現階段的中心任務提出來以后,就要改變黨的工作作風,幫助每個人認清完成黨的中心任務的迫切性和社會性,激發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和進取精神,有力地促進全黨、全國人民為完成中心任務而奮斗。

要繼續發揚同志倡導過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發揚這個傳統,光靠口“對話”還不能解決問題,還必須靠腳的經常“來去”。同勞動群眾保持最廣泛、最密切的關系,就可以建立信任氣氛,實現共同目標。這個方面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要堅決摒棄那種打著封建印記的帶有小生產者萎糜特性的官僚主義和僵化木然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式。

要使各種現代化的輿論工具廣泛發揮作用,如增加對黨務和政務的報道,揭露存在的嚴重缺點與錯誤,支持群眾批評工作中的缺點與錯誤,反對官僚主義,同各種不正之風作斗爭。

其次,提高勞動者個人的素質。勞動者個人素質的內涵很廣,主要的有兩個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質;二是科學文化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主要包括理想、道德和紀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使每個勞動者有理想、講道德、守紀律。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對未來充滿信心,就會把自己的崗位職責和人生追求結合起來,無論身處順境和逆境,都能堅定不移地改革創新、開拓前進。講道德,就能發揚國家、集體、個人相結合的集體主義精神,就能顧全大局、誠實守信、互助友愛和扶貧濟困,就能反對損人利己、金錢至上、以權謀私、欺詐勒索的思想和行為。守紀律,就能令行禁止,協調一致,奪取勝利。

科學文化素質主要包括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就是要使勞動者個人積累系統的比較完整的知識,學會和鍛煉技藝才能,掌握適當的科學方法。其中,知識是技能和方法的基礎。勞動者個人獲得知識、技能和方法主要靠培訓教育。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不間斷的終身教育。通過去正規學校或培訓班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學習,不斷地開拓新的知識領域、掌握新的技能。一是企業自己辦教育,這種方式在發達國家很流行。企業辦教育、傳統教育和職業教育應該成為我國教育制度中并駕齊驅的三大支柱。

第三,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下放權力是調動勞動者個人積極性的重要方法,這是我們成功的經驗。但僅此還很不夠,還必須懂得勞動者積極性的運動規律,并善于按規律辦事。

人們的積極性產生于自身的需要。謀求自身的生存發展,謀求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協調,這是每個人的生活目的,由此目的就產生了一系列的物質與精神的需要。要調動勞動者個人的積極性,就必須與其物質利益聯系起來,滿足其物質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只是物質需要,還有精神需要。因此,要調動積極性,還必須關心和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如尊重人的人格與尊嚴,提供勞動者充分發揮才干的機會,表揚一切為現代化建設作出優異成績的人們。

然而,社會滿足他們的需要的能力總是有限的。這時勞動者個人的積極性狀況就取決于他們的思想覺悟了。這就要求及時地進行宣傳教育,使每個勞動者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的關系,調整個人的奮斗目標,提高自己的覺悟,心甘情愿地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可見,增進利益,提高覺悟,就是我們調動勞動者個人積極性所要做的兩項主要工作。

總而言之,努力促進個人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是社會主義自身發展的需要。如果改革不重視個人生產力的發展,改革就是一句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