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思考
時間:2022-08-28 04:11:00
導語:事業單位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收付實現制也稱現金制,是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為標準,來記錄收入的實現或發生,按照收付日期確定其歸屬期。權責發生制也稱應記制或應收應付制,是以權利或責任的發生與否為標準,來確認收入和費用。
權責發生制對收付實現制的挑戰在于經營業績的考核,目前,事業單位會計也正面臨著這樣的挑戰。不過,引起收付實現制根基變化的更為重要原因:一是事業單位資金來源的多樣化,事業單位會計的作用不再是簡單的記錄和反映,更為重要的是監督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財政改革對事業單位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在財政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購等一系列改革后,更加注重資金的績效考核,這些均要求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進行變革。
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核算中的具體運用
第一,國庫集中支付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
國庫集中支付業務中由于涉及預算單位、銀行、財政支付中心和供應商幾家單位的結算,一般程序比較復雜、時間比較長,常常會出現預算單位購置取得商品和發票在先,支付滯后的現象,尤其是在年底,會出現跨年度支付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引入權責發生制合理考核支出及當年的績效,即在取得商品和發票時借記支出類科目,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實際支付部分)或“應付賬款”(尚未支付部分)。
第二,政府采購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
在政府集中采購過程中,受項目驗收的影響,有些采購業務會涉及到跨年度支付問題,這樣不利于政府采購的績效考核,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按照合同的實際履行情況,凡屬于本會計期間應負擔的采購費用,就應該在本期間列支,即借記支出類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或“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或“應付賬款”;凡不屬于本期間的采購費用即使已經支付,也不應該列支,即借記“預付賬款”,貸記“銀行存款”或“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第三,固定資產業務中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
目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購置成本直接列入當期支出,其價值同時以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反映,固定基金作為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二者一般相等。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而是按照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很多事業單位沒有提?。?。這種核算方法的弊端有三:一是固定資產的價值按照歷史成本計算,不計提折舊,不能反映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價值逐漸轉移的事實,會虛增資產;二是固定資產在購置時直接列支,在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會虛減購置期間的結余、虛增使用期間的結余;三是會計信息失真,不利于固定資產使用績效的考核。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引入權責發生制按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第四,債權債務的核算中引入權責發生制核算。
事業單位會計中也設置應收及預付款項、應付及預收款項的核算科目,但其主要核算的內容是與經營性業務有關的債權債務,設置的“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科目也僅僅核算有現金實際收付的業務,沒有囊括全部的非經營性業務。因此,筆者認為對于應收未收的收入應該依據實際收款權利的取得及時入賬,即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收入類科目;對于應付未付的費用及債務也應按照費用或債務的實際形成期間確認,即借記費用支出類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
事業單位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思路
首先,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引入權責發生制的認識。
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基本上依靠外部力量來推動,因此,事業單位引入權責發生制的呼聲不高,研究進程緩慢。對此,筆者認為這需要事業單位領導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績效考核的關鍵點,從而推動事業單位引入權責發生制。
其次,借鑒國際經驗,逐步推進。
從國際上事業單位推行權責發生制的經驗以及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筆者認為應該區分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穩步推進權責發生制。即對于因實施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財政資金流向改變、使事業單位出現了收入增加時,工資、費用和非貨幣性資產也同時增加的業務,可以在現行收付實現制基礎上,通過制定相應的會計核算補充規定的方式來解決現實中難以操作的問題;對于需要轉換會計記賬基礎才能處理的業務,如跨期收支業務,則應在相關科目中部分推行權責發生制;而對于那些涉及面廣,影響較大,且確認又不經濟的事項,則應該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