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集中核算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3-10 08:23:00
導語:會計集中核算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公允價值又重新登上了我國會計發展的歷史舞臺。本文分析了公允價值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運用的情況、運用的特點、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期為完善我國公允價值的運用提供一些改進建議。[關鍵詞]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新會計準則的頒布為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接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會計準則的修訂公允價值的應用、計量成為倍受關注的焦點。一、公允價值的定義1990年9月,美國監證會主席理查德·布雷登首次提出對衍生金融工具應該采用公允價值”fairvalue”進行確認計量,美國在公允價值計量方面的研究與應用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公允價值”一詞,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FASB)都有其各自的定義。FASB最新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已將公允價值界定為“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因銷售資產而收到或因轉讓負債而付出的價格”。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06)對公允價值的定義為:“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二、計量屬性與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是會計工作的基礎,而計量屬性的選擇又是會計計量的核心。FASB最早在1984年的第5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5)《企業財務報表的確認和計量》中提出了5種可供選擇的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凈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FASB在2000年的第7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7)《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中指出:概念公告第5輯沒有使用術語——公允價值,但是SFAC5中所描述的某些計量屬性與公允價值是一致的。可見,公允價值有時并非特指一種計量屬性,它可以表現為多種計量屬性,是多種計量屬性的特殊形式,也是多種計量屬性計量時應該追求的目標。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06)規定: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三、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準則中的運用1.運用情況我國曾在1998年和1999年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交易》這兩個具體準則中,將公允價值運用于資產的初始計量,后因實際運行中出現很多公司濫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情況而在2001年修訂后的準則中被限制使用。這次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涉及公允價值計量的共有17項,在已的38項具體準則中,涉及公允價值計量的占49%。2.運用特點雖然公允價值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廣泛運用已成為趨勢,但考慮到我國的國情,現階段將適度引入、謹慎運用。具體表現在歷史成本主導地位。條件要求較為苛刻。3.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有“謝公允”之稱的謝詩芬教授認為:公允價值的確認應“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可計量性”、“具有相關性”和“具有可靠性”等四條標準。而我國公允價值的運用時間較短,發展還不完善,在規范性、操作性、可靠性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1)公允價值計量的基本問題進行統一的規范公允價值計量是新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中的一個十分基礎與重大的問題,因而集中地對各具體會計準則共同涉及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基本問題(包括對概念的解釋、具體確認標準、計量方法與層級、披露的基本要求等)提供統一的規范是非常必要的。我國如何參照國外相關準則的經驗不斷完善我國公允價值計量中的具體操作指引,并適時制定我國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是新準則有效實施和運用過程中需要盡早著手解決的問題。(2)盡快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外部環境公允價值的運用依賴于活躍的市場環境、成熟的估價技術、較高的職業判斷,而我國目前適宜于公允價值應用的土壤和環境尚不成熟,造成公允價值計量方式在實踐中運用比較困難。公允價值公允不公允,還要看審計評估機構的審計評估。而且,公允價值之所以會被利用來操縱利潤,大多是因為環境和人為的因素。因此,要實現公允價值的公允,需要盡快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外部環境,包括:市場與規范的健全、采用評估價值確定公允價值具體的應用指南、加強會計人員道德觀及職業能力、明確評估機構等獨立第三方責任和義務。四、總結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急劇變化和會計技術的發展,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已經無法實現財務報告使用者所有的信息需要。要使企業財務報告真實、公允地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要完整地反映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的資產、負債狀況,要在財務報告中充分披露與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有關的信息,就必須引入除歷史成本之外的其他會計計量基礎如公允價值。基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美國等國會計準則中已經越來越多地引入了公允價值,可以肯定,公允價值將成為未來財務會計發展的重要計量基礎,是會計計量家族中的重要一員,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參考文獻:[1]劉玉廷:中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計量運用[J].中國農業會計,2007(8)[2]王樂錦:公允價值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運用[J].中國農業會計,2006(7)[3]謝詩芬:論公允價值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若干重大問題[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6)[4]徐鐵祥:對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運用相關問題的思考[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8)
- 上一篇:網絡會計思路研究論文
- 下一篇:公司會計影響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