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算化會計教學的問題探究綜述
時間:2022-01-20 03:15:00
導語:電算化會計教學的問題探究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算化會計是一個新興的交叉性學科。它依托的基礎,一方面是“變化多端”的計算機技術,而另一方面是相對穩定的會計技術。正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其教育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本文就電算化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電算化會計;教育;教學;問題;對策
電算化會計是一個新興的交叉性學科。它依托的基礎,一方面是“變化多端”的計算機技術,另一方面是相對穩定的會計技術。綜觀電算化會計教育的發展,雖然取得不少成績,培養了大批的電算化應用人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電算化會計的實施環境相對淡漠。對于需要適應環境及如何適應環境考慮得還遠遠不夠,因而不能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和確定電算化會計教育目標,繼續沿用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目標,顯然已無法適應新的教育環境。
2.電算化會計學科體系不健全。由于歷史的原因,電算化會計學科體系主要是以計算機科學和會計學科為線索設置的,主要包括:會計專業知識、計算機技術和電算化會計原理。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是電算化會計實現的平臺,是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計算機技術又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創新的事物。如果在教學中不安排新的、熱點知識,則不僅不能反映新形勢,而且學生會感覺內容陳舊,畢業以后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不強。如果在課程中安排太多的新知識,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礎理論和專業核心內容的學習。
3.電算化會計教育的層次含糊。開展電算化會計工作以來,我國已建起了以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為主要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但電算化會計在教育層次上突出的缺憾是:教育層次的界限模糊、不夠分明。也就是說,大專和本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學內容只有廣度的判別而缺乏深度的差別,各教育層次也沒有各自明確的培養目標,無法滿足社會對多種層次會計人才的需要。
4.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創新。目前許多高校的電算化會計實踐課程是以傳授國內比較著名的各家財務軟件的應用為主,而且其實驗數據時固定的,這就導致學生盲目地跟著指導老師的講解完成會計流程操作,變成了純粹的操作者,缺乏創新。其次在我國,實務界和學校聯系松散,沒有一個固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和聯系機制,因而使電算化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不能形成一個良好而持久的遠行機制。此外,由于經費緊張,環境限制太多,也阻礙了實踐環節的有效實施。
5.教學活動的實施不能到位。首先,缺乏優秀、穩定的師資隊伍,許多教師因教學目標不明確,看不到希望,而不得不放棄對電算化會計的研究。其次,從教學方法來看,各高校普遍存在問題是以單一的"填鴨式"的課堂講授代替教學內容的進一步討論和深究。最后,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考核來驗證,而目前在電算化會計課程的考核中,普遍存在內容陳舊、手段單一的現象??己藦娬{的是死記硬背,而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能力的測試。
通過以上分析,能比較系統地認識我國電算化會計教育所存在的問題。這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分析,有助于我們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采取相應的對策。
1.明確培養目標。確定培養目標時,既要考慮現階段社會對電算化會計應用人才的需要,又要從發展的角度(尤其是入世以后)兼顧社會對電算化會計創新人才的渴求。會計教育目標不僅要使學生成為合格人才,而且要使學生具備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要使其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應包括四個方面:(1)溝通的技能:能夠交換信息,建立有意義的關系(2)戰略性和關鍵性思考的能力:能夠將數據、知識和智慧聯系起來以提出高質量的建議。(3)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職業道德。(4)廣博的知識:計算機專業知識、現代工商管理知識、稅務與法律知識、會計專業知識。
2.健全學科體系。電算化會計學科學系構建的原則應為:符合會計教育目標、層次分明、系統全面。從層次上來看,應包括基礎理論層、學科理論層和實務應用層;從學科內容來看,應優化課程設置,引入交叉學科。電算化會計是一門邊緣性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管理、會計輔助決策等相關工作,其宗旨在于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且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電算實務、系統開發以及計算機輔助管理諸多方面工作的專用人才。為了適應這一目標及要求,在電算化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首先,應引入管理信息系統(MIS)這門課程,因為MIS是介于經濟管理理論、統計學與運籌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之間的一個邊緣性、綜合性、系統性的交叉學科,它運用這些學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煉組成一套新的體系和領域。為便于學生領會和掌握這門課程,又必須圍繞其開設相關課程,像經濟學、管理學、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系統工程導論。在講授這些課程時,要理論聯系實際,補充案例教學,通過案例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和專業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特別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還應對信息管理意識加以強化,使學生認識到信息在管理活動中的地位和價值;其次,在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中,改變重理論、輕技術的教學狀況,同時迅猛發展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和通訊技術也要求計算機課程內容反映科技發展動向,應補充新技術、新方法,如可視化開發方法、Internet技術、網絡數據庫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劃分電算化會計教育層次的設想。首先,對于大專學生,重點放在會計軟件的應用與操作上,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畢業后可立即投入使用的應用性人才;其次,對于本科學生,在掌握會計軟件的應用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特長及興趣,結合本系專業特色、師資力量和設備配置的情況,重點放在培養創造型復合人才,為我國會計電算化系統開發提供優秀的、具有創新意識、充足的后備軍。4.強化實踐教學,并鼓勵學生動手設計。注重實驗動手能力是該專業的主要特點,但長期以來受條件所限,其實驗課存在實驗內容陳舊落后、實驗資料不系統、實驗方法不科學、實驗設備老化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實驗和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從優化內部環境入手,必須全面改革現有的實驗內容、實驗手段和方法;有條件的院校還應為具備能力的學生提供網絡實驗環境,讓他們學習網絡的安裝技巧、網絡軟件的設計技術。另一方面,也可通過與職業界業已建立的聯系機制到電算化會計軟件公司、企業等實業界實習。
5.高效地實施教學活動。在目標明確、學科體系完善和認識統一的前提下,關鍵的是如何高效地實施教學活動,以達到培養電算化會計人才的目的。教學活動具體有如下幾個環節:(1)加強師資建設。改善電算化會計師資隊伍的狀況,首先,有關部門應規范電算化會計體系結構;然后,應建立一種有效機制來吸引優秀人才從事電算化會計的教育工作,并不斷培養、提高其能力和素質,更新其專業知識。最后,考慮到本學科的應用性強的特點,應鼓勵教師走出校園,與企業、軟件公司合作,開發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提高開發實用系統的能力。(2)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和嘗試新教學方法的原則是注意力新方法的實質效果而非表現現象,以及成本效益的考慮和時間限制??尚械姆椒ㄓ?案例教學、團隊教學、模擬操作、小組辯論、文章研討、模擬設計(有條件的院??山M織學生在教師的帶領與指導下,直接進行實際系統設計工作)等。(3)采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高校的計算機多媒體CAI教學已是普遍采用的一種手段,所以,應實施以多媒體CAI教學為主,其他手段為輔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現教現學,教與學互動,達到最佳效果。應鼓勵教師開發研制完整的電算化財務會計教學課件,要求內容全面、形式多樣、界面美觀、操作簡便。制作時切忌將書本上的文本內容生搬硬套,一定要集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結合案例,注重人機交互,側重師生交流,既考慮學生的共性,又挖掘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現代計算機多媒體功能,讓學生在輕松、自由和愉快的氛圍下主動、自覺地掌握會計電算化專業知識。(4)改革考試方式。考試方式是由新型教學方法產生的。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報告、案例討論的形式。而對分小組進行系統設計的考核,則可由教師指導與同學課堂討論相結合,綜合加以評分,以引導和促進學生的自我培養能力。此外,還可以借助計算機這個現代化的工具,預先準備考試試題庫,教師設計考試軟件,在計算機機房中考核學生。
電算化會計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主要原因,一是職業界和教育界缺乏聯系機制,導致教育目標與環境需求之間沒有保持一致;二是學科體系不規范。因此,要在教育目標、學科體系、教育層次、實踐方式以及教學活動等方面全方位地加大改革,滿足會計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丁崗.淺析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福建高教研究,2006,12.
[2]周佩.電算化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7.
[3]吳奇峰.高職電算化會計教學現狀及改革[J].時代教育,2009,8.
[4]暢寧國.集團企業會計電算化建設相關問題分析[J].財經界,2009,7.
- 上一篇:探求農業雜草防除要點論文
- 下一篇:人身傷害精神賠償責任構成要素研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