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國會計文化建設問題論文

時間:2022-01-25 04:00:00

導語:剖析我國會計文化建設問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我國會計文化建設問題論文

摘要:會計文化是一個宏觀的新思維,它滲透在人類的會計實踐活動之中。它是一種集歷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觀念與制度等方面為一體的融合性綜合文化。會計文化體現著一定的民族文化又從屬于傳統文化并由傳統文化決定。中國會計文化基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中國會計文化從形成到發展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關鍵詞:文化;中國文化;會計文化;會計文化建設

會計文化是人類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遠古時期簡單的繩結和石刻計算已經標志著會計文化的產生。雖然會計文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但是,從理論和實務對它的研究卻是一個短暫的歷史。

一、會計文化的概念

1.文化的含義。

對于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種解釋,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定義角度,不同的學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它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我們可以把文化劃分為三個組成內容,即:①物質文化是為了滿足人類生理需要、物質享受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創造的文化;②精神文化是為了滿足人類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敬的需要,以及參與自我實現的需要而創造的文化;③規范文化是為了協調人類社會關系的需要和協調人的活動的需要而創造的文化,比如:社會組織、制度、政治、法律、倫理、道德、教育等。

中華民族擁有著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中國文化曾為人類文明演變發展過程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并存組成,以儒家文化為支柱和基礎,以道家和佛家文化為重要的內容。其中,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對我們民族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方面都有深遠的意義。

2.會計文化的含義。

會計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受到社會形態、經濟狀況和文化背景的影響,而社會、經濟、哲學、和人類價值觀對會計的影響又是綜合的。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會計文化強調以人為本的會計管理哲學,相對于整個社會文化而言,又是一種亞文化。在認識和解決問題時,都以人為出發點,以文化形式實現會計人員群體的凝聚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

會計文化的基本組成要素為會計物質文化、會計行為文化、會計制度文化和會計精神文化。會計文化這四個基礎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建了一個多元化、多角度的會計文化體系,為會計組織的和諧、健康的發展發揮各種功能和作用。

二、中國文化對會計文化的影響

在西方國家會計文化中,英美會計文化具有鮮明的代表性。英美會計文化具有如下的特點:①強調職業個人主義;②會計信息公正透明化;③傾向于激進主義。英美會計文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出西方文化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創新精神和會計信息的真實透明。

中國文化是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滲透影響著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會計文化區別于其他國家的會計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幾下幾點。

1.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倫理文化。在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中,一直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倫理文化主要側重于德治而輕于法制。倫理道德問題貫穿于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對會計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會計人員的行為始終受到倫理道德的影響和制約,以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為核心思想。主要以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會計人員的行為,依靠會計‘人員自覺地規范自身的行為。這也就造成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無章可循,規章虛設,德治重于法制。

2.中國文化的環境是政治文化。儒家提倡“克己復禮”,便是以政治理想制約個人欲念;墨家憂世風日下,要遵道利民,最終尚同于天下,法家主張為“圣人執要”出謀劃策,更是表現了高度的政治熱情。這些,對中國傳統會計義化有著直接、深遠的影響。政治環境決定著會計的地位、性質和職能的作用發揮以及會計文化的發展方向,影響甚至決定著會計文化的社會文化的地位和發展方向。

3.中國文化的中心是人事文化。現代管理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社會生產和發展的歷史是生產必須管理、管理必須核算,然而核算離不開會計,最終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但是人事文化作用表現比較突出,主要為會計行為本身常常為了處理好人事關系不得不犧牲會計的科學性,倫理道德性。

中國會計文化建設不能離開對中國傳統文化建設的繼承和發展,把優秀的中國文化傳統和觀念與市場融為體,相得益彰,相互發展,摒棄民族虛無主義,重新解釋儒家思想觀念,將之有機地融人我國的會計文化建設中去。

三、中國會計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經濟體制的改革,民主法制的進一步完善,和諧社會的積極構建,我國的文化必然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作為構成社會文化體系的一部分,會計文化建設也必須隨著文化建設的發展變化而變化。

1.適應會計環境發展。會計文化需要會計環境中形成和發展,會計環境的發展變化也會引起會計文化的變遷。現在我國大力建設和發展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會計文化也應隨著文化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建設“以人為本”的會計文化,從而推進我國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建設。

2.促進會計改革與發展。中國會計文化是對中西方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一種積極的傳承和延續,體現著中西現代管理文化的精髓思想。因此要強化會計文化對會計的積極影響,促進會計改革與發展以適應中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改革需要。對于中國目前的會計行業中不良的會計行為,應加強會計文化建設,改革中國會計管理體制,加強中西方會計文化的融合,提高會計職業人的素質,從而積極引導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前進方向。

3.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文化在會計實踐過程培養會計人的基礎和中心。當前,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各個領域的侵襲,會計領域中一些人愛慕虛榮,貪圖享樂守不住道德防線,以做假賬、挪用公款、等犯罪行為給國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加強會計文化建設來提高會計人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會計的發展提供了的基本方向和行動指南。中國會計文化建設是會計環境變化發展的必要性,是促進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必要性,是加強會計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必要性,更是構建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必要性之一。因此,會計文化建設既要吸取我國傳統會計文化的精華,又要善于借鑒國外會計文化的先進之處,對于我國會計文化的創新,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中國會計文化建設的原則

會計文化建設所應遵循的原則,是人們通過對會計文化及其規律性的了解,對會計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我國會計文化改革與發展重要理論依據。根據我國文化建設的實踐和理論探索成果,會計文化建設的原則主要為如下幾點。

1.整體性原則。整體性是指在會計文化建設中,堅持系統思想和整體觀點,不斷評估各要素對整體會計文化質量的影響,實現會計文化的整體優化。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文化,促進會計文化發展、完善的原則。因此在會計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制定綜合性的會計文化建設計劃,把握會計文化建設發展的方向,并從整體上來考慮會計文化建設中組織、協調、措施的等方面之間的關系時,要始終保持其整體性。

2.共性原則。會計文化建設的共性原則是指在相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下,會計組織作為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其自身的文化建設都具有共同的組織文化的性質。在不同時代,不同企業的會計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點,因而具有共性的價值觀念,這是會計文化本身科學性的反映。這些共性的認識雖然還有缺陷和不足,但卻是形成真理的基礎理念,是構成各種不同會計文化之間進行交流,互相促進的條件。因此,中國會計文化建設的進程中,盡管內容和形式隨著改革與發展的進程而不斷變化,但在實踐和觀念的總結中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基本點卻一直保存下來。這也就是在會計文化建設過程中共性原則的表現。

3.持續性原則。中國會計文化建設的改革與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工程,盡管一定時期內會計文化會呈現出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它并不是停滯不前的。會計文化的建設除了強調自身的歷史繼承性還要要根據情況的發展變化,因時制宜,不斷研究和解決會計文化建設創新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會計文化建設創新從來就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是貴在堅持。

在我國會計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上,我們應以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在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同時,不僅要繼承發展本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要吸收、借鑒一切優秀的文化,通過對新世紀會計文化的創新,逐步建立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會計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