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會計監督問題成因及強化途徑論文

時間:2022-02-09 04:19:00

導語:剖析會計監督問題成因及強化途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會計監督問題成因及強化途徑論文

摘要:我國現階段會計監督系統的運行情況存在很多問題,如存在著不現實的逆向監督,忽視了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等,要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強化會計監督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監督內部監督會計監督弱化

一、現階段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1.單位內部監督體系中存在著不現實的逆向監督

《會計法》用了三條之多強調單位內部監督,其中雖然包括了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對單位負責人的監督,但是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不可能對單位負責人進行監督,因為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是受單位負責人的委托對內部進行監督,是上下級的關系,會計和審計人員隨時就有被解雇的可能。所以,單位內部監督實際上是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和審計人員的監督、審計人員對會計人員的監督、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對單位內部部門及經濟業務活動的監督。因此,單位負責人就有可能對外提供虛假而又“合法”的會計信息,從而也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實施帶來一定的難度。

2.忽視了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

所有者和債權人是企業外部利益最相關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權益不被侵害,必須要對經營者進行監督。但是,《會計法》中卻沒作出相應的規定,再加上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的弊端以及企業“內部人控制”等原因,使得其監督權弱化。雖然在《會計法》第四章第三十條還作了相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有關會計法規的單位和個人有權進行監督,并且受國家法律保護。但是從“有限理性經濟人”假設及其“成本效益”原則考慮,與自己利益不對稱的監督是不現實的。在一些單位中企業管理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權會計機構,要求會計人員做假賬,偽造會計憑證,辦理違法會計事項,從而使得會計工作受到管制,不能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破壞了正常的會計工作。比如紅光實業上市公司的虛報瞞報,包裝上市,坑害了廣大社會公眾股東的利益,究其原因主要一些執法人員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主觀隨意性過大,更有少數執法人員私心太重,一旦得利,便放棄原則,“大問題也可變成小問題”,“有問題也變成沒問題”。重查輕罰或者是只查不罰,使問題愈演愈烈,甚至導致犯罪。

3.會計監督法律約束機制不全

會計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會計人員是會計監督的執行主體,會計人員作為監督者并不具備獨立的地位,對服務的單位依附性較強,會計工作者往往要無條件的服從管理者的意志,會計工作根本無法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

比如,新的《會計法》雖已頒布,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有的企業在新的財務制度運行之后,仍用傳統的做法來看待新制度,沒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現“新制度、老觀念、老辦法”,會計管理混亂。再者,在會計監督過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說會計監督、審計監督概念模糊,執法機構職責、權限有待明確。很多企業將審計監督等同于會計監督,而事實上審計監督是對會計監督的再監督,它側重于事后監督,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對同一經濟事項的監督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隨著我國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如果有針對性的會計制度和核算體系還不健全,也就難以適應復雜多樣的經濟活動。會計人員是會計監督的執行主體,會計人員作為監督者并不具備獨立的地位,對服務的單位依附性較強,會計工作者往往要無條件的服從管理者的意志,會計工作根本無法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

二、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分析

1.在會計監督過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

在會計監督過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說會計監督、審計監督概念模糊,執法機構職責、權限有待明確。很多企業將審計監督等同于會計監督,事實上審計監督是對會計監督的再監督,它側重于事后監督,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對同一經濟事項的監督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隨著我國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如果有針對性的會計制度和核算體系還不健全,也就難以適應復雜多樣的經濟活動。

2.企業管理體制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失調

我國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體現在有的單位是根本就缺乏內部監督和控制制度,在機制和制度上沒有達到規范行為、控制風險、防范舞弊、糾正差錯的效果,沒有切實保證會計工作規范有序的進行。有的單位雖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但這些制度形同虛設,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以致會計制度混亂,徇私舞弊現象經常發生。

3.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困難重重,對單位負責人約束機制不健全

我國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困難重重,雖然《會計法》對會計人員委以重任,賦予會計人員監督本單位經濟活動(包括監督本單位領導人)的職權,但是,會計人員作為監督者并不具備獨立地位,特別是其利益關系依附于本單位和本單位領導人,很容易出現會計人員因實施會計監督而被打擊報復的情況。這樣,會計人員的監督很難堅持下去,必然會造成對單位領導人監督弱化。

4.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

會計監督作用發揮的好壞同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相關。一般來說,企業虛假的會計信息也是出自于會計之手,因此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職業道德觀念在會計監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改革開放加快了會計與國際接軌的進程,因此前些年我國會計人員奇缺,而現階段,雖解決了量方面的問題,但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多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而且有的還是無證上崗。再者,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從,在權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會計信息失真在所難免。

三、現代企業制度下強化會計監督的對策

1.加快法律體系建設,為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提供法律保障

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要加強我國法律體系的建設。我國已頒布了新《會計法》,應盡快出臺《會計法》實施細則,提高《會計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制度,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要。明確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政府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以實施清晰明了的監督職能;加大法律法規的處罰、賠償和執行力度,對違規違紀的企業及其連帶負責人予以曝光;同時還要強化一些相關配套法律及相關法規的實施,如《經濟法》、《證券法》等,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

在會計監督體系中,內部監督是會計監督的基礎。加強內控制度要明確會計相關人員的職責,明確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財產清查、會計資料的內部審計。明確單位內部的制度、要求和職責,做到按章辦事,減少人為因素影響,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要建立健全重大財政事項支出事前預審、事中監督、事后審核的一整套財務監督體系;對重要財政事項的決策和執行制訂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作到各負其責;對單位的資產類核算要明確清查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制定單位會計資料定期內部審計程序等等。要將內部監督寓于會計核算之中,使其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有效地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將內部監督與會計管理、預算管理、財務管理、國有資產管理業務等總和起來,寓監督于管理之中,保證會計工作規范有序地進行,提高內部監督的有效性。要充分發揮內部監督的日常與全過程控制作用,把財經違紀和財務違規事項消滅在萌芽狀態,強化內部監督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內部控制制度是進行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內部控制制度,會計監督將無從談起。

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業經營風險,保證會計工作和經營管理工作規范有序地進行,保護單位各項資產的完整,促進經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稌嫹ā分赋?各單位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法律賦予的應盡的義務,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單位加強內部監督的力度,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這對于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真實完整地反映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加強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

《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單位負責人應清楚自身的職責,不斷加強自我約束,明確自己作為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的地位,積極為會計工作者明確行使會計監督職能提供最大范圍、最大權限的權力保障。此外,為了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單位負責人還應該加強自身素質建設,了解財務制度和會計監督,熟悉有關經濟法規,對自己和單位負責。

參考文獻:

[1]廖文龍:芻議我國企業會計監督體系,[J].《會計之友》,2008(1)

[2]宋麗平:淺談如何加強會計監督,[J].《吉林財政研究》,20049(4)

[3]李明:關于加強會計監督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