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火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探索

時間:2022-04-26 10:31:00

導語:小議火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火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探索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在火力發電企業投資額的不斷增加和我國政府管理職能的轉型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開展火力發電企業的社會效益審計勢在必行,但是目前尚未有適用于我國火力發電企業的社會效益審計模式。本文在實地調研和對審計程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火力發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模式,并且針對其社會風險提出可行性建議。本文所提供的模型工具和應用方法可為其他類型企業的社會效益審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火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模式

一、引言

電力是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先發展的產業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電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電力行業的投資額從2004年的4800億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7200億元,其中火力發電企業約5500億元。電廠的建設促進了區域、國家的經濟增長,也給社會帶來了占用耕地、消耗資源、排放各種污染物等不利影響。因此,為了能夠正確評價火力發電企業帶來的社會影響,規避不利的社會風險,增加投資的社會效益,使火力發電企業朝著可持續發展,開展火力發電企業的社會效益審計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效益審計是1948年由阿瑟?肯特在《經營審計》一文中提出的。此后。一些國際組織、國家審計機關和學者提出了幾種有代表性的效益審計模式。加拿大是第一個采用效益審計的國家,創立了綜合審計典型經驗;美國則是最早將效益審計注入政府審計的國家,其于20世紀70年代頒布的《政府的機構、計劃項目、活動和職責的審計標準》中明確規定應實施3E審計,即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審計。得到國際審計界的普遍認可和采用。

國外的效益審計大多集中在對公共資源運用的效率和效果性的審計上,用效益審計來謀求資金節約。隨著效益審計的不斷發展。各國逐漸把效益審計的范圍擴大到了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質量管理等方面,瑞典、挪威等國先后提出應該將項目實施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作為效益審計的一部分。20世紀6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影響評價的方法。并在20世紀80年代開發了多種定性、定量模型,但是這些方法、模型并未引入社會效益審計。

從國內發展來看,目前尚未提出針對火力發電企業的社會效益審計的模式。《績效審計的中國模式》僅僅對構成模式的各個要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構建中國績效審計模式的措施,理論性較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出版的《中國投資項目社會評價指南》主要是針對項目實施之前的社會評價,對能源項目社會評價的目的、利益相關者和任務做了簡單介紹,并沒有提出具體的審計內容、步驟、指標,操作性不強。本文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審計的要求,建立一種適用于審計部門的、針對火力發電企業的社會效益審計模式,并對其有效性進行應用驗證的研究。

二、火力發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模式

火力發電在中國的發展戰略中處于重要位置,同時也是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監控對象。從廣泛意義上講,火電廠的建設可直接促進該區域或國家的經濟增長,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造福于所有的人群和整個社會。然而。項目的建設也給當地社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如土地征用、人口遷移、環境影響、引起當地市場上能源價格的變化等,使得當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一些負面影響,這些影響就是火力發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所要特別關注的。在借鑒國外社會效益審計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火力發電企業的特點,筆者綜合考慮投資額、產能、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實現利稅、對稀缺資源——水、煤炭等資源利用、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對外部公共關系的影響等方面,從審計的目的、內容和步驟出發,構建火力發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的模式。

(一)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應根據火力發電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具有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經濟性是從獲取各種資源的角度來說的。強調的是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環境的保護,追求社會總體的花費最小化;效率性強調的是投入的資源和產出的產能,追求投入最小,產能最大;效果性強調的是該企業對地區總體經濟、社會環境、生態資源、自然環境、當地居民所產生的正負效果。追求正效果的最大化,為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企業正的社會效益最大化以及經濟與環境、國家與社會、企業與個人的和諧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審計內容

火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火電企業所在地總體經濟的影響。主要從火電企業對該地區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的影響來分析。

2對社會環境的影響。火電企業的建設。會大大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同時。由于火電企業一般建在離市區較遠的地方,為使交通更加便利,企業會修建一些基礎設施。而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探索出來的新技術、新方案將對后續項目的建設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因此可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3對生態資源與自然環境的影響。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是火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的重點內容,需要評價企業發電的資源利用效率以及對三廢進行污染防治的水平。

4對外部公共關系的影響。火電企業的建設大多涉及占用土地、安置移民等問題,因此在審計過程中就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評審企業給當地居民生活、就業、收入帶來的影響。

根據審計內容,形成如下反映社會效益狀況的關鍵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三)審計步驟

根據火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的特點和審計的目標、內容和指標體系,實施火電企業社會效益的步驟可分為以下四步:

1選擇社會效益審計方法。

由于火電企業的社會效益審計具有內容多、范圍廣、指標難量化等特點,決定了社會效益審計是一個以人文分析為重點的多目標、多層次的審計,因此在審計的時候要綜合運用有無對比、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和層次分析等方法。

2搜集并整理數據、資料。

根據火電企業社會效益審計的內容,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應本著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的原則。企業內部所提供的任何資料必須附有相關的文件、批文為證。一些特殊數據、資料的搜集必須由審計人員到現場觀察、走訪,并通過和各部門人員的座談來獲得;已經入檔的資料需要從檔案室調出原始的檔案資料進行核對。需要從企業外部搜集的數據、資料,如建材加工企業對灰渣的再利用情況、脫硫石膏的實際產出量與去向、稅收的實際上繳情況等,要和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當地政府、當地居民了解實際情況。并與發電企業所提供數據進行對比驗證。以保證資料的真實性與全面性。同時。還應該搜集本地區近幾年發展狀況的數據以及火電行業的各項指標的最優值、平均值。以便進行對比分析。

3計算、分析社會效益審計的指標。

所取得的數據、資料需要通過橫向(與同地區同規模的火電企業比)、縱向(與項目實施前后幾年的外部指標數據比)對比分析,綜合評價該企業給國家、地區、當地居民所帶來的正、負社會效益。

4提出結論與建議。

根據上面的評價,對火電企業的社會效益作出總結。指出該企業所面臨的社會風險,并且針對這些社會風險,提出可行性建議,幫助企業朝著環境友好、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三、社會效益審計模式的應用——內蒙古某火電企業一期工程的社會效益審計

某火電企業位于內蒙古LC縣,一期工程(2×600MW機組)投資額為50.26億元,設計年運行時間為5500小時,目前已竣工投產。其主要工程包括:征地297.19公頃。其中廠區面積63公頃;一期主體工程是直流水冷發電機組、加裝脫硫裝置;環境工程——兩臺脫硫塔、貯灰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站、綠化工程、煙氣連續監測系統和LC縣污水治理工程(目前尚未實施);廠外工程——廠外公路、鐵路專用線,步量河改道工程,啟/備變電源工程;社會補償工程——節水灌溉工程、引水工程。

通過研究該電廠一期工程實施所造成的社會影響,重點評估項目對總體經濟、社會環境、生態資源與自然環境和外部公共關系的影響;分析潛在的社會風險,制定避免或消除負面影響的措施,幫助企業朝著滿足當地需求的健康方向發展;為當地受項目影響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分享項目收益的機會,增加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降低社會風險和成本。

下面重點介紹社會效益的分析結果:

(一)對地區總體經濟的影響

LC縣原是以農業為主的貧困縣,近年來該縣的稅收、產值大幅增長。從圖2可以看出,該火電廠的建設不僅增加了當地的稅收、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還對調整該縣產業結構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自2003年開工以來,為LC縣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契機,使該縣從農業主導型變成工業主導型縣城。同時。第三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