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作業成本法的對比及運用

時間:2022-10-16 03:30:00

導語:淺論作業成本法的對比及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論作業成本法的對比及運用

淺論一、前言

作業成本(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的出現,使得成本會計有了傳統和作業之分,一切不結合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會計統統歸入傳統之列,一切結合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會計都稱之為作業會計。作業成本法是傳統成本法的繼承和發展,對兩者進行適當比較,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和正確認識作業成本法,進一步推動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應用。

二、作業成本法的比較優勢

1.擴大了直接追溯的單件成本比例

生產各種產品需要各種作業來完成,從產品的設計、物料供應、車間生產到銷售及售后服務。在不同的作業中心都要產生直接或間接成本,且間接成本按照成本動因來歸集。通過對作業中心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

2.便于了解單件產品成本發生的真正原因

作業成本法將成本控制的焦點更多地集中于作業的發生、產品的設計,而不是產品的產量。采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費用會導致管理者減少產品中的人工含量,而作業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更關心作業中心的成本控制,減少產品中成本動因的含量。

三、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比較差異

1.間接費用界限的差異

采用作業成本法,產品成本是完全成本,所有費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對最終企業價值有益的支出,都應計入生產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期間費用歸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無效的支出。而傳統成本法下的間接費用指制造成本,只包括與生產產品直接、間接有關的費用,而用于管理和組織全廠生產、銷售產品和籌集生產資金的支出作為期間費用。

2.信息準確性的差異

作業成本法分配間接費用時著眼于費用、成本的來源,將間接費用的分配與產生這些費用的原因聯系起來。選擇多樣化的分配標準(成本動因),并將按人為標準分配間接費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準確性。傳統成本法計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輔助部門歸集的制造費用以一種平均線性方式的分配到各產品,沒有考慮實際生產中產品消耗與費用的配比問題。

3.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方式的差異

作業成本法下的質量管理是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各個生產環節的工人把好自我生產關口,實現自我質量監督。而傳統成本法下的管理生產系統是一種由前向后推的生產系統,生產從原材料開始進入第一生產工序,依次類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終形成完工產品,從而將工作重點放在半成品和完工產品的質量檢測上,出現問題,難以及時修補或剔除。

4.分配基準特性的差異

作業成本法的分配基礎是多元的,不但強調財務變量,也強調非財務變量,使管理深入到作業層次,以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增值作業”,增加“顧客價值”。傳統成本法主要采用單一的人工工時等財務變量為分配基準,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財務變量,因而喪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機會。

5.適用條件的差異

作業成本法一般適用于間接費用所占比重較大、產品品種繁多、產品生產工藝復雜多變、生產經營活動十分復雜、較好地實施了適時生產系統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當局對傳統成本計算系統提供信息的準確度不滿意的技術、資金密集型企業。傳統成本法適用于產品結構單一、制造費用的數額相對較小,且其發生與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實上相關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四、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關鍵點解析

1.目標必須明確

作業成本法的目的就是能產生更精確的成本信息,所有的ABC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應牢記這一特殊目的。該目的能重新設計或改進生產過程,影響產品設計決定,使產品組合更合理,或更好地管理客戶關系。通過預先定義的目的,系統將確定生產線經理或部門,他們的行為方式和決定被認為是改變信息的結果。ABC模式應當是較簡單的,它的實施應當充分考慮成本效益關系。

2.最高管理層統一指揮

ABC項目的實施也不能缺少最高管理層的支持。一個由各職能部門的主管所組成的最高管理層委員會能使這些支持制度化,每月定期開會討論項目過程,提如何改進模式的建議,一旦該模式固定時將會對決策的制定產生重要影響。除了會計人員之外,該部門還應包括生產、市場(銷售)、工程和系統方面的人員。這樣,成本動因組織的專家們能夠合并于模式的設計和每一組織人員在他們的部門和組織內對項目進行支持。

3.作業成本模式的設計要完善

一個既復雜又難以維護的ABC系統,對管理人員來說會難以理解和操作。因此,ABC模式的設計應像任何其他設計和工程項目一樣,持續適當的權衡會使系統的基本功能以最小的附加成本完成任務。完善的ABC模式設計能避免過于復雜的系統問題或無法辨認出成本項目(產品和顧客)、作業和資源之間的因果關系。

4.要贏得全面的支持。

雖然ABC比原有成本系統產生更精確的成本信息,更能指導生產經營,但并非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歡迎技術上的革新。個人和部門的抵制是因為害怕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會暴露出無利潤的產品、無利潤的顧客、無效率的作業和過程、大量無用的生產能力。因此,贏得下屬的廣泛支持將是作業成本法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

5.推廣應用要個性化

經過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后,我國的企業無論從產品的數量、質量,還是技術含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就總體而言,我國大部分企業還處于大批量、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生產階段。這些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環境遠未成熟,如果一味推廣,必然是“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因此,作業成本法還只能在一些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實行多元化經營的管理先進的企業推廣。

五、結語

作業成本法是近十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成本會計方法,它記錄了全部成本并且把這些成本與價值的增加聯系在起,這正是傳統會計所無法做到的。作業成本分析的思想對我們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改善經營戰略、提高競爭能力和獲利水平有著重要指導意義。隨著中國加入WTO、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高新技術的廣泛使用,作業成本法必將在我國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