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外匯期權會計在新規則中應用
時間:2022-11-28 10:04:00
導語:小議外匯期權會計在新規則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匯期權是一種規避外匯風險的有效衍生金融工具。通過對不同作用的外匯期權在不同期間確認、計量等會計實務問題的分析,探討新準則下我國外匯期權會計的運用,并據此分析其對會計報表的影響。
一、外匯期權及其對會計的意義
外匯期權是金融期權的一種,也稱為貨幣期權或外幣期權,是一種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是否擁有按照規定匯率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數量外匯資產的選擇權。購買外匯期權者可以根據當時市場價格波動的趨勢,選擇自己認為最適當的方式來處理已簽訂的外匯期權合同,不必承擔必須買入或賣出外匯的義務。由于外匯期權比外匯遠期更為靈活,能夠滿足企業的多種需求,因此它已被越來越多的銀行和公司用于外匯風險管理。
由于外匯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在會計處理上的特殊性和必要性,自外匯期權產生以來,對其的會計處理研究也一直持續不斷地發展,針對這些衍生品的會計準則也在不斷的修訂和改進中。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從1989年開始與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合作,致力于國際會計一體化中有關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披露與列報標準的研究。美國作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發祥地和最大的交易國,從1985年起,其會計準則委員會先后發表了有關提供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特定項目風險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計量及套期保值會計中的損益配比問題等具體準則。
我國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幅度擴大,各類涉外經濟主體面臨的外匯風險敞口日益明顯,迫切需要外匯市場提供有效的外匯衍生產品來規避外匯風險。外匯期權作為一種規避外匯風險的有效工具在我國逐步得到應用和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不成熟,相應的會計處理更是沒有統一的做法。投資者和企業都迫切需要較為合理的外匯期權會計處理方法,以真實有效地反映和評價對它們的運用效果。本著與國際接軌、順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提出的新要求的原則,我國于2006年2月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其中《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24號-套期保值》、《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等具體準則,對“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科目的使用說明,比較系統地規定了包括期權在內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的原則和方法。但對于外匯期權這種特定的金融工具如何進行具體的會計處理卻幾乎沒有涉及,我國學者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
二、外匯期權會計實務問題分析
期權的價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內在價值,即現在執行期權所能獲得的收益,表現為期權合約中標的物的市場價格與合約約定的價格(執行價格)之差;二是時間價值,即由于在規定的期限內執行期權可能比現在執行期權具有更高價值而給予賣方的補償,一般表現為期權費與內在價值的差額。由于期權的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的影響因素不同,且可以單獨核算,分別核算又有利于形成動態的套期策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第六條中指出:“對于期權,企業可以將期權的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分開,只就內在價值變動將期權指定為套期工具”。所以,根據期權的不同作用,對于期權的確認和計量,其核心問題就是期權的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的確認與計量。在合約持有期間期權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動時,應分別計算其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的變動數額,并按其公允價值的變動數額進行后續確認和計量。
對外匯期權的應用主要有套期保值業務和投機業務兩種,套期保值又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三種。由于會計準則規定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會計處理方法一致,我們只需探討前兩種套期和投機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公允價值套期
例1:ABC公司于2008年11月28日向美國一家公司銷售商品,雙方約定以美元結算貨款,共計USD100000,付款期限為60天,當日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為1:6.83.為了規避美元貶值的風險,ABC公司在外匯市場上購入一份1月份到期的USD100000的看跌期權合約,合約的履約價格是1:6.83,支付期權費1000元人民幣。該公司在2009年1月27日取得貨款后執行了期權合約。有關日期的匯率和外匯期權的市場價格見表1:
表1匯率和外匯期權的市場價格(單位:人民幣元)
日期
(1)即期匯率
(2)期權的市場價格
(3)內在價值
(4)=100000*[6.83-(2)]時間價值
(5)=(3)-(4)
2008年11月28日1:6.83100001000
2008年12月31日1:6.8216001000600
2009年1月27日1:6.81200020000
在此例中,ABC公司即為外匯期權的買方,而且由于該公司是對已確定能在60天后收回的應收賬款進行套期保值,故該公司對該項期權的會計處理應屬于公允價值套期,準則規定其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具體處理如下:
1、初始確認
(1)按實現的收入確認一筆應收賬款,外匯期權就是對這筆應收賬款進行公允價值套期:
借:應收賬款(USD100000)683,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683,000
(2)由于期權合同有一個初始投資額——實際支付的期權費,所以在2008年11月28日簽約日已經形成了一筆現實的交易而不是未來生效的合同,需要按交納的期權費確認一項衍生工具:
借:衍生工具——外匯期權(內在價值)0
——外匯期權(時間價值)1,000
貸:銀行存款1,000
(3)將外匯期權的內在價值確認為套期工具,對于時間價值因屬于無效套期部分,仍然留在衍生工具,同時將這筆應收賬款確認被套期項目:
①借:套期工具——外匯期權(內在價值)0
貸:衍生工具——外匯期權(內在價值)0
②借:被套期項目——應收賬款(USD100000)683,000
貸:應收賬款(USD100000)683,000
2、后續計量
(1)在資產負債表日即2008年12月31日,根據當天的即期匯率調整“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差額USD100000*(6.82-6.83)=-1000元人民幣計入匯兌損益:
借:匯兌損益1,000
貸:被套期項目——應收賬款1,000
(2)匯率的變化以及時間的推進導致外匯期權的公允價值增加了RMB600,其中內在價值增加RMB1000,時間價值減少RMB400,應分別調整外匯期權的賬面余額;同時,為了區分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的不同變動損益且由于時間價值是隨著期權到期日的臨近不斷減少實質上形成企業為獲得內在價值而付出的一種損失,我們把時間價值變動的部分直接計入“投資收益”,內在價值變動的部分則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借:套期工具——外匯期權(內在價值)1,000
投資收益400
貸:衍生工具——外匯期權(時間價值)4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
3、終止確認
2009年1月27日,外匯期權到期,由于執行合約對ABC公司有利,所以ABC公司會選擇行權,相關的會計處理如下:
(1)以公允價值調整外匯期權的賬面余額,同時調整當期損益:
借:套期工具——外匯期權(內在價值)1,000
投資收益600
貸:衍生工具——外匯期權(時間價值)6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
(2)收到貨款,沖銷被套期項目:
借:銀行存款(USD100000)681,000
匯兌損益1,000
貸:被套期項目——應收賬款(USD100000)682,000
(3)執行合約,結轉套期工具和衍生工具,同時將原來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部分轉入“投資收益”:
①借:銀行存款683,000
貸:銀行存款(USD100000)681,000
套期工具——外匯期權(內在價值)2,000
衍生工具——外匯期權(時間價值)0
②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00
貸:投資收益2,000
(二)現金流量套期
例2:以例1為基礎,即購買外匯期權合約的價格以及各期的即期匯率均與例1相同,若ABC公司在2008年11月28日只與美國公司簽訂了供貨合同,并未發貨,到2009年1月27日公司才按合同發貨并收款。
在此例中,ABC公司買入看跌期權只是對確定承諾以及由此承諾形成的交易帶來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套期,準則規定“對確定承諾的外匯風險進行的套期企業可以作為現金流量套期或公允價值套期處理”,在此為區分前例我們把它作為現金流量套期來做,其利得或損失中屬于有效套期的部分應當直接確認為所有者權益并單列項目反映,其他處理則與公允價值套期基本相同,其相同的分錄將不再贅述:
1、初始確認
由于買入期權時收入沒有形成,故不用確認應收賬款,也沒有被套期項目,其他分錄同公允價值套期。
2、后續計量
沒有在公允價值套期中這一部分的(1)的分錄,只需將其(2)分錄中內在價值變動的部分由原先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改為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終止確認
(1)以公允價值調整外匯期權的賬面余額,分錄也只需將在公允價值套期中原先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部分改為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收到貨款并確認一筆收入:
借:銀行存款(USD100000)681,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681,000
(3)執行合約,結轉套期工具和衍生工具的分錄同公允價值套期,同時將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部分轉入“投資收益”。
(三)利用外匯期權進行投機
例3:仍然以例1為基礎,若ABC公司并沒有與美國公司發生購銷業務,只是預測美元的匯率將下跌,因此買入美元匯率的看跌期權,以獲取匯差收益。
在此例中ABC公司買入看跌期權只是利用外匯期權進行投機,不涉及套期項目,不屬于套期會計核算的內容,所以在核算時不用把外匯期權的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分開核算,只需比照“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相應的會計處理如下:
1、初始確認
買入外匯期權,交納期權費1000元,確認一項衍生工具:
借:衍生工具——外匯期權1,000
貸:銀行存款1,000
2、后續計量
在資產負債表日即2008年12月31日,以當日期權的公允價值調整“外匯期權”的賬面余額,共計1600-1000=600元,計入當期損益:
借:衍生工具——外匯期權6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600
3、終止確認
由于期權到期日的匯率有利于期權買方,ABC公司會選擇行權,以6.81的匯率用RMB681000從市場上買回USD100000用于交割期權,得到RMB683000,差額2000元轉銷外匯期權并確認當期損益:
①借:銀行存款683,000
貸:銀行存款(USD100000)681,000
衍生工具——外匯期權1,600
投資收益400
②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600
貸:投資收益600
三、外匯期權對會計報表的影響分析
對這三種業務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后,我們可以看到,在套期保值中,由于匯率變動,該公司的貨款遭受到2000元的匯兌損失,但由于公司買入了看跌期權,期權的內在價值增加的2000元正好抵償了貨款損失,而期權的時間價值減少了1000元,使得公司實際承擔了1000元的凈損失,利用外匯期權套期使該公司減少損失1000元。而投機業務則使該公司獲得了400+600=1000元的凈收益。買入看跌期權后,這三種業務對ABC公司08、09年報表相關項目的影響見表2、3:
表2外匯期權對08年報表的影響單位:元
業務類型資產資本公積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利潤總額
公允價值套期+600不變-400+1000+600
現金流量套期+600+1000-400不變-400
投機+600不變不變+600+600
表3外匯期權對09年報表的影響單位:元
業務類型資產資本公積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利潤總額
公允價值套期+400不變+1400-1000+400
現金流量套期+400-1000+1400不變+1400
投機+400不變+1000-600+400
四、小結
通過上述會計處理分析可以看到,不管是公允價值套期還是現金流量套期,最后的結果都使該公司減少了由于匯率變動而帶來的損失1000元。不過由于現金流量套期在套期有效期間,外匯期權的內在價值變動只計入所有者權益,只在套期工具到期時把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損失轉入當期損益,兩種套期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使得該公司兩年的利潤總額都不相同。另外,投機業務由于不需要將外匯期權的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分開核算,在會計處理上比套期業務簡單很多,但每年對利潤的影響卻與公允價值套期一致。之所以在套期業務中要把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分開核算是為了給企業提供更多關于套期有效性的信息,以及時調整套期策略。事實上,在企業實務中,根據不同的保值和投資策略,可以選擇不同會計處理方法,有些處理也可進行適當簡化。
本文探討了歐式期權(即買方只在到期日才能行權的期權)的會計處理,如果是美式期權(即買方在簽訂日與到期日之間的任何一天均能行權的期權),那么每一天都需根據當日的期權價格以及期權投資者的投資策略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此外,對于外匯期權信息披露方面的問題也有待后續研究。總之,正是期權靈活方便的特點使得對其的會計處理也更加復雜和靈活多變,如何對其進行合理及時的會計處理以有效反映企業真實業績和風險管理效果值得我們不斷去探索研究。
- 上一篇:縣領導調整會副書記講話
- 下一篇:投資性房地產轉變以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