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管理會計實踐論文

時間:2022-07-24 09:07:04

導語:高職管理會計實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管理會計實踐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高職會計專業對管理會計的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的探索取得了許多積極進展,但實踐教學仍是目前高職管理會計的一個短板,其主要表現是管理會計實踐教學薄弱、實踐資源匱乏、教師實踐能力欠缺,不能滿足培養新型財務能力的管理會計人才的需要。為此,高職會計專業必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材建設,提升教師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主要的就業市場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對管理會計的實踐應用存在巨大需求,而高職管理會計課程仍偏重于理論教學,其教學內容與實踐應用脫節,導致學生所學非所用,無法應對商業情境下的經營問題。因此,強化高職管理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將崗位任務、工作情景引入課堂,培養學生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的一項緊迫的教學改革任務。

一、高職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文件的出臺以及高職院校教學診改及復核工作的開展,管理會計課程逐漸受到相關高職院校的重視,一些院校不僅將其列入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而且在其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了許多積極探索,但實踐教學仍是目前高職管理會計的一個短板,主要表現在:1.實踐教學薄弱。管理會計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近幾年新開設的課程,該課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其課程目標的設計沒有突出企業新型財務能力的需求;課程內容的選擇未能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統籌考慮,且理論與實踐之間沒有建立起清晰的銜接與對應關系;課堂教學仍偏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且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教學主要是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資料、撰寫實訓報告。課程的考核評價仍停留在學校單方面的評價,用人單位并未實質參與,且偏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考核評價,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評價缺少可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1]。2.實踐資源匱乏。實踐資源主要指實踐教材和實踐案例。高職院校管理會計的教材大多沿襲本科院校管理會計的教材體系,主要還是按照學科自身知識體系來編排教材內容,沒有與企業的實際需要連接起來,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不是實務界所關切的。教材以理論知識為主,僅有少量實踐案例,而且這些案例僅僅是為了檢驗理論和方法服務的。近年來,一些院校為了強化管理會計的實踐教學,引入《管理會計實務》作為專門的實踐教材,教材中的實踐應用案例雖有所增加,但與各行各業豐富的管理會計實踐相比仍顯不足。案例不僅沒有覆蓋到不同行業各種有代表性的企業,而且沒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案例側重于從單一問題入手,采用傳統理論描述方式,并未將管理會計決策機制鮮活動態的展現出來。案例的片面性、孤立性,遠不足以展現一個企業運營的全貌,僅展示了管理會計工具的用法,演算了一個過程,得到了一個結果,將原本鮮活有生命力的管理會計應用實踐展示成了一個演算孤島,與企業管理會計實務相差甚遠。3.教師實踐能力欠缺。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一門新課程,管理會計的任課教師大多來自會計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師。不少教師認為,管理會計是從會計專業的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等課程中抽出部分內容重新組合成的一門課程,而自己經過多年的實踐訓練,已具備了勝任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等課程的實踐教學能力,因此,完成管理會計實踐教學任務應該不成問題。事實上,管理會計雖有部分內容與上述課程交叉重疊,但與會計專業其他傳統課程相比,管理會計課程更強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成本會計課程側重于成本的分配、歸集的核算型實踐實訓內容,只需要把握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產品成本的核算。而管理會計中如作業成本法的實踐課程,對教師實踐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必須熟悉企業運營流程,按運營流程建立作業成本庫;其次能識別作業驅動因素,區分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最后能按作業中心歸集資源的消耗,按消耗的作業歸集產品或服務的成本[2]。教師的這些實踐能力是開展作業成本法實踐實訓課程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能在未來財務崗位上實現業財融合、應用作業成本管理的關鍵要素。而擔任管理會計的課程教師在這些新型綜合性實踐能力方面的不足極為普遍,這是實現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瓶頸。

二、加強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的對策

艾哈默德•貝爾考依教授在其《管理會計概念基礎》(1980年版)中提出,“管理會計的基本目標是幫助管理當局對資源的最優化使用作出決策”。其中“資源的最優化使用”的意思是:符合成本———效益分析原則,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符合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發現與培養的需要,有利于企業長期競爭能力的提高[3]。可見西方對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更注重以實務運用為指導。為推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打造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力,加快培養具備管理會計實踐應用能力的新型會計人才,高職會計專業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1.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補齊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的短板,最根本的是要完善其實踐教學體系,從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設計,再到教學的組織實施及考核評價都要以培養實踐應用能力為導向。根據《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中提出的“培養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新型管理會計人才”的目標任務,結合實務界對管理會計職能要求和教育界對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方面的研究,構建管理會計課程知識體系和技能框架,從專業建設的高度對管理會計及其相關課程的交叉重復的內容進行整合,厘清管理會計及其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完善與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對應的實踐教學內容,使實踐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之間建立起清晰的銜接關系。將實踐教學內容與企業經營實情結合起來,并整合為相應的實踐教學模塊。在組織實施教學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管理會計注重實踐應用的特點,增加實踐教學的學時。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等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場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完成實訓任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開發管理會計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通過線下自主學習,線上全方位開展實踐教學,解決商務情境下的經營決策、數據分析等應用能力培養問題。課堂上以全案例模擬商業情境,讓學生根據案例提供的財務數據實施成本性態分解、計算邊際貢獻、確定盈虧平衡點,并編寫邊際貢獻式利潤報告。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變動成本分析,對比完全成本法,深刻領悟變動成本與邊際貢獻、本量利等管理會計工具促進內部經營管理的意義。將以理論考試為主的考試模式變更為以實踐考核為主,量化相關考核指標,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對學生是否具備新型財務能力的考核,應當基于學校主體和第三方用人單位聯合作出。2.加強實踐教材建設。管理會計實踐教材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實踐教學效果。管理會計實踐教材編寫,應當基于實際的商業情境,展示管理會計工具是如何在企業中應用、如何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并能將管理會計理論貫穿于實踐實訓中,以促使學生對理論融會貫通。基于構建與新型財務工作崗位匹配的實踐教學模塊,將教材內容優化為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管理、業績評價等模塊,在各模塊中細化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如短期經營決策的實踐教學模塊的編寫,依托企業財務系統中的財務數據,運用管理會計應用工具的變動成本法將財務數據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運用管理會計工具確定邊際貢獻、盈虧平衡點、邊際貢獻式利潤報告等。實踐案例以不同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如工業制造業的代表性企業、服務性行業的代表性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流運輸企業等作為實踐教材案例的背景,提供這些企業的組織結構、經營模式、職能部門、運營流程、經營背景、財務與非財務數據等充分與必要信息。將財務工作崗位的職責在一個案例中完整地體現出來,避免實踐案例成為演算孤島。在學校具備開發實訓教學軟硬件資源的條件下,可以依托如ERP資源管理系統,集成化財務和非財務數據,使學生直接能在仿真實訓平臺上進行管理會計的實踐學習[4]。3.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具備綜合實踐能力的學生,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管理會計實踐教學能力。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來自廣博的理論知識。不掌握管理會計的系統理論知識和大量應用案例,是無法開展實踐教學的。二是來自教師的實務經驗。實踐教學只有全真模擬企業運營場景、將企業實務在課堂中實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教師沒有實戰經驗,實踐教學只能停留在理論知識傳授層面。三是來自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在當前企業已充分運用財務軟件生成財務數據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手段開展實踐教學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因此,教師應加強管理會計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了解管理會計發展的最新動態,掌握成本管理技術、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數據分析技巧和財務信息系統,借鑒國內外應用管理會計工具的經典案例,將美國羅伯特•S•卡普蘭、安東尼•A•阿特金森編著的《高級管理實務》中的通用電氣、豐田汽車等公司運用管理會計工具的案例嵌入課堂;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選擇部分企業建立管理會計的師資培訓基地,選派教師到實踐基地掛職,使教師體驗企業真實的財務工作過程、熟悉企業的商業模式、掌握財務數據分析技巧,從而增加管理會計實務經驗;組織開展教師財務信息化培訓,使教師掌握用友、德哲、德勤、SAP等財務軟件的運用,增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章細貞.關于《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探討[J].技術經濟,2004(5):49-50.

[2]羅伯特•S•卡普蘭,安東尼•A•阿特金森.高級管理會計:第3版[M].丁友剛,譯注.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97-110.

[3]江庭友.西方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研究概述[J].財會月刊,2003(9):41-42.

[4]李宗彥,瞿詩宇.我國大學管理會計課程教了什么?———基于國內主流管理會計教材的內容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5(6):84-86.

作者:謝惠敏 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