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探析
時間:2022-12-06 08:27:43
導語: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階段我國營商環境日益改善,同時企業發展活力也不斷激發,要尋求企業自身競爭力的持續性提升,企業已經在自身找到生產運營探尋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融合途徑與方法,這不僅是對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完善,同時也是對績效管理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基于此,針對管理會計基礎上的績效管理內涵要十分明確,以確保企業績效管理問題的有效解決,最終保障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管理會計;融合機制;績效管理
在現代企業不斷創新轉型和發展道路的過程中,眾多企業開始探尋自身績效管理的突破和提升,所謂績效管理,包括兩個內容:一是促進效益提升、成本降低的管理控制活動;二是促進部門和個人績效提升的管理活動。前者是在管理會計領域下的界定,后者是在管理學領域下的界定。顯而易見,前者對績效管理的界定較為符合現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所以,針對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的相關探討是尤為重要的。具體來說,管理會計應用于績效管理,是通過具體的管理會計理念、方法,對績效管理進行深化與應用,如通過預算管理、職工素質、平衡計分卡、科學考核手段等,來整合其相關工作,從而達到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1管理會計基礎上的績效管理內涵
1.1對職工專業水平的要求。企業績效管理的受眾體是企業全體職工,同時管理會計下的績效管理需求是企業整體效益的提升,因而績效管理對企業職工提出了新要求,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一是加強對職工工作主體地位的發揮。這需要企業管理者關注職工工作積極性的發揮,通過多種獎勵機制并存的績效激勵方法,促使企業職工績效的有效提升,最終確保企業績效管理效益的提升。二是增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優化。這需要企業管理者在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融合目標下,即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過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及內部優化,對企業職工崗位的分配實現因性而配的原則,即為依據職工專業特性分配工作崗位,最終促使企業職工在實際崗位中的專業性能夠切實體現。三是優化創新管理模式及方法。這需要企業管理者不僅要兼顧管理會計角度下的成本效益目標,同時還要兼顧績效管理對方法方式的創新要求,以確保職工工作積極性的調動,最終促使職工專業水平的穩步提升。1.2對風險控制與管理的要求。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它們的發展過程中勢必要面臨各種風險,因此,基于管理會計視角下績效管理風險也是切實存在的。具體而言,企業管理會計視角下的績效管理對風險控制與管理提出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注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這是指,部分企業存在“職工信息披露過度”的情況,使得企業管理效率降低,所以,企業要通過職工心理接受程度調查、信息技術安全性調查等方式,為企業職工的個人隱私信息提供強有力的防護,確保企業績效管理的信息風險不發生,最終促進企業良好形象的樹立。另一方面,企業管理會計視角下的績效管理需要具備透明性和公開性。這是防范道德風險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企業風險控制與管理的重要組分。具體而言,防范道德風險要求企業績效管理在流程中、評估中具備可觀察性,也就是說,企業績效管理流程應當是足夠透明的、企業績效評估審核過程應當是足夠公正的。1.3對績效管理在管理會計中的融合要求。在管理視角下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無疑是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提升企業總體績效水平的舉措,但是,如果不滿足績效管理在管理會計中的融合要求,那么其融合作用也是難以發揮的。具體而言,是對績效管理的實施計劃進行完善。這需要企業實現從“重視企業戰略管理目標的達成”向“企業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目標的達成”轉變,使得企業績效管理的實施方法、階段規劃、結果考核得到完善和細化,使其符合管理會計的要求,包括對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的區分等要求,以尋求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深度融合,最終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服務。比如,對績效審核指標、績效核算指標的完善,可以促進管理會計在增強自身成本控制作用的同時,還對企業績效考核實現科學高效的管理,最終確保企業內職工、部門及總體效益的提升。
2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的途徑及方法
2.1創新融合機制、注重后方管理平臺搭建。伴隨眾多企業對自身管理方法的更新和應用,管理會計逐漸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特別是對企業績效管理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機制探索十分重視,具體而言,企業管理者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1)實現融合方法的創新和拓展。這需要企業管理者從管理會計和績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入手,分析其對接點,從而探索出績效管理與管理會計高效融合的管理辦法。比如,績效管理中有平衡記分卡評估方法,它可以應用在績效管理中,同時它也可以進行管理會計中的固定資產管理。因此,平衡記分卡的應用可以提高企業職工對固定資產管理以及績效提升的重視程度,使得職工充分認識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融合機制,最終確保企業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2)完善融合機制下的審批和審核環節。這是指作為企業管理會計環節的組成部分,企業審批和審核環節需要對績效管理提出更規范的更科學的要求。比如,管理會計對績效管理的業績評價實現審批環節的指標設計,包括業績達標指標、業績不達標指標等,以確保企業對績效獎懲的明確和規范化處理,最終為提升企業綜合效益而服務。(3)企業管理者應當完善基于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后方管理平臺搭建。具體而言,績效管理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重視績效數據與經濟業務的監督管理。這需要企業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基礎上的后方監管平臺,確保管理人員和普通職工共同受到平臺監督,也就是說,企業管理者不得對職工私人隱私及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比如,后方監管平臺要時刻監督管理人員趨利而為的篡改數據行為,確保其違規違章操作受到企業廣大職工以及管理者的監督,最終為企業全員提供權益保障。另一方面,設立專業化專門化的管理會計與績效數據的處理專員。這類數據處理人員要具備品質優良、立場堅定的特點,以確保企業職工管理會計與績效數據安全不受侵犯,最終推動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比如,任命誠信、企業意識強的管理會計人員處理管理會計與績效數據,使得企業職工的績效呈現更為客觀,最終保障企業職工權益不受侵犯。(4)通過預算管理強化管理會計指導作用的應用。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預算編制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只有整個公司的部門相互聯系和協調才能取得積極的成效。這也就說明,一個簡單的預算編制和計劃是需要業務部門會同財務部門共同來完成的,它需要兩者持續不斷地進行信息溝通和協調,從而實現兩者整合的目的。2.2基于股權激勵的融合機制。基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企業發展環境不再是一成不變的,這是由于混合所有制經濟下存在諸多的內外部風險,比如政策變化風險、經濟波動風險等,但是無論是何種風險,僅有企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那么企業扭轉風險、提升效益也不會存在較大的難度。具體而言,企業可以通過完善基于股權激勵的融合機制來提升績效管理水平。一方面,企業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融合背景下,需要達成效益提升的目標。因此,股權激勵的應用可以消除企業內部約束,使得經營者和企業職工的效益考量站在同等高度上,最終激勵企業全員為共同的利益目標而創造業績。比如,企業長期戰略目標的設計要與股權激勵相結合。另一方面,需要增大績效管理與股權激勵的關聯程度。這需要績效評價進一步完善職工持股評價,促使職工持股評價與績效考核相掛鉤,使得企業職工對企業股權的持有積極性增大,最終確保股權激勵作用的有效發揮。比如,完善職工持股收益評價指標等。2.3應用大數據技術、設計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法。現在企業的外部發展環境變化性極強,特別是我國科創板塊的完善正在提升日程,眾多企業對高新技術的應用逐漸重視起來,比如,大數據技術被應用在企業各項管理環節中。具體來講,包括管理會計視角與績效管理視角的應用。就管理會計視角而言,是指企業要通過大數據技術提升管理會計工具的效率,同時對管理會計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及處理,最終有效發揮管理會計的規劃、控制職能。就績效管理視角而言,是指在大數據技術的作用下,管理會計與績效數據的綜合分析能夠更加可靠和完整,包括職工學歷、職工職稱、職工專業等各項數據的分析,使得企業決策管理所需的各項參考信息不缺失,同時促進企業對職工信息掌握程度的提升。也就是說,在充分掌握職工信息的基礎上,企業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數據需求能夠充分滿足,從而促使企業管理者對職工表現及內部崗位需求實現深入的掌握和認識,繼而促使企業完善對人員調配、人員激勵環節的績效管理辦法,最終達成“人崗匹配”的企業管理目標。除此之外,作為績效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績效考核方法的完善也是亟待進行的。具體而言,企業管理者要從三方面完善績效考核方法:一是確保績效考核方法的科學性。這需要企業實際的審核辦法、審核內容、審核目標及審核形式要適用于企業多數情況下的績效考核,也就是說,績效考核的全過程要具備極強兼容性。比如,企業在擴張期的績效考核指標與停滯期的績效考核指標要存在不同,但是其基本參考標準不變。二是確保績效考核方法的合理性。這需要企業的績效管理方法要適當的符合管理會計的部分原則。比如,符合成本性與可比性原則。就可比性原則而言,需要不同崗位的績效考核具備可比性,不能因崗位的變化打亂指標的量化考核。就成本性原則而言,需要績效考核努力達成“降低成本”的目標,通過績效考核中的預算執行考核,對會計處理的成本控制目標進行達成,最終確保企業運營成本的有效降低。三是加強績效考核自身的成本控制。這是指,管理會計視角下的績效考核不僅要發揮管理控制和規劃作用,同時還要盡可能減少已有績效考核環節的成本投入。比如,物質獎勵的績效管理方法應當減少,以尋求管理成本的降低。
3結語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整合應用是現代企業探索發展契機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提升企業發展可持續性的一種途徑。基于此,企業管理者要依據企業自身的現實情況,通過創新融合機制、注重后方管理平臺搭建、完善基于股權激勵的融合機制等途徑,以尋求企業管理會計水平與績效管理效益的同步提升,最終為推動企業穩步發展和壯大而服務。
參考文獻
[1]謝菲思.管理會計在企業績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22).
[2]朱文騁.淺談管理會計視角下的企業績效管理[J].時代金融,2018(9).
[3]吳立利.管理會計在企業績效考核中的應用研究[J].納稅,2019(1).
作者:李世芬 單位:寧海縣蔬菜果品市場有限公司
- 上一篇:熱電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分析
- 下一篇:現代企業戰略性薪酬及績效分析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