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邊緣區旅游業發展研討
時間:2022-06-27 02:57:57
導語:城市邊緣區旅游業發展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生態環境脆弱,西山新城處于內陸干旱地區,干旱區承載力有限的特點就使得規劃區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必須科學規劃和設計,要十分重視環境容量的控制,并嚴格游客管理制度和環境保護制度。(2)旅游成本高,由于西山新城距離國內主要客源市場相對較遠,總旅游花費在旅游產品比價上明顯高出吸引力相近的其他目的地。其它的旅游交通方式又由于路途遙遠,時間成本高,也限制了游客的選擇。(3)季節性明顯,冬季漫長,受氣候和觀念的影響,目前干旱地區旅游業的淡旺季差異很大,7一9月游客占全年的66.5%。季節性明顯的特點也極大的影響了西山新城生態旅游的客源市場。(4)基礎設施缺乏,旅游接待設施檔次也較低,景區、景點整體環境較差,旅游公共產品普遍短缺,配套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不完善。(1)西部大開發,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將逐步加大對西部地區投入。新疆天山北坡地區被定位為全國重點開發區域,是我國面向中亞、西亞地區對外開放的陸地交通樞紐和重要門戶。(2)烏昌一體化,烏昌一體化,實行兩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強強聯合。烏昌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是新疆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集散地。烏昌經濟一體化政策的出臺,給西山新城旅游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3)旅游需求增加,從市場趨勢看,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和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鄉居民在旅游需求的層次有上升的趨勢。居民整體上看出游率增加,休閑度假、回歸自然需求強烈,城市邊緣區旅游需求度高。特別是城市居民,趁周末難得的休閑時間去體驗大自然的和諧己經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驗城郊生活,獲得環境教育,越來越被眾多市民所接受。(1)生態環境破壞,城市城緣區自身人口的膨脹和旅游業帶來的暫時性人口膨脹都為經濟發展背上沉重的包袱,導致基本生存需求增加,原本就有限的區域環境容量減少,為生態環境惡化和加劇惡化提供了可能。城緣區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費造成了環境的破壞。(2)周邊競爭激烈,西山新城區及周邊區域生態旅游缺乏規劃,開發模式單一,特色少,參與性差,品牌打造不足,效益差,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不具有競爭優勢。特別是國內生態旅游遍地生花蓬勃增長的競爭趨勢加劇,來自周邊資源的競爭威脅。
結合西山新城旅游現狀,通過SWOT分析,提出以下發展思路:視覺設計的核心是旅游標志物,城市標志物是城市最醒目、最重要的建筑物或構筑物,是城市形象的直觀展示。此外,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地標徽、旅游地標準字體、旅游地象征性吉祥物、旅游地紀念品等都對旅游者具有視覺感染力,是西山新城塑造良好形象可以開發的方面。新疆有著深厚的西域文化內涵,因此西山新城的旅游資源開發,可以以民俗活動為基礎,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鮮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獨特性,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新鮮感。烏魯木齊市是多民族聚居的首府城市,維吾爾、哈薩克、蒙古等各民族的飲食起居、節日慶典、服飾裝束、民族歌舞、娛樂習俗等構成了豐富的民族風情。將這些民族風情通過旅游節慶活動表現出來不僅可以吸引旅游者,而且能帶來多種牽動效應。它一方面推動城市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為城市文化的塑造奠定了基礎。大城市周邊的小城鎮與大城市在景觀、文化和生活上存在較大差異,小城鎮主要以幽靜的田園風光、回歸自然、親近生態,身心放松為主要特色,深受廣大城市居民的青睞。城市邊緣區旅游存在的基礎就是位處其中的小城鎮具有較高的自然生態位和人文生態位,是引發旅游者旅游行為的原始動力,較高的自然生態位和人文生態位再輔以必要的生活設施,就構成了高端的生活生態位。針對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的狀況,將生態旅游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游”和“綠色旅游”;針對現在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將生態旅游定義為“保護旅游”和“可持續發展旅游”。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識為取向,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確保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公眾教育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長期以來,新疆以發展夏秋季旅游為主,冬季旅游發展相對滯后,淡旺季不均成為困擾新疆旅游發展的一大難題。發展冬季旅游是優化西山新城旅游經濟結構、提升旅游發展水平的重要思路。從發展現狀看,加快冬季旅游產品開發是提升旅游競爭力和淡化旅游季節性明顯劣勢的重要著力點。觀光農業是城市化、工業化的產物,它的出現拓展了旅游業的發展空間,對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應盡量避免西山新城旅游開發模式單一,特色少,參與性差,品牌打造不足,效益差等問題,以提高與周邊同類產品相比的競爭優勢。
邊緣區獨有的生態環境特點,使它區別于其他的旅游資源,而邊緣區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其優良和諧的生態環境,能充分發揮旅游業動力產業的作用,能關聯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如何保證這些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盡可能保護這些地區可貴的旅游資源,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需要長期關注和深入探討。
本文作者:王康妮王柱工作單位:中南大學
- 上一篇:高速公路機電體系維護方式
- 下一篇:城市發展的體育旅游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