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9-11 08:25:34

導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與對策

摘要:國有資產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是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重點,關乎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國有資產,提高資產管理效率,形成高效、良性的發展機制,是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本文探討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措施,以期對相關從業人員有所借鑒價值。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資產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概述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占有和使用的,能夠用貨幣進行計量的各種資源的總稱。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大多是非經營類資產,涉及范圍比較大,資產總額比較大,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服務職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增長速度不斷加快,截止2012年,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額超過14萬億,占全國國有資產的三分之一,且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長。近年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其中包括國有資產管理的改革。為了更好的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成效,財政部出臺了《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國有資產管理法規和辦法,明確了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責任、處置程序和監管要求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如資產配置不當、管理制度不健全、資產使用效率低下、資產大量流失等,嚴重制約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負面影響。可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任務十分艱巨。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問題

1.資產配置不合理。一直以來,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國有資產零散分布的現象比較普遍。大多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都是需要某項設備才臨時購買,缺乏總體上的協調和管理,造成國有資產閑置和稀缺的現象同時出現。例如,有的行政事業單位有很多空余房屋閑置或出租,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卻要花費較高的成本來租用辦公用房;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存在辦公設備、辦公家具超標和浪費的問題,有的事業單位的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嚴重陳舊,急需得到改善;有的行政事業單位承擔一次專項任務,就申報一次國有資產采購專項經費,資源重復購買、浪費現象十分嚴重。2.國有資產流失嚴重。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彌補行政事業單位辦公經費的不足,行政事業單位將本單位多余的辦公資源用于經營性業務。例如,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招待所經過裝修后,不僅用于辦公需要,而且對外營業,所得收入用于發放員工福利和彌補財政經費的不足。然而,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行使的公共職能,又缺乏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意識和動力,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大量國有資產開始流失。有的行政事業單位沒有通過資產評估部門的評估,就擅自低價將國有資產轉讓給私人,或供其無償使用,甚至隨意報廢尚有相當使用價值的設備;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用于經營性業務的收入,并沒有納入財政預算,而是存入單位的小金庫或者違規發放員工福利。盡管在國家嚴令禁止下這一現象有了很大改觀,但仍存在跑冒滴漏現象,導致了國有資產大量流失。3.賬實不相符。根據現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好賬實相符、賬賬相符。然而,現實中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都存在賬實不一的問題,普遍沒有設置資產的明細賬和國有資產卡片。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來源有多種渠道,有的是自有專項資金購置的,有的是上級部門購置的,有的是社會捐贈的,有的是下級上繳資金購置的,無論哪種方式,都應該入賬。然而現實中,很多事業單位只將本部門資金購入的國有資產入賬,其他渠道購置的國有資產沒有入賬,長期游離于賬本之外。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對已經報廢的國有資產不進行報廢報損,使其長期掛賬,造成賬實不符的問題,也給腐敗行為留下了可乘之機。

三、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措施

1.轉變國有資產管理觀念。只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國有資產管理,樹立正確的資產管理理念,才能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成效。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樹立效益觀念。效益是一切管理活動的中心。盡管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財政投入的,但也要將追求效益放在首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任何方案、措施等,都要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出發點,注重國有資產管理效益系統的優化。當然,與企業不同的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追求社會效益。其次,行政事業單位要樹立法制觀念。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要樹立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制觀念,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規范。實踐證明,資產流失嚴重、管理混亂的行政事業單位,通常是法制意識淡薄的。2.健全管理制度。首先,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是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點多、面廣、難度大,只有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督機制,才能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成效。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是個系統工程,涵蓋資產購置、使用、配置、處置等各個階段,只有監督全過程,才能有效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國有資產監督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通過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明確財務、審計和紀檢等職能部門的監督責任,提高資產管理的成效。外部監督主要包括社會監督和新聞監督。為了提高外部監督的有效性,行政事業單位要在不觸及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加大政務信息公開的力度,讓新聞媒體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曝光一些違規操作的行為,迫使國有資產的管理者不斷增強管理能力。其次,完善績效考評機制。3.重塑管理流程。首先,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為全面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統一管理,相關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通過單位自查、全面核查、資料整理、產權界定和資產劃轉等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國有資產清查工作,摸清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家底,辦理好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的資產劃轉和權證移交手續。在做好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的基礎上,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統一經營管理,分批統一接收、管理、運營縣直行政事業單位對外出租或出借的房產、地產、鋪面等國有資產產權。其次,重塑資產管理流程,推進精細化管理。在資產使用上,不僅要建立責任制,規范資產日常使用管理,還要建立閑置資產調劑使用制度。通過調劑不同單位之間的余缺,逐步改善資產配置不公平的現象。資產處置必須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處置。行政事業資產處置的變價收入和殘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定,上繳國庫。在資產評估上,行政事業單位在發生資產處置以及資產運營中心在拍賣、有償轉讓、置換資產時,應按規定委托具有資產評估資質的機構進行資產評估,以防止評估過程中不正當行為的發生,維護資產安全。作為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提高認識,從制度建設、重塑流程、加強監督等環節入手,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成效。

作者:周焱 單位: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三一一大隊

參考文獻:

[1]宋軍發.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保值增值與路徑選擇[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4).

[2]郭濟.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J].中國行政管理,2012(6).

[3]蔣洪.財政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齊海鵬.應深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J].國有資產管理,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