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與經濟增長的聯系探索

時間:2022-03-04 03:34:00

導語:物流產業與經濟增長的聯系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產業與經濟增長的聯系探索

【摘要】文章以江蘇省為例,在建立物流產業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利用1988—2008年的統計數據,運用SPSS13.0軟件中的因子分析得出物流產業綜合產值,然后利用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對物流產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得出物流產業的發展能推動經濟增長的結論,但推動力沒有物資資本的推動力大,物資資本仍是目前決定江蘇省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最后根據物流面臨的問題以及經濟發展對物流業提出的要求,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物流產業;經濟增長;因子分析;計量經濟分析

彼得·杜克拉(美)曾預言,物流業是每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黑大陸”;魏杰提出,物流產業被喻為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吳邦國副總理也指出,物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梢?物流產業的發展在經濟增長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那么,經濟增長與物流產業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作用的呢?本文通過因子分析和計量分析方法,以江蘇省為例對物流產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檢驗,以此進一步分析江蘇省物流業的發展狀況。

一、物流產業綜合評價實證研究

(一)物流產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物流是比較復雜的經濟現象,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指標能夠綜合地反映物流產業的發展情況,以往學者都用貨運量或貨運周轉量來近似描述物流規模,在閱讀相關研究物流衡量指標的文獻基礎上,筆者選擇以下指標構成物流產業的評價體系(見表1),來分析江蘇省的物流產業狀況。

(二)物流產業綜合評價

1.數據說明

本文所有數據都來源于《江蘇統計年鑒》和中經網產業數據庫。

2.實證研究

本文選取1988—2008年江蘇省的統計數據作為樣本數據。所有數據經標準化后,首先用KMO測度值和Bartlett檢驗來分析所選取的指標數據是否能進行因子分析,通過SPSS13.0軟件,測得KMO

=0.669,Bartlett值為728.131,sig=0.000,故適合作因子分析。

(1)相關矩陣特征值及累計方差貢獻率

由表2可知,第一公因子的特征值是10.675,方差在總方差中占82.116%;第二公因子的特征值為1.332,方差在總方差中占10.244%,前兩個因子的累計比重為92.360%,因此,本文提取兩個公因子來解釋原來的13個指標。

(2)因子載荷與公因子得分

由表3可知,第一公因子在指標人均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物流產業投資額、物流增加量占GDP的比重、從業人員勞動生產率、每萬人在校大學生數量、客運量、旅客周轉量、貨運量、貨運周轉量以及港口貨物吞吐量上具有較大載荷,綜合反映江蘇省物流產業投入以及運作情況,命名為經濟因子。第二公因子在指標物流增加量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和物流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上具有較大載荷,命名為服務因子。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F1=0.109X1+0.111X2+0.081X3+0.078X4+0.148X5-0.162X6

+0.128X7+0.133X8+0.100X9+0.096X10+0.089X11+0.107X12

+0.119X13(1)

F2=-0.026X1-0.035X2+0.040X3-0.022X4-0.557X5+0.580X6

-0.081X7-0.099X8-0.002X9+0.008X10+0.025X11-0.031X12

-0.061X13(2)

(三)江蘇省物流產業綜合指標H

根據上文對物流產業進行因子分析后,假定物流產業只受前面提取的2個公因子影響,從而建立以下公式:

H=0.8211F1+0.10244F2(3)

根據公式(1)~(3),得出江蘇省物流產業總值(見表4),即綜合反映江蘇省物流產業的發展情況,可見,物流產業是隨經濟的發展而增長的。

二、物流產業與經濟增長協整分析

(一)理論模型

本文借鑒了Miiler與Upadhyay(2000)的思路,建立Cobb-Douglass生產函數:

GDPt=AKtαLtβHtγ

式中GDPt表示t期的國內生產總值,用來衡量江蘇省總體生產水平;Kt表示t期的物資資本存量;Lt表示t期的勞動力存量,即當年社會從業人員數;Ht表示t期的物流產業綜合存量,α、β、γ分別表示物資資本存量、勞動力和物流產業水平對總產出增長的彈性系數。由于各變量指標間存在異方差,所以對每個變量取自然對數,即:

LnGDPt=LnAt+αLnKt+βLnLt+γLnHt

(二)實證分析

1.平穩性檢驗和最優滯后期選擇

在這里,筆者運用ADF檢驗考察上述指標在時間序列上的平穩性,利用AIC和SC最小準則來確定最優滯后期K,利用EViews軟件,所得結果見表5。

上述分析結果顯示,在無差分的情況下,只有LnL的t統計值小于臨界值,其他三個量的t統計值都大于臨界值,存在單位根;而在第一次差分的情況下序列拒絕檢驗,說明上述時間序列是有一個單位根的不穩定序列,即為一階單整序列。

2.協整關系檢驗

鑒于上述時間序列是一階非平穩序列,所以在檢驗兩個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前對其進行協整關系檢驗,本文采用最常用的J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184.8039>47.85613,

61.16058>29.79707,24.05958>15.49471,9.232415>3.841466,

所以這四個量之間都存在協整關系,即LnGDP、LnK、LnL和LnH間存在著某種長期均衡關系。

3.協整分析

運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以下的方程:LnGDPt=-1.004

+0.724LnKt+0.569LnLt+0.328LnHt,各參數t檢驗值分別為11.511,1.355,2.279,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其次,擬合度R達到0.997,說明模型對樣本觀測值擬合程度較高。根據方程,可以看到,物資資本對經濟增長的產出彈性為0.724,是三者中最高的,說明目前投資仍然是決定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物流產業的產出彈性為0.328,說明物流產業的發展確實能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明顯低于其它兩個產出彈性,主要原因是物流在我國起步比較晚,目前還存在系統效率低、成本高,基礎設施配套性與兼容性差,標準化建設滯后,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缺陷,物流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江蘇省為例,利用1988~2008年的統計數據,選取人均GDP等13個指標建立物流產業評價指標體系,對其進行因子分析后得出物流產業綜合產值,然后對物流產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物流產業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發展趨勢一樣,即經濟增長促進物流產業的發展,而物流產業的發展也拉動了經濟的增長。(2)物資資本存量、勞動力投入和物流產業綜合存量與GDP之間均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并且都能推進經濟的增長,其中,物資資本的推動作用最大,物流產業的推動作用較小,可見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相對江蘇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其發展速度還是比較緩慢的,但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根據目前物流發展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及經濟發展對物流業提出的要求,我國政府和企業以及相關機構可以采取制定明確的產業政策、統一規劃物流業發展、加快物流信息化進程以及加強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等措施使經濟與物流進入更加良性互動的狀態。

【參考文獻】

[1][美]彼得·德魯克.經濟領域的黑色大陸[J].財富,1962.

[2]魏杰.物流業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EB/OL]./20040225/1528468.shtml,2004.

[3]吳邦國.現代物流發展國際研討會舉行[EB/OL]./zdxw/19/19991125/199911251911.html,1999.

[4]劉南,李燕.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實證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7(1):151-154.

[5]王紀勛.物流產業發展與江蘇經濟增長[J].價值工程,2007(3):69-71.

[6]孫敬水,黃蕾.物流產業與經濟增長實證研究——以浙江為例工業技術經濟[J].2009,28(1):53-59.

[7]孫敬水.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8]張曉峒.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使用指南[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9]潭清美,王子龍.城市物流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研究——以江蘇南京為例[J].工業技術經濟,2004,23(1):89-91.

[10]程世平,彭其淵.安徽物流業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交通標準化,2006(Z1):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