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27 10:52:35
導語:高校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能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難題,是現代教師提升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以協同為原則建設的現代教師范式。通過這一研究理論能指導大學英語教學的專業化發展。以某省屬高等師范學院為樣本展開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并且分析教學協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案例,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完成定量和定性數據分析,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繼續發展尋找合適的道路。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英語教學成為重要的大學教學方向,在這一教學領域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這一教學目標也已經成為近期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根據2017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等指導性文件分析能夠看出,國家對大學生的英語教學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再次提升,已經作為英語教學的重點安排教學工作。教學體系的改革需要教師執行,教師也是革新措施的推動者,提升教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成為教學工作的第一發展要素,也是響應黨和國家政策的重要途徑[1]。根據黨中央的文件指示,加強教師團隊的高素質建設對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保證教師教學工作質量的關鍵,是推動教育改革活動的重要環節。
一、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的含義
根據杜威研究的民主主義對話性交流理論和維果斯基的理論成果構建協同學習的概念,指的是通過多個個體的合作關系形成優勢互補的合作團體。通過祝智庭教授的研究分析能夠得出,協同學習指的是建立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基于信息、情感等方面的有機關系。在信息交互領域中,通過協同學習能加強學習者的深度交流;在通信領域中,通過協同學習能加強學習者之間的信息聚合效應;在信息加工領域中,通過協同學習能構建完善的建構機制。通過其研究成果分析,協同學習指的是包含有深度信息溝通、集合了團體思維力量、用于多場所協同合作的過程。通過這一研究理論能夠看出,協同學習機制指的是為了達到協同學習的目的構建的具有穩定關系的群體學習過程,通過協同學習機制能夠有效提升成員的教學能力,發揮出團隊優勢,實現優勢共享。同時在團隊中的交流也促進了學習者的團隊意識,有助于團隊中個體的優勢發揮。基于上述的理論分析提出協同學習共同體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以往關于學習共同體和協作學習共同體的定義范圍,這一概念應當確指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目標,結合實際的教學環境和方法具有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作用,能夠通過協同合作為指導,促進各要素的整合,能夠形成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自組織體系。目前,我國針對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對提升我國教師教學技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國內的研究仍舊不完善,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是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數停留在理論層面,真正涉及到實際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能夠看出,目前的研究缺乏實證研究部分。同時針對實踐過程的研究并不系統,存在籠統性,缺乏精細化。研究中并沒有具體到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實際問題,也沒有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因此,目前的研究體系缺乏定量和定性具體數據。二是國內研究體系中雖然有少數研究內容涉及到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問題,但這些研究和實際教學工作產生了嚴重的分離,或者是因為研究領域的學者和教師這種實際的教學工作推動者之間具有明顯的不平衡造成了研究成果偏離實際。因此,本次研究通過實際的實例分析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并且根據協同學習共同體的理論分析改變這一困境的具體措施,為國內研究領域中實證分析模塊的研究不足提供充實的理論,豐富國內定量研究的數據庫。研究中通過分析某省屬師范院校的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研究的建設過程,結合問卷調查的方法為英語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提供充足的理論依據,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2]。
二、研究體系設計結構
本次研究以我國高校中的英語教學為研究背景,通過分析各地英語教師的教學情況,提出構建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的建議,并且以某省屬師范院校的實例分析為樣本,展開英語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計劃的具體研究,研究中主要針對第一學期的活動進行,即2018年9月—2019年2月期間的教學活動階段。研究中以該學校的英語教師為主體line和其他院校的英語教師共同構建了學習共同體結構,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相互學習,加強了英語教師之間的交流,為英語一線教師的技能提升和知識轉化提供了幫助,共享了英語教師的教學經驗,促進了各地院校的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第一,研究過程中,針對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利用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建設是否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二是通過共同體建設是否能促進教師英語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專業水平。第二,為明確研究的過程,將研究的流程整理如下:本次研究是分析構建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的意義,建設具有平等關系的共同體環境,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經驗交流,加強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利用集體智慧形成更高效的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中通過某省屬師范院校的10名教師組成合作團隊,團隊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分別為2名、3名,并且分別具有25年和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副教授中還有一個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師。團隊中還具有講師5人,都達到了3—10年的工作經驗。本次研究共同體的構建均為本人自愿,并沒有強制性措施。同時本次研究的主旨是為了解決現代英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研究中采用了開放式的探討方式,構建了平等的合作環境,充分發揮出每一個人的智慧,實現優勢互補,提升了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3]。第三,研究中的數據整理和收集。隨著樣本院校中第一學期工作的正式展開,團隊中的教師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擅長的研究英語,并且開展英語教學討論活動,通過平等的交流和分享經驗使教師的教學技能得到提升,增加了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提升了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同時,在研究中為如何解決教學活動中的困難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促進了共同體成員的教學經驗提升,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因為共同體構建起到了作用,很多課堂中的難點教學在共同體成員中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并且較教師原本的教學模式更加先進。通過研究和探討,最終決定以合作過程中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研究主題展開分析。在學期中,通過跟蹤調查整理了其中2名教師16周的教學視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鼓勵學生發言,并且通過錄像資料進行了課外研磨,反復觀看錄像,發現課堂中的問題,通過分析和討論進而提出了改進措施,促進了下一輪課堂教學的教學經驗提升,有效提升了第一學期課堂英語教學的效率。通過經驗分享和思考使共同體成員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對教學過程中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評估,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共同體成員2周進行1次例會,通過例會增加成員的交流,例會中不乏經典文獻的討論,這對研究過程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并且例會還不時邀請專家參與講座,通過專家指導加深了研究的層次。為保證共同體成員最大化地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定期收集成員意見的工作,通過意見反饋完善了英語課程教學模式。
三、研究成果
第一,從定量分析角度看,問卷調查中的數據是通過被訪者的反饋意見制定的,其中10名參與訪談的教師中,表示認同共同體建設的教師有9名,所有的教師對研究中提出的教師培訓工作、科研講座等內容具有更高的興趣。第二,從定性角度分析得出的結果是根據教師工作日志中的反饋信息整理出來的,經過信息整理和分類處理之后得出如下內容。(1)通過協同學習共同體建設活動使參與成員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改善,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其中參與者中的青年教師因為缺乏教學經驗,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分享了別人的經驗成果,將別人的經驗成果轉化成自己實際的技能,這些經驗是通過書本學習不到的寶貴知識,因此,青年教師在活動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促進了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4]。如Lisa就是剛剛進入這一行業的年輕教師,認為通過這一次活動極大地改善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雖然自己也有3年的教學經驗,但在以往的3年中,自己的教學水平仍舊維持原狀,通過這次活動使原本很多不注意的問題浮出水面,通過交流和學習使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飛速提升,在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大家都能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交流和經驗分享使自己很多歷史性困難得到了解決,并且通過實踐證明,活動中得到的教學經驗確實有用,能促進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促進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本次活動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學自信心,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生出自豪感。(2)通過協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使很多青年教師消除了教學焦慮問題,在相互的交流和啟發中開啟了自己的創新思維,整理了大家的智慧,形成了具有明顯的思想碰撞性質的改變。通過幾個參與教師的經驗分享使教師教學研究的進度突破了零的記錄,通過研究和學習提上了教師的創新能力,穩定了年輕教師的教學心態。根據Dee的感受分享能夠得知,在14年的教學經驗中,其教學能力仍舊上升緩慢,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教學活動之后自己還是講師,這種長時間的不改變使自己感受到職業瓶頸,并且長時間的影響也促使自己對研究的態度發生了改變,認為研究僅僅是專家的工作,自己作為講師并不用參與研究過程,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通過這次活動學習能夠改變了其固性思維,將腦中的想法變成實實在在的研究成果。(3)通過協同學習共同體活動加深了教師對于教學工作的理解能力。在活動中每一個人都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促進了整體能力提升。活動的參與者有很多是外語文學專業人士,這些人士對外語的感悟和理解力成為其他人學習的榜樣,提升了其他成員的學習效率,通過相互之間的學習促進了整體的能力提升,特比是每個教師的短板方面,通過活動得到的改變更加明顯[5]。根據Andy的感受經驗分享得出,這次共同體活動使其獲得很多經驗,特別是在本次活動之后編寫了論文,將自己的想法和新的記錄下來,形成新的研究方向。通過這一過程使自己長期的教學活動出現明顯的發展方向,加深了自己對教學活動的理解,為科研工作作出貢獻,也使自己開啟了科研的大門,實現了本質上的改變。(4)協同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加強了參與者的交流程度,構建了平等、和諧的合作環境,為教師之間的關系建設創造了基礎。根據日本學者佐藤學也的研究成果分析,共同體使參與者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提升,促進了整體的實力改變。根據Kelly分享自己的感受能夠看出,對自己的參與選擇表示非常認同,認為通過這次學習活動使自己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對于平時沒有什么交際的自己來說非常重要,通過身邊同事傳達的善意感覺能使自己的心理更加有動力,這種和朋友們一起的感覺非常好。
四、總結
本次研究中參與的10名教師均經歷了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和整理研究成果的完整過程,通過這一活動使參與成員完成了獨立個性的轉變,從孤獨的教學狀態中解放出來。通過交流和學習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掌握了更多的教學方法,促進了高校英語教學體系的建設。研究中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式將調查中的數據展現出來,為英語教學工作的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彌補了國內研究協同學習共同體的研究空白,促進了我國英語教學工作的發展。本次研究僅僅進行了一個學期,這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未來研究教師協同學習共同體還應當繼續深入,并且應當增加團隊成員的數量,促進整體的實力提升。研究過程中缺乏科研領域的專家指導,在未來的研究中應當注意引進專業的科研人物,加強團隊的事業開闊度,提高研究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賴寧藝.“互聯網+”時代下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建構的研究[J].高教學刊,2019(19).
[2]李孟端,張琳瑜,朱志敏.自我決定理論對網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的啟示[J].教育現代化,2019,6(72).
[3]李孟端,張琳瑜.大學英語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構建影響因素和對策[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9,34(4).
[4]劉金輝,方寧.專業共同體下的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8).
[5]彭紅.學習共同體視域下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究——評《學習共同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8).
作者:王才鳳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
- 上一篇:大學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的困境與策略
- 下一篇:英語教師負反饋對學生接納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