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的意義和對策

時間:2022-06-26 02:51:59

導語:城市建設的意義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建設的意義和對策

一、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的重大意義

1.發展城市是發展縣城經濟的必然選擇。加快城市建設必然要集中大量資金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市政公共服務設施、城市環境、交通設施等大量城建項目的投資,加大固定資產投資,這為經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刺激和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當前城市建設中,對土地和各類資源的有效運作和經營,能促進資源的升值,帶動工業和商貿業的繁榮,有利于地方產業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利于人口聚集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進一步促進地方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2.加快城市發展有利于增強縣城綜合競爭力。城市發展是軟、硬環境的全方位發展。通過加快城市建設和發展,完善了城市各種功能配套設施,創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和投資創業環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水平,促進了政府的高效管理,重新塑造了縣城的嶄新形象,增強了對外來投資和人才引進的吸引力,為縣城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和條件。3.加快城市建設能使城市環境得到優化和改善。優化和改善城市環境是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城市建設在堅持“以人為本”前提下,要正確處理好人工建筑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加強對城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下大力氣對縣城進行大規模、高水平綠化、美化、凈化和亮化,對城市污染進行防治,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現代化生態園林城市是當今現代化城市的內涵之一,也是城市發展方向的必然選擇。4.加快城市建設能提升地方城市文化品位。城市建設是一定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建設,城市建筑是一定社會文化的表現,現代城市必然與先進文化相融合。高水平的城市建設必然要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創造有特色的文化景觀,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特別是一些標志性建筑文化、廣場文化、廣告文化、雕塑文化等更能體現當地文化特色和文化內涵,使當地傳統文化特色得到傳承和弘揚,達到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營造城市奮發向上、文明和諧、健康繁榮的文化景象。5.科學經營城市能實現財政創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變土地資源為土地資本,發揮城市土地最大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實行土地統一規劃、統一征用、統一開發、統一供地、統一管理,改善用地結構,促進用地效益和產業效益綜合提高,實現土地增值,促進財政增收。利用城市各種有形和無形的資產,進行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對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實行有償使用,通過出讓基礎設施投資經營權、公用事業經營權、拍賣冠名權等辦法,可籌集到更多的城市建設資金。

二、加快城市建設的對策

1.規劃先行。一是要細化城市規劃。要引進先進的規劃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面向未來,統籌兼顧,綜合布局。要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體現時代的新要求,避免低水平的重復規劃建設。要依總體規劃,編制出綠化、道路、亮化、供電、給水、排水、通訊、閉路、網絡等市政工程和城區改造的專業規劃,使區域功能布局更加科學合理。二要突出城市特色。要充分挖掘云霄縣的地理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歷史人文優勢,把開漳歷史文化、紅樹林自然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溫泉文化、土樓文化、商埠文化等與現代建設藝術、城市景觀藝術、廣場文化藝術等相融合,廣場、公園、街頭雕塑、樓房建筑、街區藝術裝飾等外形、外觀要能彰顯云霄縣文化底蘊,展現我縣文化高品位。三是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區劃分,規劃設計一些步行街繁華購物區、行政辦公服務區、高檔生態住宅小區、科教文化集中區、休閑娛樂區、健身鍛煉的公園、廣場等,使社會各種資源能得到最佳優化整合,社會分工更加精細,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布局更加科學和合理。

2.強化城市綠化。一是要抓好綠化規劃。城市綠化建設涉及到園林景觀整體布局設計、道路交通建設、城市建筑用地布局等諸多方面,必須切實做到規劃先行,以縣城綠地系統規劃為指導,大力實施一批重點綠化工程,力爭用3至5年時間使云霄縣城區綠地率達45%以上,人均綠地面積10平方米以上。二是實現綠化全覆蓋。要把綠化作為提升投資創業環境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手段,大手筆、大投入、高品位地進行綠化建設,著力抓好見縫插綠、拆墻透綠、拆房建綠等工作,使市區道路、廣場、街頭、居住小區、公園、學校、機關等得到全面綠化、美化,在全社會形成專業綠化、單位綠化、社區綠化和群眾義務綠化相結合、齊抓共管的綠化格局。經過5年的努力,建成以行道樹、綠化帶為骨架,以庭院綠化、小區綠化為基礎,以公園、游憩廣場為中心、沿街單位拆墻透綠為補充的各種綠地交融滲透,點、線、面、片、環相結合的城市綠化系統,形成一個生態的整體,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建立綠化目標責任制、管理考核制、責任承包制和質量追究制,以及以綜合管理為龍頭、專業管理為骨干、區域管理為基礎、群眾管理為動力的管理體制,確保綠地建設從規劃開始,能精心運作,確保建綠質量和成效,推動城區綠化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3.以人為本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一是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和人文風貌的標志性建筑。規劃建設和改造一些具有高品位文化內涵的標志性城市建筑、街區、廣場、公園、街頭雕塑等,不斷拓寬居民休閑、娛樂和文化活動的空間,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知名度,讓百姓享受到現代城市建設的成果和環境優化的實惠。提升和改造城區江濱公園、人民公園、將軍山公園及其它社區花園,增加人文景觀和各種功能性的娛樂健身設施,建造融人文、自然、休閑、娛樂、健身為一體的高品位時代公園和廣場,引領社會時尚和時潮,帶領群眾奔向健康新生活。二是抓好住宅小區的建設與改造。以建設花園式的高檔生態住宅小區為目標,新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要高標準,追求高質量,突出風格特色,出精品工程,在綠化、亮化、美化方面和各項基礎配套設施上要一步到位,特別要注意配套以綠蔭草坪、小橋流水、特色雕塑、噴泉、假山池沼、健身娛樂為主體的小憩園,完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體現現代花園小區風貌。對舊住宅小區要加大建設改造力度,對舊式建筑要加大綜合整治力度,狠抓舊小區綠化、亮化、美化和硬化工作,使小區變為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花園小區。三是裝飾扮靚城市。城市之所以有品位和風格,是因為城市建筑融入了文化元素。在新區規劃建設中,要對街區兩側樓房和建筑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立面裝修要有文化考究,屋頂要改變單調的平頂屋頂,可采用一些中式傳統古典屋頂或歐式屋頂,舊街區兩側樓房可逐步實施房頂“平改坡”工程和外墻“刷新”工程,使其舊貌換新顏,形成新的城市景觀。四是實施縣城亮化工程。編制燈光夜景規劃,用亮化來美化城市夜景,把亮化與景觀結合起來,使亮化成為城市的主要景觀和亮點。在公共綠地上,設置不同色調的燈光,突出綠化的夜景觀賞效果。實施城區內外環亮化示范工程,利用霓虹燈、射燈、建筑輪廓燈、城市高照燈、廣告燈箱、LED顯示屏等光線、光源來表現城市景觀,對城區江濱路和江濱公園進行統一燈光規劃設計,營造夢幻多彩江邊夜景,形成“白天看園林綠化,晚上看燈光夜景”的全天候景觀特色。

4.科學管理城市。一是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可按照“統一領導、劃片負責、齊抓共管”原則,建立“縣、鎮、社區”三級管理體制,強化城區屬地管理,加強社區管理職能,將管理目標任務落實到基層。建立健全城管工作中的監督、檢查、考核、獎懲等系列制度,建立網格化管理責任制,將縣城管理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具體部門和單位。成立城市管理110指揮協調中心,賦予城市綜合管理部門更大權限,建設數字城管,充分利用高科技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加強執法隊伍的監督約束,提高執法公信力。二是加強縣城環境綜合整治。把開展縣城環境綜合整治與抓縣城長效管理相結合,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對縣城環境衛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文化市場、集貿市場、社會治安、建筑工地等進行整治,特別是對亂占道、亂搭蓋、亂張貼、亂堆放、亂排放、亂灑漏、亂停車等各種違規現象要加大執法力度,堅持依法治理。三是提高市民素質。提高市民素質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基礎和前提,要把加強市民素質教育貫穿到城市管理的整個過程,創造人人講素質、處處講文明的良好社會風氣。要切實加強市民社會公德、法律法規、交通安全、衛生意識等教育,大力開展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用語、文明旅游等實踐活動,提高市民遵守各種社會秩序的自覺性。切實抓好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范市民文明行為,營造城市文明創建氛圍,不斷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本文作者:黃文華工作單位:福建云霄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