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理論思考與戰略

時間:2022-07-31 11:17:10

導語:智慧城市建設理論思考與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城市建設理論思考與戰略

摘要:繼數字化城市以及智能城市之后,智慧城市這一城市信息化的高級形態的城市類型逐漸的出現于人們生活當中。智慧城市是城市城鎮化、工業化以及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其改變了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生產方式,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設理論思考以及發展戰略對策。

關鍵詞:智慧城市;理論思考;戰略對策

1智慧型城市

智慧型城市主要就是指一個城市充分的應用智能技術的發展戰略,同時也將其稱為智能城市。我們通常所說的智慧城市就是針對城市發展和各項運行的關鍵點與核心問題利用各種信息技術以及通信手段來進行分析以及整合,從而對城市的安全監測、資源環境以及商業活動等需要進行及時的效應。智慧城市的實質就是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智慧式的城市管理運行,為市民提供更為便利的生活,從而優化城市的生活系統。

2智慧城市的理論思考與學術探究

2.1智慧城市是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的轉換器

城市的新經濟在信息時代主要是以信息為前導、知識為基礎、高新技術為支柱以及網絡作為主要手段的一種經濟發展方式,其帶動了城市傳統產業的升級,培植了全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廣泛的覆蓋于城市經濟文化生活當中。當前,智慧城市已經成為了一種具有新內容、新要素以及新特征的城市發展模式與結構。智慧城市具備健康合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特征,生活上也更加的舒適安全,而城市管理上也逐漸的實現了信息化以及科技智能化。智慧城市主要是強調以土地為載體、以信息為先導、資本為后盾以及以人為本作為主要的發展要素,其覆蓋了智慧移動性、智慧生活、智慧治理以及智慧經濟等內容。要素體系、發展體系以及內容體系是智慧城市邏輯建設框架的主要組成部分。智慧城市與數字化城市或者是智能化城市相比較,其更加的重視人力資本、社會關系以及環境相關的問題,不再局限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而是從城市的整體效益以及綜合發展的角度來對待信息化技術手段,也就是說,智慧城市只是將智能化以及數字化技術作為其建設的手段,為期發展提供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

2.2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深度融合

城市的工業化以及城鎮化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信息化是必然產生的,其是城鎮化以及工業化兩者協調發展的直接成果,其中城鎮化是其主要的依托與載體。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與研究發現,通過信息技術對城市的替代效應、衍生效應以及增強效益,信息化能夠直接作用于城鎮化,這種作用不僅能影響到城市結構以及演化和轉變的速度,同時還能夠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市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革新。也就是說,信息化能夠促進城市發展革命以及變革,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城市功能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化。(2)城鎮集聚功能以及擴散功能的并存,相互交織。(3)城市當中的主導要素流成為了信息流。(4)在城市的基礎設施當中,信息基礎設施成為了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5)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成為了城市環境的主題。當前,智慧城市實際上是城市信息化深入發展以及功能不斷優化升級的結果。

2.3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針對智慧城市對城市治理的作用,眾多學者進行了分析與研究,都認為起能夠實現城市管理規劃的智能化,同時還能起到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實現了人力資源、信息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等資源的合理分配。美國學者AndreaCaragliu認為智慧城市的智力模式屬于一種美好參與式的治理,其主要是對城市交通、資本、通信等方面設施來進行科學的管理。而國內的相關學者也發表了與之相關的理論觀點。其中我國相關學者胡小明認為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屬于城市信息化發展方向的戰略決策問題,其著重強調了城市信息化的整體效益以及長遠效益。而王輝等則指出建設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建立一個由新技術以及新工具支持的一個新的城市生態系統,其涵蓋了城市的市民、政府以及各個商業組織。

3加快發展智慧城市的戰略思考與對策

3.1處理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集成共享的關系

重硬件輕軟件、實用快上的問題長期存在于我國信息化建設當中,盡管當前大部分的城市都建設了地理信息化系統以及辦公自動化系統等,但是這些系統之前都未實現信息共享,出現了信息孤島現象。各個部門之間在運行和辦公當中由于信息傳遞的不通暢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智慧城市中,信息技術設施以及集成共享是其基礎前提。因此,在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當中要強化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從網絡、業務以及終端等層次來有序的推薦互聯網、電信網以及廣電網三者的統合,構建一個安全、融合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此外,城市還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打破傳統條塊分割、部門分支以及獨立建設的局面,對城市農村、水利、教育以及交通和市政等各個部門的數據資料進行整合,實現標準化,連點成面,建立一個面向各個行業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從而促進數據信息的共享,實現城市社會、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的協調統一的發展。

3.2重視技術標準建設和完善法律規范

當前,國際國內都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設雛形,大部分都側重一方面的發展。實際上,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兼容性技術風險以及信息安全風險。只有處理好了技術標準以及法律法規關系之后才能夠全方位、高起點的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建設智慧城市當中,要堅持統一的標準以及完善的法規先行的原則,這樣才能夠確保智慧城市安全高效的運行。需要結合國情以及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并以信息化的實際應用為導向來推進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基礎、網絡基礎設施、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應用標準等應用標準規范體系的建設。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設當中,也需要與行業和其余積極配合,發揮其作用,加快相關規范以及標準的制定。企業也許就要加強與國際的合作,政府需積極的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建設當中去,提升我國智慧城市相關技術領域標準制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此外,政府不僅需要加強智慧城市的規范與標準建設,同時還要加快信息化法制的建設,制定信息技術設施、電子政務、信息保護、知識產權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促進其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智慧城市的建設具有較大的難度,由于其復雜性,在建設中需要統一規劃,不斷的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標準,同時需要培養大量的人才,加大資金投入,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

作者:葉淑飛 單位:杭州綠城桂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范向峰.趙蘇英.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33).

[2]胡功林.大數據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設方案研究[J].科技傳播,2017(4).

[3]趙大鵬.張銳昕.基于戰略管理理論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管理模式研究[J].電子政務,2012(1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