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時間:2022-04-12 10:54:17

導語:縣域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摘要:新型城鎮化是撬動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一直以來,我國以新型城鎮化為主題的改革正逐步引向深入。本文以新縣創建縣域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單位為線索,以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為切入點,以標準化的視域,系統闡述了構建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的背景、標準化需求分析、原則、主要內容及成果等。新縣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對其他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可推廣價值,提供了可借鑒的標準化發展模式。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標準化,標準體系

1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2013年,國家設立了首批智慧城市試點,標志著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落地生根。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智慧城市理念快速普及,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大地上呈燎原之勢,已推動我國城鎮化建設進入智慧化、高質量發展階段,規范化、精細化管理需求迫切。標準決定質量,目前,城市運轉系統復雜度提升,需求多樣化程度提高,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污染、堵塞、安全、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要求城市運轉更加統一高效,管理更加精細規范,迫切需要標準化建設及標準化良好執行行為,為智慧城市建設起到支撐保障作用。新縣把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結合起來,堅持以智慧城市為抓手開展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建設,著眼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性、持久性、規范性、高效性,抓好標準“頂層設計”,秉持“標準引領發展,標準支撐未來”的理念,圍繞智慧民生、智慧政務、智慧產業等特色,精準定位,精細制標,精心實施,加快實施農業、服務業標準化,繪制符合自身發展的標準體系藍圖,使城市形成一個穩定、發展、持久、開放、智慧的良好生態環境,營造流暢便捷的民生系統,打造簡明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激發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推動城市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創造力,促進經濟社會更加高質量發展。

2新縣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

新縣地處豫南邊陲,豫、鄂、皖三省結合部的大別山腹地,是全國著名、河南省唯一的將軍縣,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重點縣。一直以來,新縣大力發展經濟,堅持以標準化推動城鎮化建設,力求經濟發展更現實力,綠水青山更顯靚麗,紅色故里更聚人氣,美麗城村更具魅力,于2018年成功實現脫貧摘帽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首個脫貧縣。2015年10月,新縣成功申報省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成為河南省21個綜合試點市縣之一。2016年11月,在《國家標準委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擴圍地區名單的通知》(標委辦農聯〔2016〕176號)文件中,新縣被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擴圍名單,成為河南省第一個縣域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單位。該文件指明新縣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的主要內容為建設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智慧旅游、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管理五大平臺和制定智慧民生、智慧產業、智慧政務三個方面標準體系。2019年11月,新縣成功通過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創建評估驗收。

3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需求分析

3.1智慧民生對標準化的需求分析。智慧民生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縣初步探索形成了智慧化民生公共服務應用系統,標準化在以上智慧民生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智慧民生建設、發展的必然選擇。首先,標準化使得智慧民生建設有規可循,有標可依,智慧民生建設通過標準規范技術要素注重過程控制和結果評價,管理性、規范性、考核性強,建設過程中不易發生偏離,為社會公共服務發展和民生品種提高提供了高質量的保障。其次,標準化管理可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促進技術創新,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3.2智慧政務對標準化的需求分析。新縣現已建成智慧政務服務平臺,并開始了標準化的運作,目前需要進一步搭建、完善覆蓋政務信息、政務服務、政務管理、工作崗位全過程的標準體系,從服務、管理、人員等角度全面按照標準化運行,推進服務設施標準化、服務事項標準化、服務流程標準化、服務規范標準化、隊伍建設標準化、考核監督標準化、內部管理標準化七大標準化工程,促進政府管理、服務理念的轉變。一是編制統一信息規范,深化政務信息整合,從全局角度出發,建立和完善政務信息共享機制,破解當前普遍存在的智慧政務建設過程中各部門、系統和數據庫之間的“條塊分割”“數字鴻溝”“信息孤島”“機制瓶頸”困境,解決部門分散管理、重復投資建設、多頭采集數據,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整合資源,集約建設,消除鴻溝,協同應用,共享共贏。二是運用標準化手段規范政務審批、管理、服務業務流程,公開辦理程序、辦結時間、收費標準等,提升政務服務的透明度,聚焦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協作化目標,推進流程優化、政務事項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辦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體驗和效率。三是通過標準化的手段規范人員崗位職責,使工作人員權責分明,分工明確,并將標準化與效能考核結合起來,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量。3.3智慧產業對標準化的需求分析。當前,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開展經濟建設的根本要求,一直以來,新縣力求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了以智慧旅游、智慧農業、電子商務、教育體育為特色的新型產業形態,顯然,這些產業要進一步形成一流的競爭力,產品質量的可靠性與持續創新力,品牌的影響力,就需要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技術基礎,依靠標準化支撐質量提升,在行業標準、地方標準規則制定方面有話語權,成為行業領域的參與者、整合者甚至主導者。3.3.1智慧旅游對標準化的需求分析。近年來,新縣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釋放內需潛力,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和服務消費,把旅游業作為服務業的龍頭之一,作為提升實力、拉動內需戰略抓手來抓緊抓好抓實,全縣旅游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基礎設施配套明顯改善,隨著新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市場規范化運作、標準化運作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旅游標準化已然成為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規范行業運轉秩序、強化行業監管的重要技術支撐,成為實現新縣旅游發展模式、解決現實問題的可靠技術保證。智慧旅游產業發展與旅游標準體系密切相關,智慧旅游標準體系的優劣關系到旅游發展質量的高低。首先,逐步制定建立健全全域旅游標準體系,合理規范標準化體系布局,有效提升旅游業產品、服務質量和行業水平。按旅游行業要素劃分,分為旅游基礎標準、設施標準、旅游產品與服務標準、旅游安全標準等幾大類,內容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等六要素和全過程,應編制包括但不止于智慧景區標準體系、智慧旅行社標準體系、智慧酒店標準體系、智慧民宿標準體系、智慧旅游服務平臺標準體系、智慧旅游營銷標準體系,智慧旅游評價標準體系等,并結合新縣本地特色的紅色旅游標準體系。其次,加大旅游地方標準的制修訂與申報力度,做好地方標準和國行標的配套和銜接,主要圍繞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等方面研制出臺一些符合地方實際、具備地方特色的地方標準。第三,加強旅游標準實施和評價。對景區、酒店、鄉村旅游示范基地等處所開展標準實施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開展獎罰,推進標準的宣貫實施。3.3.2智慧電商對標準化的需求分析。縣域農村電子商務主要涵蓋“城市商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兩個角度,新縣電子商務主要側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農產品進城”方面,在電商信息化建設、電商管理與服務、電商人才培訓、物流配送體系、電商績效評價等方面實行標準化,通過凸顯優勢、固化特點、優化流程等技術手段,有助于農村地區留住人才,吸引外出人員返鄉創業,促使電商專業人員和農業從業者一起加入促進電商發展,有助于完善交通、物流等公共配套設施,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消除農產品或滯銷或熱炒的不良市場行為,解決農產品與市場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以“互聯網+農業”的農村電商,形成“農戶+市場”的產業化格局,實現農產品和消費者的無縫對接,有助于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實現農民脫貧增收致富,擴大、穩定農民就業范圍,就近轉化成城鎮居民,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3.3.3智慧特色產業對標準化的需求分析。新縣根據自身地域特征,結合本身實際優勢,著力打造、推進特色產業迅猛發展,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是:以大別山干部學院為核心的紅色教育產業、以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為核心的涉外教育產業、以360余公里智慧型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為核心的體育產業。紅色教育要保證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提升教育質量和社會效益,涉外教育要保證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效果,增加生源數量,拓寬出國培訓、就業渠道,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和教學環境,建立素質優良的師生隊伍,提升校園安全維護和文化品位,都需要應用標準化的手段,樹立教育理念,細化教學內容,規定教學流程,優化教學模式,規范課堂、現場等教學活動,構建課程體系,完善教學考評體系。對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智慧化建設、管理維護、安全保障、商業開發進行標準化,有利于推進體育事業發展,提高使用效率、效益,有利于推進戶外拓展、教育營地、研學旅行、競技比賽、文藝采風、康復保健等項目開展,從而加快推進體育、旅游兩項產業深度融合,通過發展步道經濟,打造戶外培訓基地,步道沿線開發民宿、餐飲和旅游觀光等方式,帶動群眾致富,真正將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建成健身之路、富民之路、強縣之路。

4構建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

4.1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構建原則。一是目標導向,統籌規劃。按照新縣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智慧城市、新型城鎮化標準化的要求,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安排,合理規劃,精心設計,科學構建,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任務服務,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二是保障基礎,突出特色。固本強基,搭建通用基礎、基礎設施、基礎信息化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等基礎性標準體系,保證新型城鎮化建設穩定順利開展,同時,結合新縣實際,凸顯新縣地方產業特征,滿足新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特色需求。三是形成系統,不斷完善。充分考慮標準體系中產業經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各要素的功能作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及各要素與系統的關系,統籌協調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標準體系與其他領域標準體系的關系,體現系統性,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同時,根據發展需要和情況變化,及時調整補充,查漏補缺,因地制宜研制與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標準,對相關標準進行相應修訂,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四是立足實用,分步實施。充分了解需求,深入開展調研,密切聯系新縣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密切聯系新縣經濟社會、各個行業現實發展狀況,立足實際,著眼實用,搭建可實施可操作性強的標準體系。同時,密切結合新縣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同階段的目標任務,制定主次分明、分布合理的階段目標,做好部署,抓好時機,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標準化工作。4.2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的主要內容。在標準體系范圍的頂層,包括國務院、部委相關方針、政策和規劃及地方相關方針、政策和規劃66項,這些是指導性文件,標準體系范圍內的所有標準都是在頂層文件的指導下編制的。整個標準體系范圍內,包括通用基礎、基礎設施、信息化支撐、基本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產業與經濟、安全與運維6個子體系847項標準。6個子體系既保障了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又突出了新縣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的特色,既包含了現行有效的國標、行標、地標、團標,又包含了針對新縣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專門研制標準,它們之間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通用基礎子體系包括標準化導則、術語和縮略語標準、符號與標志標準、數值和數據標準、評價指標標準等101項,其中國家標準79項、行業標準18項、地方標準3項、團體標準1項,是新縣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通用的標準。基礎設施標準子體系包括水網標準、能源網標準、市政公用設施標準、城市建設標準等134項,其中國家標準69項、行業標準65項、涉及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標準。信息化支撐標準子體系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標準、應用標準、應用支撐標準118項,其中國家標準91項、行業標準17項、地方標準1項、企業標準9項,涉及新型城鎮化建設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標準。基本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子體系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政務服務標準、專項應用標準307項,其中國家標準160項,行業標準73項、企業標準74項,涉及安全、醫療、養老、就業、教育等公共服務與管理方面的標準。產業與經濟子體系包括產業規劃標準、產業升級標準、新興產業發展標準163項,其中國家標準32項、行業標準65項、地方標準50項、企業標準16項,涉及農業、旅游、電商等產業方面的標準。安全與運維子體系包括信息安全標準、運維保障標準24項,其中國家標準21項、行業標準3項,涉及保障安全運行方面的技術、管理、服務、測評標準。

5結語

新縣構建了實用有效的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在當地發揮了積極作用,提升了質量,提高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在實踐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的過程中,新縣不斷積累工作經驗,解決實際問題,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標準化建設、標準引領的發展模式,同時也為其他縣市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寧.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

[2]郭理橋.中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3]劉國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縣城的突出作用與發展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

[4]張春玲.互聯網+背景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7.

作者:劉放 單位:河南省標準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