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高校法制教育研究

時間:2022-06-15 08:50:11

導語:新教改高校法制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教改高校法制教育研究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現狀

(一)過于重視知識性的教育,忽視了理念性的教育。法制教育主要指的是個人思想方面的教育和綜合素養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和遵守法律的行為意識,以及尊重法律的觀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論知識的教育以外,法律的理念意識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對法律的敬畏之心也是保證學生約束自我行為的一項保障。所以,必須要結合學生的信仰,加強法律方面的精神教育價值。但是,在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性的教育,而忽視了理論性的教育,尤其是很多教育內容的講解必須要深入地分析其中的精髓部分,而不是單純地強行灌輸知識而已。此外,教育重點不是制度的表面形式,而是在于教育的本質。但是,從目前的高校法制教育素材來看,思想道德方面與法律方面的教育,關于法律方面的知識僅僅占課本知識內容的三分之一,且內容過于廣泛,介紹的內容也不夠細致,很多簡單的概念只是簡單地闡述,分析不夠到位,所以,整體的知識框架就像簡單的讀物范本而已。(二)過于注重課堂教育,忽視了實踐教育。培養高校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但可以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法律的相關理念知識和情感。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感受法律,從心底真正地接受相關的法律知識,并養成一定的信念。但是,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的法律教育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較小,而課堂的教學方式也只是選擇傳統的教育模式而已,所以,很多學生在法律方面的知識,只是強行記住一些內容,通過筆記來了解法律知識,但是,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需要進行實踐。所以,只是通過課堂的背熟,只是構架知識體系,加強學生的記憶力,而很難讓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并具有一定的法律信仰,從而養成良好的法律行為意識。

二、加強新教改背景下的高校法制教育

(一)開展大學生法制教育。開展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必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把法制教育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進行結合,為社會和諧的發展構建良好的條件;其二,將法制教育與個人的綜合素養進行有效地結合,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其三,將法制教育與學生的權益工作相結合,為大學生提供一定的法律服務,通過一些法律途徑幫助學生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其四,將法制教育與社會的治安進行有效地結合,并開展相關的社會性志愿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通過自己的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然后,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降低高校大學生違法的概率;其五,加強網絡法制教育;通過網絡平臺,加大宣傳范圍和力度,要求大學生認真遵守法律法規,并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二)優化專業教師隊伍,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方面的理論教育。必須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法律意識。高校的法律教師不但要具備完善的法律教育系統,并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只有教師的法律意識高,才能增強學生的法律素養,更好地約束學生的行為。此外,必須要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明確學生法制教育的基本內涵,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法律行為意識和自我約束的行為習慣。(三)以學生為主,探析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法制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學科,必須要注重實踐性教學,以學生為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高校必須要開展多樣化的法制教育活動,充實相關的法制教育內容,不斷優化法制教育的形式。其一,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調查活動,比如一些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等等的審判活動。這樣,可以更為強烈地沖擊學生的心理,引發學生心底的情感變化;其二,開設法制教育講座,并進行模擬的實踐活動,進行相關法制知識的教育,并開展討論會;其三,開展辯論會,讓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進行知識辯論大賽。通過這樣趣味性的教育活動,為學生創建更為有趣的法律知識教育氛圍,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感受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法律素質。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教改背景下的高校法制教育,必須要深入地分析高校法制教育的現狀,并找出教育的契機,加強高校法制教育的力度。同時,構建良好的校園和諧教育環境,堅持以學生為主,開展相關的法制教育活動。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林培曉.我國高校法制教育改革有效性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10):87-88.

[2]薛立輝.“實事求是”思想在大學生法制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3):254.

作者:武建濤 單位:鄭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