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

時間:2022-03-28 03:07:27

導語:小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

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保障實驗中心高效運行

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采取院教授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設有主任崗1名、常務副主任和副主任崗各1名。中心實行獨立自主的運行機制,獨立建制、獨立經費、自主管理。在實驗資源上實行“五統一”管理,即實驗室人員、實驗教學、實驗經費、儀器設備、實驗用房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達到資源優化、開放共享。實驗教學中心圍繞內部管理出臺了詳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確崗位職責、細分責任目標。各實驗室技術人員實行競爭上崗,建立良好的競爭機制。

提高實驗教學比重,突出能力培養

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教學計劃,為加強實踐教學拓寬空間。改革完善原有“層次+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增加創新活動孵化模塊,使該模塊成為創新活動的孵化器。從二年級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生產實踐的需求和大學生研究訓練(SRT)計劃項目,重點開發綜合設計性和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利用校內科技實驗站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增加學生實踐的比重,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現場解決生產問題的能力,使畢業生盡快與就業單位生產崗位實現“對接”。

以科研促進實驗教學,不斷開發新的實驗項目

中心始終堅持以科研促進實驗教學,成績顯著。中心充分利用學院的省級強化重點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場所,及時將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轉化到實驗教學中,不斷加大新實驗項目開發力度,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和生產實踐的需求,重點開發綜合設計性和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年實驗項目更新率達到15%左右。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高水平實驗教學團隊

積極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吸引國內外優秀學者來中心工作,組建以教授、博士生導師為核心,以基礎扎實、生產實踐經驗豐富的中青年教師為骨干,以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青年教師為主體的教師團隊。加強實驗室管理隊伍建設,逐步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知識與能力的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實驗技術隊伍。3年來共引進15名國內外優秀博士補充到教師隊伍,有22名教師被選派到國內外重點大學進修學習,還有多名青年教師在國內著名科研院所進行短期科研合作。通過建設,教師的學術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明顯提高,對于培養高水平的學生具有重要影響。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則主要是優化人員的知識學歷結構、年齡結構,體現老、中、青相結合,以青年為主的原則。通過進修、自學的方式實驗技術人員業務素質得到不斷提高,3年來先后有5名專職實驗技術人員獲得碩士學位,并有2人攻讀博士學位。

提高實驗教學的現代化水平,建立立體化的實驗教學模式

適應培養高水平專門人才的需要,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用現代電子和信息技術改造現有儀器設備,提高儀器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和精確程度,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現代化實驗教學手段,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提高實驗教學水平,使實驗教學內容體系保持經典性與時代性相結合。例如,新增的數碼顯微互動實驗室就是將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與顯微鏡相結合,應用到動物組織胚胎學、動物病理學、動物微生物學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教學效果遠遠優于傳統顯微鏡實驗教學;另外,為各實驗室均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實驗課先進行多媒體集中授課,然后再由學生進行獨立實驗,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學生對實驗課的理解,學生在隨后進行的實際操作中也減少了盲目性,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有力地保證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加強實驗教學中心網站建設,實現了中心管理網絡化。實驗教材、多媒體課件、教學案例、儀器操作規程、科研成果等教學資源全部上網,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構建實驗中心“數字化管理”平臺,對所有儀器設備、實驗耗材的數量及使用流向,實驗物品的采購、入庫、登記、庫存清理等,進行網絡化管理。

進行課程改革,設置獨立實驗課程

改革傳統專業基礎課實驗教學的單一性和零散性,增加實驗內容的綜合性、整體性和設計性,為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我們按照相同類型課程和實驗內容的內在聯系,對實驗進行了整合,制訂單獨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使實驗教學從理論教學的“附屬物”中走出來,成為獨立的、與理論教學并行的實驗教學體系。例如,將原附屬于7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內容獨立出來,整合為1門實驗課,分3個部分單獨開出,分別為生物科學基礎實驗(動物類)B1,B2,B3。編寫出版了整合后的實驗課程特色教材《生物科學基礎實驗(動物類)》,被評為校級優秀教材。

堅持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

中心內各實驗室和校內教學實踐基地由專人負責,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實驗經費、實驗用房實行統一管理,實驗耗材特別是有毒物品使用嚴格執行審批制度等,校外教學基地采取中心與基地所在單位聯合、協作的管理方式,充分保證教學資源利用率和教學效果。具體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實驗儀器設備由中心統一調配,設立公用的精密儀器室,大型、貴重儀器統一放置,專人管理,學期初由各實驗室負責人統一上報儀器使用計劃,由中心統一調配,保證實驗教學需要。中心儀器設備對學生開放使用,在保證本科生基本實驗教學以及開放性創新項目的前提下,中心的儀器也對研究生和教師全年開放,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每學期實驗課程負責人先提出所開實驗課程,中心主任根據不同實驗課程的內容特點、不同實驗課程開設時間差異,對實驗室進行合理有序地安排、調整。在實驗課教學中,堅持“必修實驗課人員相對固定,研究開放式實驗課人員按需流動”的方式調配實驗教學力量,實現了人力資源共享。中心集合了一批專業技術各有擅長的教師,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實驗教學可以選擇最為擅長的教師擔任。此外,中心網站資源、科研成果及相關資料、不同學科所采用的新技術、新方法等都可在中心實現共享。

三年多的示范中心建設經驗表明,只要改革方向明確,制度完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認識到位,建設和改革措施切實可行,示范中心的建設就能夠做到循序漸進,逐步取得理想的效果,有效創造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實驗探索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保障實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本文作者:焦洪超楊萍萍崔言順工作單位:山東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