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設眾創空間路徑研究
時間:2022-05-24 10:46:21
導語:高校建設眾創空間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新常態下,政府大力引導雙創工作的開展,為全民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生態。我國高校作為創新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科技創新的重要單元,建設眾創空間支持雙創工作是其重要職責。本文從高校建設眾創空間的優勢意義,發展定位,現存不足,發展建議等多個方面探究我國高校建設眾創空間的發展路徑,為其良好合理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眾創空間;高校;建設路徑
眾創空間是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依托各自優勢,為創新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提供包含工作空間、網絡空間、交流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等在內的各類創業場所,通過全程化配套支持、個性化創新服務、專業化創業輔導,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在我們看來,眾創空間就是一個生態完整的創業系統。2015年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支持并引導大眾創新創業。自2015年開始,受我國經濟轉型的影響下,真正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各種類型規模的眾創空間出現在我國各區域,僅在2015年全國高校就新增眾創空間超過500家。充分利用高校優勢資源建設眾創空間,對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蓬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建設眾創空間的優勢及意義
1.人才優勢。高等院校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擁有其它機構單位無法比擬的人才資源,眾創空間的構建離不開擁有創新思想,眼光獨特的人才。高校中既有學識淵博,社會閱覽豐富的教師學者,也培育了一大批思想新潮的大學生。依托高校建設眾創空間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高校內蘊藏的人才資源,對于廣大學生將知識具體應用到實踐中也提供了寶貴的踐行機會。2.學科優勢。我國高校普遍屬于綜合性發展,學科門類齊全,各大基礎學科融合交流。學科之間的橫向交流學習,深入研究可以提出不同以往的技術方法,不斷完善現有的知識體系,成為創新的源泉之地。3.硬件優勢。除了擁有大量的科研人才之外,高校還有眾多的實驗室,科研基地,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充足的經費支持。在人才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借助良好的硬件條件,我國高校每年都可產出豐碩的科研成果,通過產學研基地的構建將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社會所需的生產力。
二、高校建設眾創空間的發展定位以及現存不足
1.高校建設眾創空間的發展定位。依托高等院校建設的眾創空間同社會上其它類型的眾創空間相比較的話,在發展定位上有自己獨特的方面,具體有以下幾點:1.1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沃土。我國高等院校一方面是為社會國家培養高學歷人才的場所,更是為雙創工作提供后備人才資源的基地。在高校內建設眾創空間,一方面為學校內各種創新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實踐基地,也能為具有創新精神以及創新意愿的高校老師與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引導。創新人才的胚胎在這種沃土中能得到最直接的呵護,并且通過不斷的實踐鍛煉真正培養成適合創興創業型社會建設需要的棟梁。1.2創業項目的先導區。高校內青年人才匯聚,年輕的思想碰撞會出擦出靈感的火花。大學內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比賽,講座,通過構建眾創空間工作,傳播創新創業文化,舉辦更多更新穎的創業比賽,發現學生群體值得扶持的創業項目,幫助學生創業團隊發展,提高其應對市場能力,實踐經驗。通過眾創空間的幫助,將高校內大學生思想中成熟的創業項目具體實現,促進其起步。1.3創新企業的啟動區與服務站。當代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高校眾創空間的建設既可以作為這些大學生初創企業的啟動站,作為在校學生所創立企業的孵化器。另一方面來說,大學生在校內創立的企業也可以依托眾創空間發展,高校眾創空間從硬件上來說可以為這些初創企業提供場地,設施設備以及資金上的一定幫助。軟件方面,可以利用學校資源,為其構建信息網絡,而且為其提供法律、財務等各方面的技術支持。2.高校建設眾創空間的現存不足。高校眾創空間的建設有著各種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圍繞精準的定位來發展也促進眾創空間的加速建設。但是高校眾創空間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下面從這幾個角度來分析:2.1資金來源途徑不足。眾創空間的建設離不開人才的貢獻,充足的資金保障也同樣是其發展的源動力。但是我國高校眾創空間的資金來源方式都比較單一,國家財政撥款以及高校自身科研基金構成了維持空間運作的資金依靠,其它社會資源未能充分利用。2.2市場化程度不高。有別于社會上其它類型的眾創空間,盈利并不是高校眾創空間建設的初衷所在,深處高校這一象牙塔內部的同時也造成了這一眾創空間與社會其它單元的接觸少,市場化程度不高,模擬性過強。高校眾創空間成果創造能力強,各類型的創新理念迸發,但是不能很好地與市場接軌,導致高校眾創空間創造的成果轉化成適應社會切實需要產品的水平不夠高,投入產出比低,造成了我國高校眾創空間普遍效益低,“入不敷出”的現象比比皆是,某一方面來說還加重了學校的負擔。2.3在校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程度不深,參與性有待加強。客觀上來說,雙創工作的開展在大學校園中宣傳的力度不如社會上,高校在校生作為社會創新人才的來源,尤其需要對創新創業正確認識,高校眾創空間作為培養人才的實際載體,宣傳方面的工作存在不細致不廣泛的不足。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認識淺就必然會導致他們的參與性不高,積極性不強,創業文化氣氛的不濃厚。
三、高校眾創空間建設發展的建議
1.完善眾創空間建設支持體系。高校眾創空間的成熟健康發展,需要擺脫以往常見的完全由學校出資支持模式,調動社會上能發動的力量,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與企業合作,邀請企業走到學校中來,完善產學研體系,提高高校眾創空間效益。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自身的校友會,積極利用校友資源,鼓勵引導已經畢業的優秀校友反哺學校。2.加強成果轉化能力,強化自身優勢。積極建設校內產學研基地,利用多方面條件資源,幫助校園內初創企業解決研發問題,提供核心技術,促使其降低發展成本。為校內企業與校外企業構建合作平臺,推進社會資源與校園內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的有機轉化。通過精準調研,了解到市場的具體需求,或是通過先進的技術優勢引領社會發展方向,加快空間內企業市場化,專業化,科技化的發展腳步,將廣大高校創客們的研發成果具體轉為生產力。3.在學生加強宣傳,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程度。通過創新創業大講堂,創業論壇,創業計劃競賽等一系列活動形式,在高校學生中廣泛傳播創新創業思想,形成敢于創新、勇于創業的濃厚氛圍,邀請更多的學生實地走進校園內的眾創空間參觀學習,鼓勵他們參與其中,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通過各種活動在學生中樹立一部分的創業典范,通過這群人去帶動其他人積極參與到雙創工作中,為高校眾創空間的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4.拓寬渠道,提升高校眾創空間對創新創業的服務能力。在高校眾創空間內部為校內初創企業以及廣大創客們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拓寬渠道,為其提供軟件硬件雙方面的支持,具體了解其需要,幫助解決其在創業各個階段會遇到的困難,讓專家學者們走進企業,降低其創業風險。
作者:鄭帥 單位: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雙壽,楊建新,王德宇,付志勇,顧學雍.高校眾創空間建設實踐——以清華大學i.Center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05:5-11.
[2]王濤.高校眾創空間的發展定位與建設路徑探微[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41-43+92.
[3]張瑞,李靜芳.高校建設“眾創空間”模式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6,05:152-153.
[4]刁振強.眾創時代高校創客空間的構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69-73.
[5]唐秋穎.眾創空間視角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創業月刊,2016,16:58-60.
[6]周海英.高校“眾創空間”建設的路徑探索[J].科技經濟市場,2016,11:5-6.
- 上一篇:年鑒編纂對高校建設的意義
- 下一篇:龍頭供水企業建設困境與出路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