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教育現狀及策略

時間:2022-02-05 09:36:56

導語:高校法制教育現狀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法制教育現狀及策略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內涵分析

從學理上來說,高校法制教育屬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高校法制教育是針對法律專業學生所進行的基本的法治意識、法律知識等方面的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素養。與此同時,隨著我國法制社會及法制意識的不斷實施推進,高校法制教育的內涵也在不斷充實和拓展,由以往的傳統的法律知識教育、相關法律條文的教育朝著法律意識與法治知識并重、法治觀念并舉的方向發展,同時更注重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養成懂法、知法、學法、用法的習慣,因此,新時期高校法制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大學生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培養,全面加強當代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重任。

二、我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對我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施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是改善新時期高校法制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當前,我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施現狀主要應該從學校教育以及教育效果兩個方面來把握:1.高校法制教育的實施現狀考察高校法制教育的實施現狀可以從實施內容和實施途徑兩方面來進行,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施內容。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要通過相關的課堂教學來進行,主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來實施,該教材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相關知識結合在一起,從該教材所涉及到法制教育內容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抽象性較強。該教材在法制教育部分注重法律制度的概念、條文宣傳,可以使學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制度及其相關內容,但不足之處在于生動性不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二是宏觀性較強。從教材的內容來看,幾乎囊括了包括憲法、民法、刑法等各個實體法律制度,但微觀關注不夠,學生難以真正了解到某一實體法律制度的真正內涵。(2)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施途徑。從當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實施途徑來看,課堂教學仍占據主導地位。課堂教學仍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這種情況在短時期內仍將持續,而在高校的各種第二課堂中則很少能真正涉及到法制教育內容,盡管高校中各種黨團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中可能會零星涉及到一部分的法制教育,但明顯不足以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法制教育。實施途徑單一化仍是當前我國高校法制教育實施過程中亟需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三、高校法制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法制教育的頂層設計和指導不足。一門課程的實施尚且需要專門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來對其整體實施進行方向上的指引,明確教學的方向、目的、實施途徑等內容,更不用說大學生法制教育這種對大學生進行專門的法治觀念、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通識性教育課程。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施仍然缺乏專門性的官方指導性政策文件,截止到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實施仍以《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為指導,而這一文件早在1995年已經由教育部頒布,距今已有二十余年之久,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2007年我國已經頒布了新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為中小學實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方向、目的及途徑等方面的指導。從二十年前《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文件的頒布到今天,我國法制教育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高校法制教育也隨之有了新的變化,亟需有一部專門性的政策文件來進行方向、目的以及途徑等方面的指引,這是未來我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需要邁出的重要一步。2.法制教育的生存境遇邊緣化,定位不科學。從當前高校針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實施現狀來看,法制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仍處于劣勢地位,未能受到科學正視,特別是十八大以后我國全面推進了依法治國,這種現象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改變。高校法制教育的生存境遇的邊緣化主要表現在法制教育依附于思想道德教育,定位模糊,這從當前高校法制教育的主體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內容編排上就足以看出,該教材主要有8章的內容,但前6章均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涉及到法制教育的內容只有后面兩章。可以說,當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中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重道德、輕法制現象,法制教育在高校育人體系中應有的獨立地位被忽視,直接導致法制教育的實施被落空,難以真正落實。3.法制教育的實施途徑單一,效果低下。法制教育在高校育人體系中的生存境遇不佳,直接導致法制教育的實施途徑長期較為單一,實效性不高,其中,法制教育的實施途徑單一已經成為高校法制教育質量提升的主要瓶頸之一。由于法制教育的指導不足,許多教師往往將法制教育“異化”為了道德教育,照搬道德教育的方法及模式來進行法制教育,教育方法陳舊老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除此之外,法制教育實施途徑的單一性還表現在僅僅依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來進行,學生除了該課程外幾乎很難再通過其他渠道獲取法制教育,這是導致當前許多高校法制教育實施效果長期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全面提升高校法制教育的對策分析

1.盡快出臺高校法制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在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高校切實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已經勢在必行,但人們的認識還有待深化。從1995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到今天,高校法制教育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觀,高校法制教育急需新的、與新時期我國法治中國建設相匹配的政策文件來進行指導,為此,教育部門應加快根據當前我國法制建設以及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出臺新的法制教育政策性指導文件,從實施方向、實施目的、實施途徑以及相應的師資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予以完善,從而更好地促進高校法制教育實效的穩步提升。2.科學定位高校法制教育,梳理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高校法制教育定位的模糊影響了法制教育的實施效果。從學理上來說,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在內涵、原則等各個方面均有不同,二者在高校育人體系中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持的關系,因此將法制教育從屬于道德教育不僅是不科學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因此就目前來看,高校首先應充分意識到法制教育實施的重要性,承認并認可法制教育的獨立地位,對其進行科學定位。其次,應加快將法制教育從道德教育中剝離出來,單獨開課,制定法制教育單獨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等,并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教材編寫、教學制度制定等各個方面“另起爐灶”,如此方能從根本上做到“獨立自主”,不斷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施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科學定位法制教育并將法制教育從道德教育中分離出來并不是要徹底隔斷其與道德教育之間的關系,而是要辯證地去看待此二者之間的關系,增強二者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共同在提升新時期大學生綜合素養中發揮積極作用。3.促進法制教育實施途徑的多元化,提升教育實效。在新時期新背景下,切實提升高校法制教育實施效果必須加快促進高校法制教育實施途徑的多元化和多樣化,并努力帶動法制教育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其他方面的革新,促進法制教育整體實施效果的提升。在實施途徑上,除了要繼續承認并鞏固課堂教學這一傳統主渠道之外,還應積極開拓法制教育的“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一起來提升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在第二課堂的拓展上,高校可以積極通過法制教育講座、組織學生參觀法院、檢察院甚至監獄、法制知識競賽、辯論賽等直接途徑來輔助第一課堂,還可以通過高校日常黨團活動等間接的途徑來對大學生進行法制知識的滲透,組織廣大學生積極參加,通過學校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同促進高校法制教育實踐的常態化、生活化,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激發大學生學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促進法制教育實施效果提升。

五、總結

高校法制教育的實施對于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應該看到,法制教育的實施以及實施效果的提升是一個較為漫長甚至可能出現反復的復雜過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高校乃至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從而努力促進高校法制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希.高校法制教育現狀分析和對策[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1(01):98-101

[2]陳美香.論高校法制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0,(23):223

[3]山國利,鞏永強.淺談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現狀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2,(04):465-466

[4]陸訸.高校法制教育實效性現狀及改進對策[J].才智,2013,(20):43

作者:王如娃 單位: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