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特色化研究
時間:2022-07-08 03:42:20
導語: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特色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城鄉規劃學科迅猛發展和城鄉規劃建設對生態、綠地等要素的重視的新要求,出現了城鄉規劃學科對“規劃-生態”復合型人才的強烈渴求。在城鄉規劃事業面臨轉型的新時期,該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開展專業特色化教學,成為教育界將持續討論的課題。基于此,結合自身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實踐,同時結合國內眾多院校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學改革創新情況,構建了以城鄉問題為導向,以生態學理論與方法為指導,營造了地方專業特色和實施有效的教學改革等專業建設思路,提出了構建科學特色的學科體系和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以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城鄉規劃;學科交叉融合;生態文明建設;特色化
1引言
隨著“新型城鎮化”“優化存量”“復合生態空間”的提出,以往依賴“土地財政”催生出的低質低效城市空間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發展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城市對城鄉規劃人才的需求會有所差別。在生態文明建設新時期,城鄉建設事業的發展為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的特色化帶來了新形勢和重要契機,城鄉規劃教學應在確保基本專業素質培養的前提下致力于構建符合社會需求、各具特色的專業教學模式。
2生態文化建設理論下的城鄉規劃教育
特色化的社會需求我國經歷了30多年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時期,隨著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日益突出,當前城鄉規劃專業的社會需求發生重大轉變,具體分析如下。
2.1城鄉規劃本質屬性的變化
2006年新版《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編制宣告了“城市規劃正在由技術手段走向公共政策”,更加強調城鄉規劃要注重各方利益、權益,適應經濟體制的轉軌,從而獲得更大程度的社會認可與社會和諧。2008年的《城鄉規劃法》標志著城鄉統籌規劃體系的正式建立和實施,揭示了“城鄉由二元結構走向城鄉一體”,城鄉統籌規劃體系更加突出城鄉一體的布局模式和完善鄉村層面的規劃,同時將城市和鄉村視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規劃。2011年城鄉規劃一級學科成立,與建筑學的學科不再是從屬關系,城鄉規劃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大。2013年出臺的新版《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指出對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知識-能力的更高要求,需要緊跟學科發展的前沿,對原有教學體系框架進行新的改革。近年來美麗鄉村規劃等一系列生態鄉村層面的重要規劃的開展,為城鄉規劃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2.2生態綠地空間布局與城鄉融合要求
城鄉關系的演進過程經歷了“城鄉一體—城鄉分離—城鄉融合”的過程。近年來我國也明確提出了“城鄉和諧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目標。但是隨著城鎮化率的提升,城市污染、鄉村生態破壞,環境質量下降等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合理進行生態、綠地空間要素的布局,構建理想的城市與鄉村關系,提高居住功能的環境質量,成為城鄉規劃工作者關注的重要問題。那么理想城鄉融合發展的要求是什么呢?綜合相關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理想的城鄉融合發展不僅需要為人提供人性化、便捷、舒適的高品質的生活空間,高品質空間指有健康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生態、優質的水源、清新的空氣、充裕的陽光),還有聚落共識并引以為豪的歷史和文化,向前發展的動力,能將城市與鄉村有機結合,詮釋社會和諧、生態文明、互為補充的科學發展理念。
2.3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的困境要求
目前,城鄉規劃教育面臨專業“站點”的錯位、就業市場的限制、師資隊伍的局限和專業教育的失位等諸多挑戰。首先,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相對滯后,很多高等院校以建筑學學科為“站點”,狹隘的認為城鄉規劃專業為“擴大了的建筑學”,缺少一條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統籌下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學要求的主線。其次,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的誤區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就業市場的制約,目前市場對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定位為設計型人才為主,很多用人單位也把“快題設計”作為衡量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指標。同時存在就業渠道狹窄問題,與國外很多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就業于政府、社區、設計部門、高校及研究機構和開發公司不同,我國城鄉規劃專業人員很多分布于建筑設計單位。再次,各高校沒有足夠的專業教師來獨立承擔專業教學任務,沒有足夠的能力將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更全面、更系統地展現給學生,這是城鄉規劃專業教育滯后于學科發展的重要原因。這些存在的挑戰和困境與目前城鄉規劃的重要內容不相符,需要不斷進行特色化改進。
3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下高校教學面臨的問題
在復雜的城市發展環境下,城鄉規劃學科要求學生對城鄉經濟、社會、生態空間有更全面認知,注重培養學生生態、文化、空間等方面的整體性思維和綜合性能力,但是在現階段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的過程當中,面臨較多的問題。
3.1城鄉規劃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在城鄉規劃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中,雖然沿襲建筑、城市、園林一體化的認識,但許多環節都與建筑學專業教學聯系密切,缺乏對城鄉規劃學科發展前沿的了解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雖然部分高校根據學科發展趨勢的新增課程,但仍有教師對新增學科知識理解不足,無法實現從微觀到宏觀、局部到整體、專項到綜合的有效銜接,也導致了學生對大尺度城市生態空間規劃體系認知不足。
3.2課程設置體系性不強,方法論認識不足
生態文明的發展要求需要新的城鄉規劃思想、理論和方法與之銜接,改變過去片面追求空間擴張的發展模式。因此,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的價值觀與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回歸專業的理想和本質,要求規劃教育從哲學層面、科學層面到實施層面有其相對完整的體系。如從科學層面的城鄉規劃理論知識課程設置上分析,目前很多高校,尤其工程設計類背景院校,在物質環境空間理論、精神文化空間理論和社會經濟空間理論教育上相對弱化,對生態學、地理學和城市經濟學都內容教學也浮于表層,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在知識層面上貫穿融會,也無法在實踐過程中真正意義上做到系統和全面,做到真正融入生態理念。
3.3教學安排不符合生態理念下的城鄉規劃專業的認知規律
很多高等院校的城鄉規劃專業低年級教學安排尊重從“建筑初步”到“建筑設計”、從小到大(規模)、從簡單到復雜(功能)的規律。這與專業知識面廣和系統性強的城鄉規劃學科不符合,尤其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需要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由高層面到低層面、由外而內、由上及下”的規律去認識城城鄉,才有利于從系統的、整體去規劃。目前的城鄉規劃教學安排讓學生單純的由“簡單對象—復雜對象”進行學習,導致學生思維的沖突,影響學生對專業的整體認知,因此,在城鄉規劃的教學安排上需要結合城鄉規劃學科的認識規律進行有機整合。
4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下的高等院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特色化策略
4.1教學領域特色化
生態文明建設時期高等院校的城鄉規劃需要明確自身定位,結合學科優勢,堅持特色化發展的方向改革。在課程體系上,強化教研室之間的協作,橫向上注重建立不同類型課程之間相互關系,縱向上注重同一類型課程之間的銜接,實現綜合知識的交叉,同時還要強化理論可與實踐課的相互結合提升。(1)在結合生態景觀學科設計上,教學的重點包括綠地系統規劃、園林景觀設計和生態環境規劃三方面。結合生態文明建設對綠地系統規劃的重視,高等院校也需要將綠地系統規劃作為特色化改革方向。同時,由于農林院校在農業、植物、林業等生態學研究領域有著一定的優勢,加上生態文明建設帶來對園林景觀設計人才需求的上升,因此,在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特殊色化的方向和內容上應該加強園林景觀設計的融合。(2)在結合土地利用布局上,可以加強城鄉規劃專業與國土空間布局、地理信息系統上的整合。對國土空間布局進行優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結合現在的“多規融合”背景,強化城鄉規劃與土地資源管理相關專業的整合十分重要。而地理信息系統由于其存儲、查詢、分析、展示等多個功能優勢,在城鄉規劃過程中作用越來越凸顯,尤其是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下,對規劃空間的整合力度加強,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前景和作用越來越廣闊。(3)在結合鄉村規劃上,在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下,鄉村規劃作為城鄉規劃體系中的基層規劃,有著社會需求多和規劃實踐工作量大的特點。在教育特色化方向的確定上,一些高等院校可以借助自身在鄉村規劃領域的優勢,推動鄉村規劃作為城鄉規劃的重點發展方向。
4.2專業課程特色化
城鄉規劃中“城鄉”一詞的回歸,是對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自然資源和鄉村資源的掠取的警醒和反思,也是一種渴望生態和人文的回歸的體現,因此,對于專業教學的理念和課程體系也需要進行調整優化,形成教育特色。結合基礎核心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課程設置體系性不強,方法論認識不足等問題。在課程調整優化中注重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和學生就業反饋信息進行課程專業課程設置廣度的拓展和突出特色。如針對生態文明建設對城鄉規劃專業的拓展需求和依托學校原有的專業優勢適當增加一些特色課程、傳統民居概論創新、旅游資源學、城市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城鄉規劃案例評析等課程。
4.3教學手段特色化
目前城鄉規劃專業課程改革大多體現在課程本身,對于新技術新手段以及學生的即時反饋等方面沒有較深入的研究,這就造成傳統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思維的拓展的抑制。近些年慕課、翻轉課堂、金課等推陳出新,這就要求教師在課本之外再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建筑規劃方向對于綠色建筑、生態建筑包括BIM技術、CIM技術、VR技術、3S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軟件的研究應該持續加強,在理論授課時,也將雨課堂這類課堂教學真正有用的東西納入教學的特色手段營造中來。理論的發展離不開現代技術的同步支撐。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才能提高自我效能,在學生的思維認知,職業規劃、人生道路上走的更穩更遠。
5結語
結合國內外教學現狀,對于城鄉規劃專業該如何實施特色化教學沒有“理想”的模式,不同的地區在教育理念與教學內容上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城鄉規劃專業作為一個綜合應用型的學科,進行教育特色化一定要與當地(國家、地區)的發展程度和國家、地區人民的利益相符。特別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新形勢下,各個專業的知識都像被加入了催化劑,不僅自身學科的知識量需要逐漸完善膨脹,也需要不斷與其它學科進行交叉結合產生新的知識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下的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特色化順應了學科發展及國家政策,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在現有城鄉規劃學科中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實踐教學體系,以實現多學科融合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覃盟琳.新常態下城鄉規劃專業教育轉型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3):154~157.
[2]巫昊燕.新常態下地方院校城市規劃專業辦學方向的發展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7~23.
[3]勾紅葉,蒲黔輝,趙人達,等.發揮優勢學科專業引領作用,深化專業課程國際化建設[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2):21~25.812
作者:謝軍 李揚 劉平 王丹丹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 上一篇:語文課堂教學與文學社團建設研究
- 下一篇:數字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