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圖書館信息支撐平臺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26 03:32:38

導語:高職圖書館信息支撐平臺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圖書館信息支撐平臺建設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和內容發生較大改變,高職圖書館應如何應對這一改變,如何成為校企的信息中心。本文從“空間-資源-服務”一個體系三個方面著手,通過信息空間建設、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服務建設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搭建一個以資源建設為重點,服務建設為渠道,空間建設為支撐,校企之間信息資源零障礙共知、共建、共享,信息服務高效流通零障礙服務的信息支撐平臺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校企合作;信息服務;資源建設;共享空間

1研究背景

圖書館作為學校的信息資源平臺,為全校師生提供信息服務。校企合作模式下,圖書館作為校企的信息資源平臺,其服務對象和內容將發生較大的改變,服務對象將延伸到企業,深入到一線人員。服務對象的改變導致服務內容的改變,服務內容不再局限于輔助教學的知識性內容,將延伸到企業需要的實踐、技能性知識,最新的科技信息、情報信息等。面對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的改變,高職圖書館應如何把自己建設成為學校、企業的信息中心,為校企師生員工提供學習、生產、科學研究的信息支撐服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將從“空間———資源———服務”三個方面來闡述高職圖書館的信息支撐平臺建設。“空間”是指在圖書館的物理空間中建設信息共享空間,為校園師生提供學習、研討、實訓創業空間等。“資源”是指:以“共知、共建、共享”為理念,整合校企信息資源,形成以“產學研”一條線的信息資源內容體系。“服務”是指:在現有校企的合作平臺中引入圖書館,構建學校企業圖書館暢通有效的信息溝通通道,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為合作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其中資源為重點,服務為渠道,空間為支撐,通過這三方面建設搭建起一個無障礙、共知、共建、共享的校企信息支撐平臺。

2信息共享空間建設

信息共享空間是指經過特別設計的協同學習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其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服務模式,借用互聯網、計算機設施和豐富的信息資源,在圖書館專業館員、計算機技術人員的共同支持下,為用戶的學習、討論和研究等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以提高用戶的信息素養,促進用戶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等。[1]信息共享空間建設旨在為學生的學習、教師的科研、企業的團隊項目提供相對獨立的舒適空間。信息共享空間可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建設:(1)研究空間:主要為校企的各種小型團隊服務,在此空間可進行小型研討和小范圍受眾的項目演示和發表。(2)學習空間:針對學校教師及企業高端人才設立獨立的、只容納一人的獨立學習空間,用來進行科研、創作等。針對高端人才提供個性化的服務。(3)主題文化空間:圍繞校企特色,單獨開辟空間用來展示校、企的特色與成果。(4)實踐與創業空間: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第一線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的模式旨在通過學習與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此類人才。實踐是高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針對實踐,學校現行的實踐模式主要為集中在某一時間段內,設實訓課或是到企業實習,此類模式的弊端在于理論學習與實踐存在一定的時間差。鑒于此,實踐與創業空間的建設,可將實踐實訓包含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一方面作為現行時間教育的補充,另一方面將學生課上理論,課下實踐結合起來,做到及時的學以致用。(5)知識空間:知識不僅僅包括文獻知識,還有實物知識與存在于人腦中的隱性知識。傳統圖書館收藏的知識主要是文獻中的顯性知識,以及少量的實物知識,對于人腦中的隱性知識,則重視收集的不夠。針對此情況,單獨開辟出轉換隱形知識的物理空間。知識空間主要用于開展專業學術研討會、專業講座、學術報告、企事業前沿報告會等,旨在挖掘專家學者、權威人士頭腦中的隱性知識,讓隱性知識變顯性,讓知識傳達于更多的人,用于實踐。

3信息資源建設

圖書館作為學校、企業的信息支撐平臺,其中信息資源內容是平臺的基礎,作為學校企業的信息支撐平臺,豐富的信息資源內容是為學校和企業提供服務的基礎。面向師生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著重于學校的教學、科研以及實訓。而校企合作模式下,圖書館服務對象延伸到合作企業,在以往縱向單一的用戶群內,加入了企業人員的橫向用戶,故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建設也必將隨著服務對象的改變而做出改變。校企合作模式下,信息支撐平臺的信息資源內容建設主要圍繞“共知、共建、共享”這一建設理念,構建一個“產學研”一條線的信息資源內容體系。3.1構建“產學研”一條線的行業知識庫。面向師生的圖書館其文獻收藏以輔助師生的“學、研”為主,面向實際生產的企業其所收藏的文獻則主要包括企業歷史、實訓檔案、企業前沿等實踐知識、技能內容型的內部資料,以“產”為主。二者各自收藏的文獻類型形成了相互補充。鑒于此,圖書館應以“共建、共知、共享”為理念,通過校企合作的產學研合作系統,接入企業的資料室、知識庫,收集產學研合作系統的一切文獻資源,并將其數字化,與圖書館已有的信息資源內容進行融合,分主題構建“產學研”一條線的多個行業知識庫,并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使校企合作雙方所使用的資源真正做到“產學研”一條線。3.2以“產學研”為中心,購建豐富的數字資源。面向全校師生的圖書館其購買的電子資源主要圍繞教學、科研、學習等內容。校企合作模式下,企業也成為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相比紙質信息資源獲取的時間與金錢成本,數字資源更容易、便利與便宜。故圖書館應加強數字資源的建設,圍繞“產學研”,購買多類型、多語種、多方式的各種數字資源。

4信息服務建設

信息支持平臺的信息服務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面向校內師生,如何為學生的“學”,教師的“研”做好信息服務。二是面向學校合作企業,如何為企業的“產”做好信息服務。具體將從校館企三方的信息交流渠道、智能化的信息服務平臺、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團隊三個方面進行建設。4.1建立暢通高效的校館企信息交流渠道高職院校圖書館與企業,一個面向校內師生的信息服務機構,一個是面向市場的生產經營單位,相互間既無行政上的隸屬關系,又無必然的經濟聯系,圖書館與企業的聯絡和相互認同上無法達成有效的途徑,這是阻礙圖書館開展企業服務的最大障礙。[2]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之間已經構建起一個良好的交流溝通平臺,如學校科研處、校企合作辦公室與二級學院。在此基礎上,圖書館加入到校企合作的溝通交流平臺,對外加強同校科研處、校企合作辦公室、二級學院的交流溝通;對內,根據館員的學科背景及知識體系建立專兼職信息聯絡員,并有針對性的派遣到校企溝通平臺,成為校企與圖書館之間的信息聯絡員,及時了解校企內外的信息服務需求,使圖書館的服務做到有的放矢。4.2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構建智能化的信息服務平臺IT技術、數字移動技術的發展,使得圖書館的服務不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與校內師生不同,圖書館的新增服務對象————企業人員散居于校外,住處和工作單位距學校圖書館較遠,且工作時間緊張,休息時間少,到圖書館尋求信息服務存在距離遠、時間緊的問題。而且企業急需的標準、專利、市場動向、產品樣本、競爭情報等方面的信息難以從圖書館已有的紙質文獻中獲取,紙本資源服務的方式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針對企業人員,圖書館應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構建智能化的數字信息服務平臺,企業用戶通過手機、PC等智能化設備通過遠程登錄的方式獲取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同時信息支持平臺可通過網上咨詢、文獻傳遞、專題推送等方式滿足企業特定用戶群的特定需求。4.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信息服務團隊伴隨著信息服務的深度開發,未來圖書館的發展重點將由文獻資源收集向文獻內容的開發轉變,圖書館也將由以“藏”為中心轉變為以“用”為中心,將更加注重圖書館信息內容的開發與利用,圖書館的服務將由“文獻服務”轉變為“知識服務”“內容服務”。“內容服務”模式將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科知識、信息素養技能提出一個新的要求。同時,面向企業,跨學科跨行業的企業信息服務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科背景、人員層次結構提出了要求。對此,圖書館應加強信息支撐平臺服務人員的建設,一方面可進行人才引進,解決現下困境;另一方面,應加強內部人員的培養,構建起服務人員的層次體系,使服務人員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5結語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圖書館其服務對象和內容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如何抓緊這一機遇,提升圖書館在學校和企業的影響力,這是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圖書館一直需要探尋的問題與方向。

參考文獻:

[1]任樹懷,孫桂春.信息共享空間在美國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與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24(3):24-27,32.

[2]金聲.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企業服務模式探索[J].圖書情報論壇,2012(4):61-64.

作者:母菊蓉 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