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社區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5-23 10:39:10
導語:發達國家社區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將對發達國家城市社區政府主導、社區自治和混合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并通過開發社會力量,加強居民參與和培養個人社區素養三個方面,闡述對社區管理工作的啟示。
【關鍵詞】社區管理模式;社區自治;服務
進入新時代后,城市社區管理成為了我國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必須了解發達國家城市社區的管理模式,并通過對其的借鑒與學習,提高社區管理的效率與水平,從而為我國城市社區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發達國家城市社區的管理模式
(一)政府主導。新加坡是使用政府主導管理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這一管理模式指的就是政府將各種機構設置在社區中,并通過這些機構來直接管理社區中的具體事務,是政府行政和社區自治的有效結合[1]。同時,政府主導管理模式的特點是帶有官方色彩且行政性強。在這一模式下,社區管理體系十分完善,但是社區中居民的民主觀念較弱,基本上不會主動參與到管理中。在新加坡,國家住宅局全權負責社區工作,其通過健全機構的建立與工作職能的明確、劃分,實現了對城市社區的嚴密、有序管理。在國家住宅局中,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和各個社區的居委會進行溝通,同時政府出資來建設并維護相關的基礎設施。國家住宅局還重視組織領導者的作用,經常對其進行培訓,并使其在思想上符合政府要求。(二)社區自治。歐美國家是社區自治管理模式的主要代表,而在這一模式中,政府行為是和社區行為分離開的。西方國家的社區管理體系大部分是由中世紀的管理體系演變而成的,是對自治傳統的一種繼承。社區自治主要是依靠社會力量,并通過社區組織、社會團體以及非營利性組織的發展來對社區進行管理。在這一模式下,政府僅僅發揮著資金提供、利益協調以及政策制定等作用。例如,自治是北歐國家的傳統,其在不斷擴大城市社區職能的基礎上,還形成了城市社區化、社區城市化的管理格局。在北歐國家中,大部分城市的政府是通過窗口或者是服務點對居民進行直接服務的,其并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如歐登塞市開設了綜合服務處、赫爾辛基市開設了老人照顧和家政服務點等。而美國社區自治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有眾多社會組織參與,同時,美國民眾的自治意識也非常強烈,為社區自治管理模式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三)混合管理。混合管理模式指的就是既有政府主導,又有社區自治的一種模式。在社區發展過程中,政府和社區通過共同的努力來達到理想的管理目標。相較于上述兩種管理模式,在混合管理中,政府的工作是為社區進行合理規劃與指導,并在經費上給予其支持。以日本為例,其使用的就是典型的社區混合管理模式,“地域中心”是其管理城市社區的主要行政機構,日常的工作就是管理地區事務、征集居民意見、給予居民支持以及組織公益團體等。而這一模式下的自主組織則是“住區協議會”,主要負責社區公共性事務或者是重大事務的協商與決策。雖然政府和自治是共同進行管理的,但自治組織的意志具有獨立性,是憑借自身想法管理城市社區的事務。因此,一旦二者之間發生沖突,社區組織占據優勢地位。
二、發達國家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一)開發全社會力量。在當今社會,社區管理逐漸向著社會化發展,這也就意味著政府無法對社區全部事務進行管理,而是需要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管理中。同時,市場對社區管理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可以有效解決管理中的財政問題。因此,在對城市社區進行管理時,我國可以充分吸收市場力量,并完善相應的購買機制,以此來達到減輕政府財政壓力、節省開支的目的。同時,在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中,社會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政府還應該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在改革開放的影響下,我國初步形成了社會空間,并且存在著巨大的潛在能力。因此,政府必須重視對社會組織的培養與支持,讓其在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并以此來促進城市社區管理水平的提高。(二)加強居民參與。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只有遵循政府主導、多元合作的原則,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機制,才能對社區事務進行有效管理。科學的城市社區管理組織應該具有董事會和居民代表大會等最高權力機構、管理委員會等職能機構以及顧問團和指導委員會等咨詢協調機構。在建立起相關機構并明確其職能之后,還應該讓居民主動參與到社區管理中。社區管理的實質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因此,在當今社會,中國要想提高社區管理水平,就必須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識與能力。(三)培養個人現代社區素養。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越來越淡薄,在客觀上形成了獨立家庭和個體。在社區建設中,發達國家特別重視人們之間情感與集體意識的培育。通過研究西方的社會資本理論可以發現,在城市社區建設中,規范、信任以及情感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中國,城市社區是新興起來的失去,不但缺少社會資本與文化積累,居民也并沒有養成相應的生活習慣。因此,在社區管理中,我國必須對個人現代社區素養進行培養,做好思想文化基礎建設與積累工作,從而促進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達到理想效果[2]。
總之,發達國家主要有政府主導、社區自治以及政府管理等三種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因此,我國應該借鑒其管理的成功經驗,促進我國社區建設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嘉靖,劉玉亭.城市社區管理模式評析及中國社區管理機制初探[J].現代城市研究,2013(12):5-12.
[2]李保明.國外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及其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3(04):101-103.
作者:楊若琳 單位: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 上一篇: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崗位研究
- 下一篇:音樂在高校師德建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