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檢測與維修學徒制體系建設探索
時間:2022-11-16 08:48:45
導語:汽車檢測與維修學徒制體系建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汽車服務后市場對人才職業技能方面需求的不斷增強,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成為汽車專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而現代學徒制源于德國“雙元制”,是工學結合、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基于現代學徒制,結合汽車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梳理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思路,分析學徒制課程體系的課程內容、學徒制課程體系具體實施方式、保障措施及考核評價體系,從而增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為企業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職業教育;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徒制;體系構建
2014年,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工作意見中指出,現代學徒制頂崗實習緊密圍繞企業生產崗位,培養學生崗位實踐動手能力,并兼顧綜合能力培養,是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高職院校教師與企業高級技術人員聯合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實現“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極大縮短學生崗位不適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1]。現代學徒制是學校職業教育與企業培訓相結合的新型職業教育模式,使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得到進一步深化,真正實現了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由企業的實際生產來引領。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具有專業性強的特點,應緊密聯系汽車行業及企業,深入剖析企業崗位的重點工作任務、具體工作內容及企業組織生產流程。學校和企業應加強合作,共建符合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增強專業課的職業特征,深入研究體系內容及實施方式,從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一、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原則包括:一是,校企聯合培養原則,即學徒制教學過程由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協作共同完成,其中包括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教學過程實施等任務;二是,立足企業崗位需求原則,即圍繞4S店具體工作崗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案,以能夠勝任崗位工作任務為重要考核標準;三是,學生個性化發展原則,即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充分考慮學生今后個人職業發展的需求,有個人規劃選擇的自由性[2];四是,滿足行業需求原則,即課程體系構建應符合整個汽車維修行業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適應整個汽車維修行業的基礎職業技能。(二)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依據學生作為學徒學習認知和技能成長過程的漸進規律,將在校的教學過程與企業實習實踐相結合,構建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工作崗位需求為標準的課程體系。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崗位需求進行深入調研,了解行業及企業的人才需求。課程體系應由學校與企業雙方、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設計,實現課程模式多樣性。可借鑒國外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將關鍵技能點、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內容、相關技術證書的內容融入課程,并將崗位職業能力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務,挖掘出支撐工作任務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構成課程的主要知識點。
二、學徒制課程體系的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人才培養目標的直接反映,也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分為四個模塊,即職業素質模塊、職業平臺基礎模塊、職業能力技能模塊和職業拓展需求模塊。(一)職業素質模塊。基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和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精選和組建職業素質養成模塊課程。課程主要包括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漢語言表達、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文化禮儀、安全規范準則、團隊合作等職業素質養成課程。(二)職業平臺基礎模塊。此模塊包括汽車檢測與診斷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以汽車企業通用工作任務和職業基礎能力為依據,進行學科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開發、課程標準編制[3]。此模塊中所有課程均為專業必修課,學生必須通過所有課程的考核,拿到相應課程學分。本課程模塊包括汽車零部件識圖、汽車機械基礎、汽車文化、電工電子技術、汽車發動機檢修、汽車底盤檢修、汽車電氣系統檢修和汽車舒適安全系統檢修。(三)職業能力技能模塊。職業能力技能類課程即與企業工作崗位相關技術技能課程,以企業工作崗位核心技術能力、企業崗位用人標準作為模塊設置的主要依據,借鑒汽車維修技師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及形式,開發職業能力技術模塊,包括汽車維護與保養、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汽車鈑金與噴漆、汽車事故現場查勘與定損、汽車鑒定與評估等課程。其中,課程的教學內容、授課形式、理論實踐比重及課程考核方式等,可以根據學校與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四)職業拓展需求模塊。針對學生畢業后崗位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實施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本模塊可以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發展及知識需求選擇相關課程,包括汽車新技術、新能源汽車、汽車保險與理賠、汽車節能與排放控制技術、汽車維修企業管理等課程。
三、學徒制課程體系實施方案
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在于建立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和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采用工學交替模式,可以分為集中理論授課、企業基礎實踐、企業專項技能實踐和實際頂崗實習四個階段。學時安排原則為“實踐為主,理論夠用”,實踐比重達50%以上。學生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汽車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進行學習和鍛煉。將課程實踐、頂崗實踐、頂崗實習靈活運用于三年的職業教育,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學完每一崗位涉及的知識與技能,在做中學到更多實踐技能,提升其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專業性。入學第一年先在校集中學習職業素質養成模塊及部分職業平臺基礎模塊,要求在職業平臺基礎模塊中采取“0.5+0.5”,即在校內課程實踐比重達一半;第二學年的每個學期都采取“0.5+0.5”,這樣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第二年就有半年在企業進行“頂崗實踐”或“輪崗實訓”,隨后根據興趣、特長再分配到某一特定崗位進行第三年的“頂崗實習”。課程體系實施方案如表1所示。學生畢業時同時取得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以及實習企業培訓合格證書。
四、學徒制課程體系實施的制度保障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一方面需要合作企業的大力支持,加大合作資源投入;另一方面,學徒制班級的教學和普通班的教學必須相互嵌套,既不能影響整個汽車學院的教學質量,又不能浪費教學成本。同時,現代學徒制具有“雙重身份,雙元育人,雙主體培養,雙元管理”的特點,學校應與合作企業共同制訂適用于崗位成才需求的工學交替的彈性教學管理制度。如,學徒制學分制實施辦法、學徒制學生標準及成果考核評價辦法、學徒制學生上班考勤制度、學徒制校內導師聘用標準與考核制度、學徒制企業導師聘用標準與評價指標制度等。構建健全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保障體系,既有利于實現職業學校和企業培訓教育一體化,也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為了明確和保證相關參與者的職責和義務,學校、企業和學生應簽訂相關合同,共同保障整個學徒制培養過程的順利進行。
五、學徒制課程體系的考核評價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徒制模式下的學生由校企共同培養,故考核需要企業參與,最終學生質量的考核應由企業和學校協作完成,學校主要負責理論課程學習的考核,企業負責實操部分的考核[4]。考核形式必須與學徒制培養模式相符合,首要任務是對現有課程考核體系進行改革,針對不同模塊制訂相應的考核方式,根據每門課程中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比重,設置相應的考核主體及考試比重,如表2所示。(一)學校為主考核評價。課程模塊的四大模塊中,職業素養模塊是在學校學習完成的,應根據職業技能需求對考核形式進行調整,將以往試卷形式改變成課程實操+展示、小組討論+答辯、課程總結論述等形式。課程考核方式變成以職業技術技能為導向的形式,更能夠適應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這樣可以避免考試之前學生突擊背誦知識點應付考試的情況,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及溝通表達能力,通過對本課程所學內容的總結,學生可以了解自身知識掌握的情況,這一過程可以讓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參與并指導。(二)企業為主考核評價。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中,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技術技能實踐和頂崗實習。以往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容易聚堆,不僅給企業正常工作帶來不便,影響企業對外形象,也會影響自身實習質量,給企業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時,學生在企業中能否得到足夠的實習鍛煉機會,完全憑學生的自覺,老師的督促效果有限,管理難度比較大。因此,應改革考核形式,將實操考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完成實習手冊,實習手冊內容包括實習中會遇到的實操內容,學生必須將自己遇到的案例及具體解決方法、步驟記錄到實習手冊中,成績比重30%;第二部分,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由企業導師負責日常實踐考核,評價學生實習表現,成績比重40%;第三部分,期末每個學生制作PPT,回校統一答辯,內容為所掌握的職業技能,答辯老師包括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成績比重30%。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以上不良實習現象的出現。要保證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徒制培養人才職業技能的質量,應該構建一套科學完善、操作性強、體現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以及完善的保障措施和考核評價指標,以利于學校、教師在教學過程和頂崗實習中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實現企業、學校和學生“三贏”,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優秀的汽車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Z].教職成[2014]9號.
[2]朱愛文,趙旭庭,周春寶,王利剛.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7(10):81-83.
[3]易景然.汽車電子專業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建設[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1):41-42.
[4]馬慶華,邵勇,朱進軍.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踐行難點及考核形式探討———以高職土建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37-40.(
作者:馬玉蕾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發展探析
- 下一篇: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建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