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疫情防控質量與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4-15 11:22:23
導語:麻醉科疫情防控質量與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突發的新型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由于起病隱匿,傳染性強,對我國公共衛生系統提出了嚴峻挑戰。麻醉科如何做好COVID-19疫情下感染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并預防醫務人員感染,是參與抗擊疫情的前提和保障。結合本科室在2003年應對SARS及針對COVID-19患者手術應急預案制定中的經驗,本文對相關工作進行總結。建立完備的科室麻醉感染控制體系,做好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不僅可為戰勝此次疫情奠定基礎,而且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好準備。
[關鍵詞]病毒;肺炎;感染;應急預案
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肺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呼吸道傳播疾病,起病隱匿,潛伏期長[1]。除了在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COVID-19感染確診患者外,還有大量的疑似患者需要進行醫學觀察。如COVID-19確診或疑似患者需要進行急診手術(如剖宮產、創傷手術、急腹癥等),需要麻醉科及手術相關人員做好準備,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在確保自身安全條件下完成手術。如何做好疫情期間手術室感染控制工作對麻醉科工作提出了挑戰。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是全軍唯一的三級甲等傳染病醫院,是北京市COVID-19的三家定點醫治單位之一,結合2003年應對SARS的相關經驗及本科室在針對可能出現的COVID-19感染患者手術應急預案制定中的思考,本文總結了相關工作經驗,為做好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打下基礎。
1完善科室醫院感染控制小組建設
醫院應成立感染管理委員會,下設感染管理與疾病控制科(簡稱感控科)。麻醉科在醫院感控科的領導下建立感染控制專項工作小組。感染控制小組由麻醉科副主任以上職務的科室領導擔任組長,護士長任副組長,組員包括由高年資主治醫師擔任的醫院感染控制醫生和高年資護師擔任的醫院感染控制聯絡護士。感染控制小組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感控科的領導下,制定并落實科室的感染管理制度,并組織所屬人員完成相關培訓和考核。
2完善科室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建設
2.1感染控制制度建設。由麻醉科感染控制專項小組在感控科的指導下,根據《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制定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計劃,針對麻醉科可能接觸的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結合醫院感染管理特點,制定相關工作制度[2]。2.2培訓考核制度。定期(一般為每月)對手術室全體工作人員(包括麻醉科醫生、手術室護士、外科醫生和保潔人員等)進行《標準預防》、《無菌制度》、《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消毒制度》、《消毒方法規定》、《手術部位感染的防控措施》、《職業防護》、《職業暴露的防控流程》等制度的培訓和考核,建立考核檔案,對考核不合格人員重新培訓和考核。感染控制小組成員每年應接受醫院感染控制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和考核。2.3感染控制工作的監督落實。科室感染控制小組負責監督麻醉相關感染控制的細節落實情況,切實做好科室感染控制工作。注重日常工作的規范化要求,如麻醉科醫生操作前后手衛生是否執行到位、手術室內物體表面消毒是否完善、麻醉機及監護設備(包括血壓測量袖帶、氧飽和度監測連接線、心電圖連接線等)是否做好消毒工作,日常工作中的標準預防是否到位(如手術患者氣管插管、拔管過程中是否做好呼吸道分泌物防噴濺)等[3-4]。2.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在COVID-19感染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根據國家出臺的相應指南如《醫療機構內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第一版)、《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及時制定應急工作制度和預案,并與感控科對接,完善應急預案。針對突發疾病的特點選擇相應的培訓內容進行強化,注意各項指南的更新,及時根據最新指南調整工作制度和預案。
3做好科室COVID-19疫情期間工作預案制定和設施準備
3.1思想動員。對科室所屬醫務人員進行思想動員,做好心理干預及心理疏導工作,緩解緊張情緒。3.2強化個人防護意識和防護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標準預防、隔離措施、防護分級、防護技術等,在防護裝備的穿脫過程中均應注重規范操作,防止自身污染出現職業暴露。所有醫務人員盡量在有限條件下完成實際操作訓練,并由醫院內培訓機構進行考核。標準預防是其他級別防護的基礎,要特別注重強化預防意識,根據傳播途徑采取空氣、飛沫和接觸隔離是預防醫院感染成功的有效途徑[5]。3.3確定醫護人員團隊和梯隊。從個人防護技術培訓合格的醫務人員中選拔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第一梯隊進入COVID-19確診和疑似患者手術團隊,嚴禁個人防護技術培訓不合格人員參與COVID-19確診和疑似患者的治療。3.4準備負壓手術室。進行空氣隔離和飛沫隔離的手術需在具備獨立全新風和全排風系統的負壓手術間進行,手術間內外最小靜壓差≥5Pa[6],手術室外懸掛飛沫隔離的粉色標識牌。負壓手術室應當具備獨立的出入口,并均應有獨立的緩沖間。不具備負壓手術間的醫療機構應盡量避免進行COVID-19疑似或確診患者手術,如確需進行急診手術,則應盡量選擇在空間相對獨立的手術間進行,避免污染整個手術室,根據實際場地條件制定應急手術預案,術中關閉空調,做好手術結束后手術室內物品、醫療廢物及排風系統的消毒,空氣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非COVID-19患者手術。3.5手術室儀器設備及物品準備。簡化手術室內物品擺放及使用,選擇必備的醫療儀器,固定在負壓手術間內使用;術中用品盡量選擇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手術衣、一次性可視喉鏡片[7]。手術室應當具備麻醉機、消毒機,所在醫院應當具備空氣消毒機,供術后手術室內消毒使用。3.6制定手術室內麻醉及手術相關技術操作規范。非全麻患者應注意佩戴口罩防止分泌物擴散,同時解決患者吸氧問題。對疑似或確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時或進行支氣管鏡檢查操作時,注意防止患者嗆咳,操作者按照要求嚴格做好三級防護(包括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手衛生、乳膠手套、分體工作服、防護服、一次性靴(鞋)套、條件具備時可佩戴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排除COVID-19的患者可采用一級防護,必要時升級為二級防護。在患者頭側放置負壓吸引器減少患者分泌物在空氣中擴散,氣管拔管時注意避免嗆咳,減少與呼吸道分泌物的接觸[8-10]。3.7工作流程制定。在醫院感控科的監督和指導下,制定COVID-19疑似或確診患者的接送路線、醫務人員行走路線、術后麻醉機消毒、手術器械處理流程、手術間內物體表面消毒、醫療垃圾的處理方法及流程[11],消毒完成后由感控科人員進行相關檢測,合格后方能進行下一臺手術;按照感染性疾病診療區域“三區兩線”設置要求,根據各醫療機構實際場地條件,設置合理的緩沖區。3.8防護物品準備。針對手術中可能需要采取的不同防護級別,在手術間外提前準備1~2臺手術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各級防護裝備均有一定使用期限,手術室內平時可不常備,但建議所在醫院儲備一定數量的防護裝備,定期更新,一旦有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應急使用。3.9外出急救氣管插管物品準備。為手術室外COVID-19感染患者緊急氣管插管準備一套專用設備及藥品,設備帶入感染病房后不再帶出,由感染病房醫務人員進行消毒后保存。氣管插管會診前通知病房提前準備呼吸機、負壓吸引器等設備,避免出現插管結束后需要長時間使用簡易呼吸器控制呼吸,增加醫務人員暴露風險。提前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做好出現困難氣道的準備及應對措施。3.10做好演練工作。針對制定的各項應急預案至少進行一次演練操作,發現問題,查漏補缺。3.11術后復盤。如進行了COVID-19疑似或確診病例手術或緊急氣管插管,需在所有操作結束后全面復盤整個醫療過程,仔細回顧患者接送、手術期間、穿脫防護服時有無職業暴露發生,即在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參與了患者診療、護理和檢驗檢查。如有職業暴露發生,則進入醫學觀察期,即最后一次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或可疑暴露后14d,醫學觀察期間可進行相關病原檢測。如采取的防護級別恰當且醫療工作過程當中無暴露,原則上不需要進行醫學觀察。相比2003年的SARS感染,SARS-CoV-2傳染性更強,潛伏期更長,其防控工作涉及全國各等級醫療機構。COVID-19是一種呼吸道疾病,主要引起肺部炎癥改變,但其首先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因此,做好醫院和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預防醫務人員感染是重中之重。在應對此次COVID-19疫情過程中,要完善科室相關感染控制制度和設施建設,補齊制度和設施上的短板和不足,同時做好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建立完備的科室麻醉感染控制體系,不僅可為打贏此次COVID-19疫情阻擊戰奠定基礎,也可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好準備。
作者:呂云飛 徐晨 郭向陽 李天佐3 米衛東 單位:1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麻醉科手術室 2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麻醉科 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麻醉科 4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麻醉手術中心
-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術建設項目總結
- 下一篇: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