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網絡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15 03:14:06
導語:高速路網絡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網絡覆蓋。高速路沿線通常地處城郊區域,所處環境條件非常的開闊,所以基站以及車輛呈直視徑傳輸模式。TD-LTE網絡覆蓋下的車體穿透過程中,損耗設計成24dB。功率設計時,基站側的RRU發射功率在43dBm左右,終端側功率控制在23dBm左右。
2)站距選擇。高速路已經逐漸覆蓋了GSM、TD-SCDMA,為了確保高覆蓋質量,TD-LTE網絡系統中的下行電平強度以-100dBm為宜。站高集中在15至30米,在高速路沿線站距計算過程中,F頻段、站高20米,非邊界站距在1千米左右為宜,而且在布設邊界站點時,應當全面考慮重疊問題。當站距為600米左右時,現網高速路專網站距集中在500米到1000米,其中多數站點需嚴格按照TD-LTE站距建設標準,可采取共址建設方式。
3)天線調整和鄰區優化思考。對于天線調整而言,其作為覆蓋優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徑,需對天線方位角以及下傾角等因子進行優化。未來研究方便,以A基站、B基站間的高速路覆蓋優化為例,前后兩個0小區間切換失敗的成因在于覆蓋相對較差。同時考慮到B基站0小區距離高速路較近,把B基站0小區天線扇區賦形因子,從原來的65度,改成現在的33度,并且加強高速路主扇區覆蓋。TD-LTE網絡系統的鄰區自優化功能,實際上就是自優化功能,從應用效果來看,可以自動對鄰區關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進行維護,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非正常狀態下的鄰區切換,對于全面提高網絡系統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切換。在處理高速路切換問題時,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①合并技術。高速路切換問題處理過程中,采用合并技術將不同的單通道RRU有效地連在同一個BBU上,讓后將其設為相同的邏輯區。在BBU技術條件下,通過上行信道對結果進行估計,檢測送的用戶上行信號進行檢測,將不同天線的用戶上行數據信息進行合并處理。在此過程中,BBU課根據上行信號數據的接收,對下行RRU做出合理的選擇。單通道合并技術應用后,對上行鏈路數據進行有效合并,以此來提高接收增益;下行鏈路中的天線發送用戶數據選擇過程中,能夠更有效地提高下行數據接收質量,降低其他天線上的負載。對高速路覆蓋而言,合并的作用主要是拓寬覆蓋范圍和面積,減少切換次數。
②切換帶設計。實踐中可以看到,高速路網絡覆蓋過程中,沿線邊界的切換帶主要有兩種處理模式:第一種是常規鏈接,也就是說兩相鄰的區域RRU連接著一定區域范圍的天線,不能選擇耦合設備對相鄰區域引入差分信號,雖然可以實現上下行平衡,高速行駛過程中的車輛切換帶間距較短,切換失敗現非常的普遍;第二,網處理方式,補償切換帶。RRU采取單通道輸出方式,載波的最大發射功率會因此而受限,收縮下行覆蓋;每一個區域只有一路耦合入鄰區差分信號,難以形成有效的上行分集增益。在此過程中,可對切換帶進行適當的延長,這也是提高切換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徑。高速路沿線切換帶區域選擇過程中,主要有如下場景,并且根據人流情況對其進行分析。第一,布設站內切換帶。車站中的用戶流動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待進站上車的客戶,從候車室到站臺;原車中的非本站用戶,保持在車輛中的沿線進站、出站;原車內本站下車的用戶,從車內到口出站。上述區域的切換帶設置過程中,通過在站臺上增加過渡區域,過渡區域與專網拉遠配置雙向鄰區,而且過渡區域與室分區設雙向鄰區;同時,科學合理的對車站公網室分在站臺上的信號強度進行設計,經多次測試和驗證,在車站上下車時均能通過月臺過渡,以此來提高切換成功率。第二,布設路口切換帶。為避免高速路分叉口切換出現誤差,通常在叉道口位置設共小區,向外延伸,以免切換帶落在岔口附近、防止頻繁乒乓切換。第三,橋梁覆蓋、切換帶設計。對于普通的大橋橋梁而言,在橋頭兩端各建一個站點,同時配置成共小區方式;長度較長的大橋兩端,應當科學合理布設小區,并且將切換帶盡可能低布設在橋上,以避開橋頭切換。
2結束語
在TD-LTE網絡覆蓋預測過程中,應當注意三點,一是預測RS信號覆蓋性能;二是預測上行、下行控制信道覆蓋性能;三是結合業務速率評定高速路的可覆蓋區域。
作者:古明輝單位:廣東怡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計劃
- 下一篇:鄉黨委依法治理工作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