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網站建設現狀與分析

時間:2022-11-20 11:41:18

導語:中文期刊網站建設現狀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文期刊網站建設現狀與分析

摘要:科技期刊網站是科學技術成果數字化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查找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和承辦的65種中文期刊的網站,并按基本信息、投稿評審系統、論文上傳和開放獲取、擴展內容以及新媒體應用進行調查和統計分析。這些網站基本信息和基本功能健全,整體布局成熟穩定。需在論文在線優先發表和開放獲取、內容資源增強開發、新媒體融合應用方面加強網站建設。建立期刊集群平臺是提升網站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網站建設;基本信息;在線投稿評審;論文在線;開放獲取;擴展內容;新媒體應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互聯網和科技期刊逐漸融合,形成了“互聯網+科技期刊”的多種發展模式。進入21世紀,數字化平臺和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科技期刊加強網絡化建設,自建網站的數量快速增加,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3]。門戶網站是期刊樹立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作者、編者、審者和讀者交流的主要平臺,也是期刊數字化的關鍵標志。近年來,期刊數字化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將門戶網站打造成復合型多媒體學術資源平臺成為必然趨勢[4-5]。農業科技期刊作為農業信息傳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能否跟上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的高速發展,將關系到其發展前景。近幾年,農業科技期刊網站建設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但大多是探討某個期刊或某類期刊門戶網站的建設途徑和發展狀況[6-9],鮮有針對我國農業科技期刊網站建設現狀的整體調查與統計分析。中國農業科學院是我國研究領域廣、綜合實力強的農業科研單位[10]。其主辦和承辦了69種科技期刊,包括39種學術類期刊(含5種英文期刊)、27種技術類期刊、2種綜合指導類期刊和1種科普類期刊[10]。其期刊數量多、種類全,在農業期刊中影響力較高[10]。其期刊網站建設的情況代表了農業科技期刊網站發展的基本模式。可以通過中國農業科學院期刊網站了解我國農業科技期刊網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文章選取這些期刊作為調研對象,分析其網站建設現狀及發展態勢,并提出發展建議,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期刊的數字化發展帶來一定啟示,進而為我國農業科研院所期刊乃至我國農業期刊的數字化發展提供參考。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對中國農業科學院及其下屬研究所主辦和承辦的65種中文期刊,通過中國農業科學院網站(簡稱院網)資源條件板塊中出版物的期刊欄目,查找期刊及其網站,查到59種刊,其中42種刊有網址,17種刊無網址。對院網上沒有查到網站的17種期刊,再到主辦和承辦期刊的研究所網站(簡稱所網)上的相關欄目查找,查到3種刊有網址;對院網上沒有查到的6種刊在所網上查找,5種刊有網址,其中《農業大數據學報》為2019年創辦的新刊,1種刊無網址。最后通過百度搜索引擎對院網、所網上沒有查到網站的15種期刊名稱進行搜索,沒有查到期刊自己的網站。對查到網站的50種期刊的網站建設情況進行調研,調研時間為2020年2月,調研內容包括基本信息、投稿評審系統、論文上傳和開放獲取、擴展內容以及新媒體應用等。建立Excel表格,對調研的各個項目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

2中國農業科學院中文期刊網站建設情況

綜合調研情況,65種中文期刊中50種期刊(占76.9%)擁有獨立的門戶網站或掛靠于主辦或承辦單位的網站,15種期刊(占23.1%)沒有網站?,F就有網站的50種期刊的網站建設情況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其中,《果農之友》網站備案中,其調查項目按無計算。2.1期刊基本信息。門戶網站是期刊數字化宣傳的主要陣地,是向用戶提供服務的主要窗口[11]。網站首頁是期刊的初次展現,給人以直觀、深刻的印象。調研顯示,有網站的50種期刊的網站首頁內容豐富。46種刊即92%的期刊有封面照片,4種刊無封面照片。41種刊即82%的期刊列出了刊名、主管單位、主辦單位、編輯出版單位、主編、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出版周期、創刊年份、出版年、卷號和期號、定價等版權標識內容以及編輯者及其聯系方式,5種刊即10%的期刊有部分版權標識內容,4種刊無版權標識內容。46種刊即92%的期刊提供了編委會成員名單,4種刊無編委會名單。46種刊即92%的期刊有當期目次;1種刊有當期目次欄目,但無內容;3種刊無當期目次欄目。39種刊即78%的期刊有下載中心,包括版權協議、投稿須知、論文模版、相關知識等;6種刊即12%的期刊無下載中心欄目,但有下載中心相關內容;5種刊無下載中心欄目和相關內容。47種刊即94%的期刊有友情鏈接,包括上級單位、合作單位、所屬數據庫等;3種刊無友情鏈接。46種刊即92%的期刊有信息公告;1種刊有信息公告欄目,但無內容;2種刊無信息公告欄目,但有相關內容;1種刊《果農之友》無信息公告。有的期刊還有期刊獲獎照片、領導或專家題詞、科技成果介紹、專家照片及介紹、會議照片及介紹等配圖,以靜止或滾動等方式展出。2.2在線投稿評審系統。在線投稿評審系統是期刊網站的重要內容,也是期刊數字化的重要指標之一[12]。調研顯示,有網站的50種期刊,48種刊已實現網上投稿評審,占96%;2種刊《農業開發與裝備》《果農之友》無在線投稿評審系統。這些投稿評審系統雖然由不同開發商提供,但其功能基本相同,具有作者投稿、專家審稿、主編及編委審稿、編輯管理功能。極大地便利于作者投稿、查詢和修改稿件,便利于同行評審,提高了編輯的工作效率,縮短了稿件投、審、周轉和編輯加工周期。其中,29種期刊(占58%)有主編及編委審稿功能,說明其主編和編委對期刊的重視,并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刊《農業大數據學報》設有“特約編輯”功能,意味著期刊編輯工作跨出了編輯部,走向開放辦刊。2.3論文資源上傳與開放獲取。論文資源是期刊網站建設的核心部分,關乎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網站點擊率、信息傳播效率,乃至社會和經濟效益[13]。調研發現,期刊網站的論文資源有當期、過刊論文上傳和優先發表3種情況,論文上傳內容可分為期刊目次(含論文題名、作者)、論文摘要、PDF格式和HTML格式全文。開放獲取情況隨網站功能開發商和上傳論文時間有所不同。2.3.1當期上網與開放獲取有網站的50種期刊,上傳目次、摘要和全文的37種,占74%;僅上傳目次及摘要的8種,占16%;僅上傳目次的2種,占4%;未上傳論文資源的3種,占6%。上傳了論文全文的37種刊全文均為PDF格式,其中13種學術影響力大、實力強的學報如《中國農業科學》《作物學報》《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和1種新刊《農業大數據學報》還有HTML格式,占上傳全文期刊的37.8%。另外,1種刊《中國農業信息》有HTML摘要。3種刊有PDF全文位置但未上傳全文,9種刊有HTML全文位置但未上傳全文,可能是沒有時間上傳或者不具備上傳的條件。上傳了論文全文的37種期刊中,25種刊(占67.6%)公開全文,供用戶免費獲取;采用中國知網采編系統的12種刊(占32.4%)在自建網站上公布了期刊目次和論文摘要,全文需鏈接知網付費獲取。另外,2種刊《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目次、摘要不在首頁,不利于用戶快速查找和閱讀。2.3.2過刊上網與開放獲取有網站的50種期刊,42種刊(占84%)有過刊目次、摘要和PDF全文,1種刊只有過刊目次,2種刊有過刊瀏覽欄目但無內容,5種刊無過刊相關欄目。有的刊如《中國農業科學》以過刊瀏覽方式獲取過刊全文,有的刊如《中國土壤與肥料》是檢索方式獲取過刊全文。各刊的過刊內容回溯年份不盡相同,有的回溯近幾年、十幾年,有的回溯到創刊年份??赡芘c網站創建時間有關,或許是一種開放獲取策略。上傳了過刊論文全文的42種期刊中,30種刊(占71.4%)免費獲取全文,沒有閱讀限制,采用中國知網采編系統的12種刊(占28.6%)需鏈接知網付費獲取全文。和當期是37種刊有PDF全文相比,5種刊當期無全文,但過刊有全文。如《茶葉科學》過刊內容全面,有目次、摘要、PDF和HTML全文;但當期僅有目次。這種全文滯后發表的形式也是一種開放獲取策略。2.3.3在線優先發表與開放獲取在線優先發表有最新錄用和預發表兩種形式,將評審通過的論文在本刊網站上公布,取得論文首發權。公布內容包括題名、作者及其工作單位、摘要、全文。有網站的50種期刊,14種刊(占28%)最新錄用欄目各有一些內容在網上;其中,上傳全文的有7種刊:1種刊《作物學報》全文可免費下載并有唯一和持久的DOI,1種刊《棉花學報》全文可免費下載但各頁帶有水印,1種刊《園藝學報》的品種推廣類文章可免費下載,其余4種刊《畜牧獸醫學報》《中國水稻科學》《中國稻米》《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全文及《園藝學報》的其他文章不能下載,但摘要均可下載;5種刊《植物遺傳資源學報》《中國油料作物學報》《中國種業》《中國農業信息》《農業科研經濟管理》有題名、作者及其工作單位、摘要;2種刊《中國農業科學》《中國預防獸醫學報》有題名、作者。10種刊(占20%)有最新錄用欄目,但欄目內無內容。26種刊(占52%)無最新錄用欄目。1種刊《棉花學報》預發表欄目有題名、作者、全文,全文可下載、有水印;1種刊《中國種業》有預發表欄目,但內容為2012—2013年過刊全文,可下載;1種刊《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有題名、作者及其工作單位、摘要預發表;1種刊《植物遺傳資源學報》有摘要預發表;5種刊有預發表欄目但無內容;41種刊(占82%)無預發表欄目。綜合兩種在線優先發表情況,期刊對錄用論文在紙質版刊出前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線優先發表全文或部分內容。僅有2種刊(占4%)上傳全文并開放獲取;5種刊(占10%)上傳全文,但不能下載或部分論文可免費下載。8種刊(占16%)有題名、作者及其工作單位、摘要中的部分內容。35種刊(占70%)無在線優先發表欄目或有此欄目但沒有相應內容。說明期刊對在線優先發表重視不夠,或是顧慮版權和經濟效益,或是礙于工作量大無暇顧及,也可能是缺乏平臺支撐難以實現。總之,網站上論文的開放獲取程度關乎期刊和論文的學術影響力[13]。相比于紙質媒體,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易于查找。及時論文全文有利于吸引在線讀者,提高網站訪問量和論文下載量,擴大期刊影響[13];同時,論文及時在線發表,獲得首發權,保證了作者的利益。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增加了編輯工作量和期刊網絡出版費用,影響紙質期刊發行量和發行收入[14];版權保護難度大,增加了被抄襲和盜版的可能性。針對開放獲取論文的網絡傳播優勢及存在問題,期刊采取了各種不同的論文內容上傳模式和開放獲取策略,尤其是對全文在線優先發表更為謹慎。2.4擴展內容和新媒體應用。期刊網站作為一個開放的網絡信息平臺,還可以擁有相關擴展內容如論文增強信息、廣告,搭載傳播互動平臺和訂閱服務功能如微信公眾號、EmailAlert和RSS訂閱、在線訂閱和銷售、留言、在線支付等。2.4.1論文增強信息論文增強信息是紙質論文內容的擴展。借助新媒體,將與論文有關的信息如數據、圖表、資料、文獻等以附屬材料的方式在網站上,使論文更完整、更有說服力。增強信息還包括對論文評價、和作者互動等。10種刊的論文有增強信息:《中國農業科學》《作物學報》有圖表、參考文獻、相關文章、推薦閱讀鏈接及分享、評價;《中國畜牧獸醫》《中國油料作物學報》有參考文獻、相關文章鏈接及評價;《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有圖表、參考文獻、相關文章鏈接;《中國農業科技導報》《生物技術進展》設置了圖表、參考文獻鏈接但無鏈接內容,有相關文章鏈接;《農業環境科學學報》有圖表鏈接;《灌溉排水學報》有評價;《農業圖書情報》有贊。4種刊《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中國畜牧獸醫文摘》《果樹學報》用中國知網采編系統,有參考文獻鏈接和分享。其余36種刊(占72%)無增強信息。近年來,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發起了開放科學計劃(ODIS),通過ODIS碼,作者可增加語音介紹、圖片和視頻,還可以與讀者互動交流。多家期刊已加入此計劃,但調研中還未發現實質性內容展出。2.4.2廣告該文將研究論文除外的商業廣告、科技成果宣傳、新聞資訊等傳播內容統稱廣告。2種刊《中國農業科學》《畜牧獸醫學報》有廣告并鏈接廣告主網站,1種刊《農業大數據學報》有廣告圖片并鏈接大幅更多內容的版面,1種刊《中國土壤與肥料》有廣告標題但未鏈接廣告內容,2種刊《園藝學報》《中國瓜菜》有新品種介紹、求購信息等相關內容,3種刊《中國種業》《中國蔬菜》《中國稻米》有協辦單位鏈接,4種刊《中國種業》《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農業科研經濟管理》有廣告位置但無內容,38種刊(占76%)無廣告及相關內容。其中,《中國蔬菜》還有獨立網站刊登廣告,《中國瓜菜》科技成果推廣信息豐富。2.4.3傳播互動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傳播精準化、互動簡單化、建設使用便捷化等特點[15]。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技期刊開通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平臺已成為科技期刊傳播科技信息、提供便捷服務的重要工具。有網站的50種期刊,24種刊(占48%)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這些微信公眾號大多推送期刊目次、論文摘要及全文,提供稿件查詢功能,相關通知、資訊等。如:《中國農業科學》推送最新一期目錄,推送優秀文章摘要及PDF全文二維碼,解答投稿咨詢,行業最新動態及相關資訊;《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推送最新一期目錄、論文摘要、PDF和HTML全文,提供作者查稿、專家審稿及期刊相關服務;《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推送最新一期目錄、論文摘要及PDF全文二維碼,提供稿件查詢、期刊相關服務;《作物雜志》推送每期目次,點擊題名可獲取全文,提供投稿、檢索等期刊相關服務;《農業大數據學報》推送每期目錄、論文摘要、精選論文,期刊信息、會議通知等相關資訊;《中國農業科技導報》推送最新一期目次和已經發表的優秀論文摘要。調研還發現,2種刊《中國農業科學》《園藝學報》有iPad移動閱讀,2種刊《作物學報》《果樹學報》有手機報,1種刊《植物遺傳資源學報》有QQ群,1種刊《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有微信群。2.4.4訂閱服務功能數字出版時代,訂閱模式、互動方式更為多元化[16]。EmailAlert、RSS訂閱、在線訂閱等成為新的訂閱模式。網上留言、移動支付等彌補了傳統方式的不足。EmailAlert簡稱EA,是電子期刊信箱派發方式,根據EA用戶的選擇自動地向用戶信箱發送所需信息,如當期目錄、論文摘要以及基于主題或關鍵詞搜索的內容。RSS是基于XML標準的互聯網內容和集成技術,RSS服務根據用戶訂閱將最新消息即時主動發送到其桌面。用戶不訪問網站就能得到所需最新內容,節省了檢索文獻的時間。調研表明,22種刊(占44%)有EA、RSS訂閱功能。如:《中國農業科學》EA提供主題訂閱,RSS提供目錄、欄目、主題訂閱;《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EA提供當期目錄、預出版文章、關鍵詞、欄目訂閱,RSS提供最新錄用文章、下期目錄、當期目錄和欄目訂閱。另外,5種刊有網站在線訂閱和淘寶、微店銷售,1種刊注冊訂閱,3種刊手機免費訂閱。網上留言、QQ和微信留言作為電話、Email傳統互動方式的補充,避開了電話即時接通回復,又較Email快捷。移動支付彌補了銀行轉賬、郵局匯款、現金交付的不便,尤其是對審理費、訂刊費等小額款項。調研結果表明,18種刊設置了留言板,占到了有網站期刊的36%。《植物遺傳資源學報》的QQ群、《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的微信群有留言功能。沒有發現網站開通移動支付??傊?,約1/4的期刊網站上有論文增強信息、廣告等擴展內容,近1/2的期刊搭載了微信公眾平臺和EA、RSS訂閱功能,1/3的期刊設置了留言途徑,在線訂閱銷售、在線支付方面比較薄弱,新媒體應用如音頻、視頻的引入剛開始嘗試。

3期刊網站建設的建議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文期刊需加強網站建設。23.1%的期刊沒有查到網站,需盡快建立網站或提高網站顯示度;有網站的期刊需增強網站功能,尤其要加強論文在線優先發表和開放獲取策略的探索、內容資源的增強開發、新媒體技術的融合應用。3.1論文即時上網和出版格式多樣化。論文快速在線發表,利于科研成果的及時公布、傳播、應用和推廣,又利于期刊獲得首發權。調整數字出版流程,實現錄用論文在線即時發表。論文被錄用后及時編輯加工、排版校對、定稿;論文排版校對期間,每次校樣上網。整期出版后替換已的單篇論文。形成高效、開放的出版模式,使論文從投稿到出版的流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16]。單篇論文即時減緩了整期出版的工作壓力;校對稿上網,便于作者、編者、排版人員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以提高學術成果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果[16]。在條件還不成熟時,可采用錄用論文題名、摘要上網,優秀論文優先發表的方式。論文結構化HTML格式,利于移動閱讀,利于附加論文增強信息。利用XML排版技術,實現一次排版產生TXT、PDF、HTML等多種格式,多形式發表;還沒有使用XML排版的期刊,可以將已有的TXT、PDF格式轉換為HTML格式。3.2探索復合多元的開放獲取模式。開放獲取可提升期刊影響力,但會影響經濟效益[14];也有人認為單刊網站無條件免費提供全文尤其在線優先發表,存在版權隱患[6]。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和觀念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網絡用戶愿意為所需知識付費[17];另一方面,OA模式給論文帶來的學術影響力的提升主要表現在論文OA出版的早期,隨著出版時間的延長,OA和非OA論文的學術影響力慢慢趨同[18]。因此,將論文上傳至期刊網站,根據自身條件,可以全部全時免費開放全文;也可以選擇性地開放全文,采取優先、滯后、限時免費等復合多元的開放獲取策略,適當收費,權衡期刊影響力、經濟效益的關系。在線優先出版可以借鑒《作物學報》和《棉花學報》的方式,既能取得首發權,便于被傳播、引用,又利于保護版權。3.3搭載傳播互動平臺和服務功能。微信公眾號開發、維護成本較低,流行于各種移動終端,對提升期刊學術影響力有促進作用[19]。據科學網調研,80%以上的科研人員希望通過微信公眾號獲取期刊的信息[20]。科技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利用期刊原有用戶基礎,發揮微信普及率高、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的特點,凝聚更廣泛的讀者。除了鏈接網刊內容,提供更靈活的咨詢服務外;對網刊內容深度加工,抓取學科前沿和熱點,提煉單篇論文核心內容,細分、重組同類內容,形成簡短精悍、學術質量高的信息;突破網刊的局限,關注國家政策、行業動態、期刊動向,進行新穎獨特、時效性強的資訊報道。簡短活潑的優質內容激發用戶閱讀的興趣,精準可靠的實用信息吸引用戶關注;但不宜大量推送趣味性新聞和行業動態,以免打擾用戶。設置互動欄目或區域[21],對用戶開展調研,收集反饋信息,尋找不足,提高服務質量。用戶利用碎片化時間在微信平臺上初步了解,再到網站精深操作,實現從淺閱讀到深閱讀轉化。開發EA、RSS訂閱、在線支付等多種服務功能,滿足人們快速檢索和追蹤文獻、交付費用的需要。網站主頁上設置EA、RSS欄目,開通免費推送服務。用戶打開EA欄目,在期刊提供的項目中選取所需內容,輸入郵件地址,完成EA訂閱;期刊免費推送用戶所需最新信息。用戶下載、安裝RSS閱讀器,將所需內容的鏈接地址添加進去,完成訂閱;RSS自動推送新信息給訂戶,并有內容更新提醒。這樣,期刊按需推送,用戶及時獲取最新資料。相比于期刊主觀篩選用戶的強制推送,EA、RSS更精準、更能滿足用戶需要,推送內容的閱讀率更高;相比于微信,EA、RSS更適合推送深閱讀全文。期刊可進一步篩選用戶關注的相關內容,組成聚合信息,分類分別推送給EA、RSS用戶,高度滿足其需要。電子商務交易具有快速高效、雙向實時溝通、全時性的優點[21]。移動支付的普及給人們的消費帶來極大的方便,已成為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期刊網站設置收費二維碼,開通移動支付,用戶可以快速、方便地交費,有助于縮短審稿、出版和發行周期。3.4開拓擴展內容。論文增強信息使論文展示豐富的材料、鏈接廣泛的知識。數字化、網絡化為增強信息提供了平臺,結構化排版使增強信息能夠更大程度地實現。開發論文增強信息可由簡單到復雜、從內部向外部逐步進行。在內容上,首先開發作者、工作單位、材料、方法、結果、文獻等鏈接,進一步可以為論文配上文章導讀、作者訪談、評審意見、讀者評論以及評價指標等。從結構上,首先開發圖表、數據、引用文獻等內部鏈接,進一步進行相關材料、知識和文獻以及網址、Email、DOI等外部鏈接,還可以配置分享、評價等功能。鏈接文件可以是文本、照片、圖像、表格、數據集,以及音頻、視頻等。一些學術影響大、實力強的期刊,可利用其優質的學術資源積極探索,引領其他期刊發展。利用網站刊登商業廣告、宣傳科技成果、新聞資訊。網絡廣告有豐富的表現手段,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加載圖像、音頻、視頻,實時、靈活、生動,可重復、可檢索,速度快、效果好。相對于紙質媒體,網絡廣告成本低、交互性好,有鏈接廣告、浮動廣告、旗幟廣告、彈出式廣告、插圖式廣告等多種形式[22]??萍计诳W站以簡潔的鏈接廣告最適合,保持學術的嚴謹性、穩定性,對讀者干擾少。廣告豐富了網站內容,增加期刊收入;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效果更佳。加強網站資訊建設,對期刊影響力提升和產學研結合也有重要意義。3.5建立期刊網站集群平臺中國農業科學院期刊網站基本上是單刊網站,雖然有些主辦單位相同的期刊網站依托同一家公司創辦,網站風格一致,但仍是各刊編輯部運作模式。單刊運作,期刊服務內容少,服務方式單一,整體運營水平和自主良性發展能力難以有效提升[16]。建立期刊網站集群平臺,提高網站整體水平和品牌影響力。聚集出版資源,各刊發揮所長、優勢互補、借力發展。提升數字出版水平,優化出版內容和全文開放策略。加快應用新媒體技術,提升在線服務水平。優勢期刊起帶動作用,各刊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聚合各刊品牌力量,強化整體品牌形象,產生更大的傳播效果和更深的影響力。建立期刊網站集群平臺,還有利于保護版權,防控假冒網站。

4結語

此次調研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及其下屬研究所主辦和承辦的中文期刊,是國內農業領域影響力高、類型全的期刊群,其網站基本信息較為健全、投稿評審系統基本普及、已全文上網率較高。還需在以下幾方面加強網站建設:根據各刊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論文在線優先發表和全文開放獲取策略;對內容資源深度挖掘和擴展,提高網站顯示度;借助新媒體技術,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建立期刊網站集群平臺,發揮各刊優勢和集群效應,樹立整體品牌形象。提高網站建設質量,需要管理人員能夠了解現狀、預見前景,提供政策支持;編輯要突破傳統思維,提升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掌控能力,加強信息感知和集成技能;還依賴于具有高數字化水平的作者、審者隊伍;依賴于網絡平臺和數字出版技術的換代升級。無論出版載體如何變化、出版技術如何更新,內容生產始終是科技期刊的核心工作。堅持內容質量把控,媒體和技術為內容服務,建設高質量的農業科技期刊網站。

作者:單秀枝 賈碩 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