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風建設方法研究

時間:2022-12-27 10:14:10

導語:研究生學風建設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學風建設方法研究

摘要:學風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和精髓,是學校的“精、氣、神”。一所學校學風建設好,學生就有朝氣、進取心和求知欲,老師就會把精力投入到科研與教學,熱愛科學研究,學校管理風氣也會風清氣正。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迅猛發展,體量迅速擴大,原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研究生管理制度現在正進行著深刻的調整,現代研究生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在這種大背景下,研究生學風建設面臨這新形勢和新挑戰。在現代研究生管理制度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學風建設模式非常關鍵也十分必要。

關鍵詞:研究生;學風;管理

一、研究生學風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高考入取率從5%遞增到2015年的74.3%,2015年高考毛入學率達到40%,高等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這一數據的劇烈變化按照馬丁•特羅的理論理解,即當毛入學率超過15%時,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入了大眾化教育的發展階段。2016年4月7日的首份《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指出,預計到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50%,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其中,一直被大家認為是精英教育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從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開始,已從10708人增長到2016年的51.7萬人,入取比例約29%。由此推算,到2019年我國研究生毛入學率也將達到馬丁•特羅理論中所劃定的15%。屆時,按照此理論,研究生教育也將跨入大眾化教育的發展階段,研究生學風建設將面對這種形式變化的挑戰。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數劇增,對應的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深刻變革。隨著高校畢業生分配制度取消,研究生畢業生也在失去精英群體的光環。據統計,在本科生畢業時,有30%的同學為了逃避現實就業的壓力,選擇了考研;21%的同學因為學歷需求而選擇考研(其中在職考生居多)。在此背景下,研究生群體顯現出了其群體構成復雜,攻讀學位目的復雜,學習科研動機復雜的特點。

二、研究生學風建設面臨的新問題

近些年來,學風建設已成為各個高校構建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是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大張旗鼓的學風建設在校園中起到的作用不夠明顯,對于研究生群體來講,其影響性就更為薄弱。在研究生層面,研究生群體年紀較大,在職研究生所占比例甚至超過了應屆本科畢業生,以某高校調查為例,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職研究生比例超過了應屆本科畢業生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57%和51%,在法學院、馬列學院跨專業學習的研究生占到了20%和30%,上述兩項統計,在文學院也達到了30%和42%。研究生普遍出現不懂得用科學方法、科研方法學習,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所學知識結構不科學,學習動機模糊,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學習主動性等特點。還出現曠課、遲到、甚至考試作弊以及論文造假等現象。有的研究生生活壓力較大整天忙于做兼職、找工作、交朋友。也有的研究生坐在大學這個“保溫箱”里揮霍著父母的金錢,消耗著國家的教育資源,沉淪著自己的青春。相對于本科生,研究生生活在更加自由的一個空間,對于很多意志力薄弱,缺乏理想信念的人來說就更容易荒廢學業,虛度寶貴的青春年華。以上研究生的種種問題可以總結為:校園求學生活無目的、專業學習無激情、對學術成果無追求和對前途迷茫無自信。在教師層面,迅速擴大的在校人數也使高校教師的數量短時間內迅速增加,一些高校教師也表現出治學不嚴,業務能力與素質不高,責任心差與教學水平難以滿足學生需要的特點。同時市場經濟的影響也顯而易見,個別教師貪戀名利,事務繁忙,不專心教學科研,再加之科技進步迅速,知識更新迅猛,如果教師不能緊跟科技發展的脈搏,所教授的知識與社會需求相脫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愿景。還有一些教師只重視能帶來資金利益的科研項目,項目沒有技術含量,多種原因導致教育質量下滑、科研教學效率低下,使接受教育的研究生失去聽課動力。教師存在的問題可以表現為:教學科研不能兼顧、行政職責與導師職責不能兼顧和科研方向與學生長不能兼顧。在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層面,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就是在一個學校范圍內也很難做到步調一致,部門都各說各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系統。同時我國高校的許多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教材體系以及管理觀念的更新速度不能與現在高等教育現有局面相匹配。這些現象的產生,為研究生學風建設提出了新問題和新挑戰。

三、研究生學風問題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

我國在市場經濟的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種經濟發展不斷滿足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時,社會對經濟的高度關注也深刻影響了在校研究生,由于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如“權利、金錢”直接沖擊著在象牙塔中的研究生群體,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使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

(二)高等教育研究生環境

研究生教育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課程學習階段,在這一學習階段研究生要達到高校培養計劃中修訂的學分,導致研究生在這一階段只關心學分,重結果而忽略過程;第二階段是撰寫論文階段,在這一階段,研究生一般用一年的時間完成論文的撰寫工作,撰寫論文是一個嚴謹的科學研究過程,有些課題研究起來復雜,一年時間內很難完成,而學生又面臨著就業的壓力,所以學生急于求成,造成論文水平參差不齊,質量下降,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更有甚者一些研究生為了按時完成論文而喪失學術道德的基本要求,抄襲造假現象時有發生,這為學風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

高校制定的研究生培養計劃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合理,考評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造成學風建設很難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高效聯動機制。同時存在著對導師篩選不嚴,要求不嚴格等問題,部分導師所帶學生過多,也使“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制度很難落實。這個因素也制約了學風建設的進展。

(四)研究生學生群體的復雜性

研究生群體年紀都較大,一般在24歲以上,有些是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員,有些已經為人父母,研究生群體人員構成復雜,學習的動機復雜,價值取向復雜,對所學課程的需求復雜,甚至有些研究生只是為了逃避嚴峻的本科就業形勢而選擇讀研究生,有些只是為了獲取學位而讀研究生。這些復雜的因素使學風建設開展的有效性難度加大。

四、探究高校研究生學風建設的方法,構建行之有效的科學體系

對于研究生學風建設要“治標治本”雙管齊下,治標就是嚴管理,治本就是優化制度和重視教育。

(一)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首先“治標”

所謂治標即嚴管理。如:加強對研究生課堂的管理,不給研究生逃課留下空間,使其上課出勤率直接與考試掛鉤;加強對研究生任課教師的管理,對于研究生的任課教師要加強監督,要確保自己的授課時間和質量,不能隨意調串課,對于教學事故的認定要堅決果斷;加強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指導的考核,使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第一責任人作用充分發揮;嚴抓考風考紀,對于考試違紀、論文抄襲等事件的處理要堅決果斷,不給學生留下一絲僥幸心理。這些辦法對于研究生的學風建設有著治標的作用。

(二)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重在“治本”

所謂治本就是優化制度、重視教育,在研究生群體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尚,使研究生發自內心的熱愛科學研究,主動摒棄弄虛作假,養成科學的學習觀,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研究生的求知欲、上進心。要實現這個目標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法。首先,在研究生入學伊始,充分開展學術道德教育,聘請各領域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講述成才、成長事跡,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教育并樹立起成長成才的目標,看清自己的前進方向。聘請在校的優秀研究生講述學習、科研心得,聆聽身邊的故事從而受到啟發。消除研究生對科研的距離感,分享師哥師姐在科研路上取得的成就感。激發研究生自我求知與自我創新。其次,優化各項獎勵制度。在制定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以及國家助學金評審細則時,充分的考慮到政策導向作用,使評獎、評優指標清晰合理,使研究生各項獎學金政策真正成為其成長成才的保障,同時也是研究生科研學習努力的方向標。優秀的獎助政策能使研究生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帶來的自我成就感,使學生在沒有生活顧慮的情況下,積極投入到學習科研中,自覺形成良好學風。再次,讓研究生充分參與到導師科研以及各項校內外科技比賽中來,讓研究生在參與科研項目和比賽項目的同時,體會到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識轉化為科研實物成果的喜悅,搭建研究生所掌握的科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力之間的橋梁,這能很好地提升研究生熱愛科學研究的熱情,在研究生階段體會到自我社會價值的實現,為學風建設增加原動力。

五、結語

國家的建設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高等學校是人才最重要的培養基地。高校研究生學風建設的方法要想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使學風建設的各項措施成為一個有機的科學體系。領導的作風,行政的政風,教師的教風以及學生的學風這四個方面相互影響,形成一種自制文化,形成學風建設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要實現制度科學健全、組織保障有力、教師理念先進和學生積極進取。只有堅持不懈的開展學風建設,才能使其不斷地、有效地發揮作用,使學風建設真正的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隨著黨的十八大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學風建設也會不斷地呈現出其在培養高端人才時的關鍵作用,更加完備的學風建設體系將逐步被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探索實踐。

作者:趙肖楠 尚永吉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參考文獻: 

[1]徐婷.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方法體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

[2]王憲平.高校學風建設的反思與對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7).

[3]汪風濤.關于構建高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的若干思考[J].經濟師,2006(5).

[4]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機構招生形勢與招生策略分析報告[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