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研究
時間:2022-03-30 09:02:39
導語: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背景與意義
端正的科學道德和良好的學風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研究生培養的寶貴財富和重大教育資源。科學道德是研究生作為基層科研工作人員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范,是保證研究生科學研究的根基,學風建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研究生學習與管理穩定發展的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開章明義地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1],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生教育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渠道,是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主力軍,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任務。“育人為本,德育為先”[1],加強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有利于營造良好育人環境,提高研究生素質,扭轉社會不良風氣,“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服務”。
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問題溯源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的運動變化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從研究生培養管理模式與研究生學習發展外部環境的角度進行分析,引發問題的內因主要有擴招的負面作用、研究生教育管理機制落后,外因主要有學術腐敗的影響、社會導向出現偏差。
(一)研究生擴招的負面作用。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快速擴張與研究生教育資源與理念的滯后是造成研究生道德與學風問題頻發的根源。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下達2016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通知》,2016年研究生招生計劃為51.7萬人,與2015年相比增幅達到4.4%,相較于2006年之前的爆發式增長已趨緩,標志著研究生教育已基本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過渡,也導致了研究生個人素質相對下降[2]。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機制落后。研究生教育管理機制落后有著深厚的歷史原因,作為西學的舶來品,科學的功利化和工具化思想一直根深蒂固,科學共同體的自主性不強,缺乏自我監督完善管理的機制和傳統,教育管理機制最直接的表現是監督機制薄弱,誠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社會導向出現偏差?!安皇且庾R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3]當科學作為一種盈利手段時,更多的人真正關注的只是個人的利弊得失。在就業壓力的影響下,部分研究生選擇讀碩讀博是逃避就業的權益之計,最終目標依舊是以個人經濟利益為中心的高薪水的滿意工作,導致部分研究生自律意識淡漠,不懂得尊重、珍惜他人的學術成果。
三、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現狀分析
由于內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現階段研究生的教育與培養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一)缺少管理,放任自流?,F階段研究生教育多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的用心程度直接影響研究生科學道德的素養和學風建設的認知。除了入學教育和畢業論文檢查,鮮有學?;驅W院層面上的教育管理,這種盲目的放任自流還未脫離精英教育的管理方式,良莠不齊的個人素質和缺乏有效的引導監管直接導致研究生科學道德降低。即使在遇到相關負面問題時,部分研究生也因為缺少認知而僅僅停留在“想當然”的狀態。
(二)急功近利,缺乏創新。在高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物質引誘使得部分研究生不能潛心致學,對于學術僅僅停留在蜻蜓點水階段,追求“短、平、快”,不能夠靜下心來打基礎,殊不知任何創新如果忽略傳統的地位,就難免頭重腳輕根底淺,于己于社會均無益。
(三)重量輕質,重學輕德。由于獎勵政策和社會認可的偏差,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更多的是數量而非質量的認同,同樣兩位者,被更多看重的是發表數量而非影響因子,這一導向下“短、平、快”似乎更容易得到回報,這極大地影響到了研究生的科學道德和學風。此外由于缺少對研究生合理的評價標準,且評價過程更側重于顯性的成果評價而非隱性的道德評價,這種導向直接導致學生認為科研道德和學風建設全憑自覺,可有可無。
四、推進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路徑
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內外標本兼治,需要外部硬環境和內部軟環境的綜合治理。
(一)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思想教育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是提高研究生認知水平的先決條件,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變“一育一查”(入學教育、畢業論文檢查)為平時工作,做到新媒體教育、模范事跡表率、典型案例警示的思想引導工作,旗幟鮮明地講清楚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理論、觀點和主張,在研究生內部開展學習、討論、激辯的活動,逐步建立起“了解———感受———信仰”的思想建設過程。
(二)規范制度建設,嚴懲違反規范學生。跟進有效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建設,既不能盲目認為研究生都具有較高的思想層次,把他們當做教師來對待,也不能簡單采用本科生的教育模式,而應當針對研究生群體,建立“人員自律———高校監督———社會輿論監督”三位一體的制度建設。對少勞多得的學術造假行為不能學術仁慈,得過且過,對于性質惡劣的科學道德需要上升到法律層面,向社會公示,起到廣泛警示作用,把事情落在平時,增強研究生科學認知和明辨是非能力,總結教育大于懲戒工作。
(三)改革培養模式,建立差別評價標準。評價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指揮棒”,創新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堅持多元需求的人才培養機制,把握差別評價標準,才能更好地適宜于大眾化研究生教育現狀。通過產學研聯合,培養適宜于不同階段的研究生類型。同時在評價標準中,避免“好學生全占,一般生沒有”的“馬太效應”,減少因為盲目趨利而導致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大助學金比例,減少因為經濟因素而導致的盲目“三助”。
(四)抓好“三支隊伍”,建立“教”“學”聯動機制。抓好教師隊伍、學生工作隊伍、學生黨員與學生干部隊伍,發揮教師監督、朋輩影響的重要作用。研究生的主要交往對象就是教師與學生,增強相互的影響力,實現相互監督、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實現雙贏的目的。五、結語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形式,應當充分認識到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核心,也是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關鍵。針對現有問題,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思想教育建設;規范制度建設,嚴懲違反規范學生;改革培養模式,建立差別評價標準;加強師德示范,提高導師指導水平;抓好“三支隊伍”,建立“教”“學“聯動機制,為發展科學事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賈蓉 單位:江南大學
參考文獻:
[1]袁貴仁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訪黨的十八大代表、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4~8
[2]張瑩,毛海波.應加強研究生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J].文學教育,2012,10:81
[3]王勛,唐翔.多平臺推進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2:96~98
- 上一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風建設探索
- 下一篇:高職院??记跀祿y計對學風建設的促進作用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