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建設對學風建設的影響
時間:2022-01-11 10:04:31
導語:社團建設對學風建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代高校社團作為大學生日常活動的一個重要載體,其重要作用已經非常凸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職學生思想活躍,他們的關注點不再主要放在學習方面。作為新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必須開始探索著運用像學生社團活動這樣新的文化載體,來達到推進高校學風建設的目的,以此使學生對社團的需求逐漸從普通的活動參與提升到文化升華的需要,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一、社團文化的含義及高校社團文化的特征
(一)社團文化的含義。高校大學生社團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自發自主并且在在長期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社團是一種群體文化,種類繁多,形式各樣,同學們通過社團文活動這一載體表現出來,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種非正式組織。(二)高校社團文化的特征。1.自發自治性。高職學生相對本科學生來說,其學習力較低,對于學習沒有強大的欲望,比較重視自身的興趣發展,他們的群體意識較強,天生便擁有一種融入群體的渴望。高校社團就是有興趣愛好一致的同學組成自發的組織,社團活動也是基于學生的共同目標開展的,如他們能在社團學到許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更早的積累社會實踐的寶貴經驗,不僅對自身實踐能力提升有好處,更堅定了自身目標和追求,擴大自己的交際圈的同時,更是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其自治性也比較凸顯。2.目標一致性。加入社團的大學生一般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和興趣,他們自立意識、競爭意識、實踐意識都普遍增強,能夠積極參與各類社團活動。他們的社團領導人一般都是學習成績優秀、組織能力較強、威信較高的學生,領導人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與社團成員目標一致。因此,社團經過一定時間的經營,文化底蘊深厚,成員們都比較自律,一屆屆很好的傳承。3.教育與娛樂為一體。社團活動是學生在校的第二課堂,社團和教學課堂不同之處就在于它還具有娛樂性,是發揮自身興趣的重要陣地。社團成員能夠自由的發揮自身特長,能在非常放松的狀態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使自己的身心都得到很好的舒展,最大限度的娛樂自己,從而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克服來自學習上的壓力。有的同學經過社團的訓練,在個人能力和技能學習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有很多同學畢業后從事就是與社團相關的工作。
二、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現狀
隨著當代高校建設速度的加快,高校招生體制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高職教育,由于生源數量的下降,高職競爭愈發激烈,目前招生體制已不再是單一的傳統高考,而是由提前單招、對口單招、中職注冊、普高注冊等多種并存的局面,高職生源質量下降成為必然趨勢,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也收到一定的阻力。(一)學生心態浮躁,學習積極性不高。大數據時代,學生通過手機就能輕松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外界社會一些不良的價值觀漸漸腐蝕著學生的內心。大學生的價值觀尚未成型,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投機取巧等現象使學生心態變得浮躁。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沒考上本科,本身就不自信,加上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價值觀難免出現偏差,導致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的阻力較大。加上生源本身質量低,相當一部分同學的目標只想拿畢業證書,對于真正學到什么知識根本不在乎。更有一部分同學聽信“讀書無用論”的輿論,覺得為了文憑浪費的時間太多,還不如及時享樂。因此,出現一些學生平時根本不去課堂,依靠考前突擊或者考試作弊等方法過關的現象,給學風建設以很大沖擊。還有部分同學雖然熱愛本專業,但上課玩游戲、睡覺的現象比比皆是,更不愿意課后與老師有深入交流。(二)教師教學吸引力不足,學校管理體制不科學。高職院校的教育以專業教育為主,沒有升學壓力,老師的教學壓力相對輕松,沒有特別的考核和競爭,教師更不用為學生的生源和就業操心,這就造成了大多教師只關心自身的發展———職稱或職位的晉升,而忽視了教學能力的提升。加上學生本身學習熱情不高,有些教師認為自己辛苦備課,反正學生都不愿意學,上課玩手機、睡覺等情況澆滅了教師教學的大半熱情,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老師在學生心中也失去了良好的形象。另外,在高職院校在管理方面也有很多不科學的方面,由于部分高職院校是由原來的普通中專升格或合并而成的,因此,院領導對于學院定位發展、專業建設、行政人員配備等方面花了主要精力去管理,對于學風建設不夠重視,如學生教室環境、圖書館資料、優秀老師引進等問題上缺乏必要的、系統的、有效的措施。加上學校周邊大量網吧、兼職廣告也嚴重干擾了學生學習的專注,嚴重影響了學校的學風建設。(三)家庭對學生期望值降低,學生動力不足。學生到了高職階段,學習習慣基本已經成型,相關資料顯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之深,大于一切其他因素。不好的社會輿論導致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高職院校就是一個大孩子的“托兒所”,對于孩子過于寵溺,只要保證自己孩子在校不鬧事,人身安全受到保障,至于能學到什么知識都是次要的;他們認為孩子上高職不是什么增光添彩的事,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能順利拿到畢業證就可以了。在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學生更是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厭學情緒增加,學生之間又相互影響,久而久之勢必影響到學校的學習氛圍。此外有些家長的就業觀念也出現了偏差,認為學校學到的知識將來在工作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家里可以給他安排更好的工作,導致學生既不重視專業學習,動手能力也不強。還有些學生所學專業是家長定的,自己完全沒有興趣,厭學情緒嚴重,覺得家長對不起他,以后找工作和生活都指望家長解決。這些現象都對校園學習風氣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三、學生社團在推進高職院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
(一)社團活動可以將其積極的文化滲透到學風建設中。社團活動是學生發揮自我才能的重要平臺,各個社團都具有其不同的文化,在這種活動的激勵下,社團成員漸漸形成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驅動力,參加活動也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很多學生對社團的熱愛逐漸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于課堂學習的熱情和專業的興趣隨之提升。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興趣慢慢提升,從課堂的熱愛到社團的專研,逐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帶動整個學校的學風建設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二)社團文化能為推進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社團文化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社團文化有利于更好的為學校學風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如以專業為主題的社團,使學生在專業方面的學習不在局限于課堂,而是通過活動的形式來展現,特別是一些動手要求高的技能型專業,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掀起學習熱潮,引領積極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些社團都有獨特的社團目標,各個目標穿插在平時社團生活中,指引著每個成員完成相應任務,達到既定目標,這樣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三)社團制度能增強學生責任意識、自律意識。每個社團的成立都有它規定的一些制度,這些制度是自發形成的一種約束力。社團成員會自覺將這種意識規范來制約自己的各項行為,這種特定的理念和價值取向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同時,還能夠形成一種對各個成員進行監督的社團輿論,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自律性,更好的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久而久之,這種深入人心的制度能使學生增強自律意識,提高對課堂學習的尊重,認識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帶動良好的學習氣氛。
參考文獻:
[1]高竟玉.高職學風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職教論壇,2011(29):89-90,93.
[2]賈新華.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問題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96-98.
[3]曾慶發.王晶晶.論高校社團文化的德育功能[J].經濟師,2007(9):135-136.
[4]昭滔.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現狀及其對策分析[J].社團管理研究,2014(10):49-51.
作者:蔣文賢 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風建設探究
- 下一篇:高職院校學風建設與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