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新生學風建設探究

時間:2022-08-18 03:24:06

導語:理工科高校新生學風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工科高校新生學風建設探究

【摘要】學風建設是高校中心工作之一,是高校建構先進學校文化、創造良好學習風氣的過程,是高校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地集中體現。新生始入大學校園,難免存在困惑與迷茫、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與學習方法不恰當等問題。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抓手,以班風營造、教師隊伍建設和朋輩引領途徑,形成學生、家庭與學校三方協同的工作方法來加強高校新生學風建設。

【關鍵詞】理工科高校;新生;學風建設

一、高校新生學風建設的重要性

學風,可以理解為一所學校內的學生的學習風氣,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精神風貌,是學生在校園中經過長期教育和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影響逐步形成的行為風尚,集中體現了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由此可知,學風建設既是高校建設發展的基礎,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條件。幫助大一新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樹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將會對其接下來的大學生活產生利好影響,持續地抓好新生學風建設工作,將最終提升學校的整體學風,對高校學風建設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大學一年級是大學生的適應期與過渡期,也是大學生明確發展方向,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期。一方面,新生容易在適應期中陷入各種“綜合癥”。在學習方面主要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強,學習動力不足,學習不得法。作為理工科院校,此時正是專業課程的基礎階段,專業課難度大,課程間的知識聯系密切,若在此階段沒把專業基礎課學好,到高年級時,就會出現“學習困難”現象。另一方面,新生在此階段可塑性最強,正如大學時期“第一粒扣子”,若能加以正確引導學生,幫助新生端正學習態度、確立發展方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打好學習基礎,不僅對他們學習高年級階段專業課程有利,而且也為日后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新生學風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高?;A建設得到很大的改善,為學生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當前高校整體學風是好的,大多數大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大學時光和有利條件不斷積累知識,充實自己。但是,確有不少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受各種因素影響,不同程度地在學風上存在一些問題。(一)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的局限于追求個人實際利益。根據已收回的“學風建設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4850份樣本中,94.35%的學生認為大學的發展目標是“為實現個人目標做準備”和“掌握一技之長”,由此可知,學生價值趨向于實用主義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功利性明顯。當前是信息爆炸時代,學生課余生活“過分”豐富,新生自制力不足,學生精力旁移嚴重,根據問卷顯示,全身心地學習專業知識學生僅占比28.8%,精力對半用于專業學習和課外活動上的學生占比58%,還有13.2%的學生精力完全沒有放在學習上,大量精力分散導致學習目標的缺失或偏頗,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努力學習的程度。此外,在高中的高壓過后,有些學生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實現了高階段性的學習目標,但進入大學后沒能及時樹立新的學習目標,導致目標斷層,開始報復性的揮霍大學時光,沉溺于網絡游戲、同學社交、談戀愛、兼職等等。(二)缺乏自我規劃,兩極分化嚴重。絕大部分學生在大學前都由父母照顧飲食起居,父母與老師共同督促學習,高中生活就是學校和家兩點一線,并沒有學習過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活,一直習慣“他律”,而非自律,幾乎沒有自己規劃學習和生活的經歷。相對寬松的大學管理方式下,缺乏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能力的新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不認真聽講、睡懶覺、遲到、早退、曠課、抄襲他人作業的現象。甚至有些新生產生了“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思想。同時,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大部分學生刻苦鉆研,發奮努力,成績優異;部分學生學習紀律松懈、意志消沉、不思進取導致考試不及格和作弊人數不斷上升。因為沒有“扣好第一??圩印?,許多學生落下的功課越來越多,最終積重難返,甚至被勒令退學。(三)缺乏學習興趣。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絕大部分高中生都能上大學,高等教育門檻降低,部分新生學習的原發性訴求降低,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不強;大量擴招后,對教師的需求激增,一些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缺乏教學技巧,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同時,有一定體量的新生不是第一志愿被錄取,而是調劑錄取,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認為不好的專業才會招不滿能夠接受調劑,學習興趣很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把被動變為主動,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學習中學生才能做到有學有問,而不是只學不問,更不是不學不問。因此,學習興趣極大影響了優良學風的養成。(四)受不良思潮影響。隨著我國開放程度逐漸提升,有很多思潮涌入,當代青年社會閱歷不足,不能夠正確辨別,“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有些新生受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上大學的初衷就是混個文憑,表現出“60分萬歲,61分浪費”的消極思想。還有些新生不會平衡時間,忙于社團、協會等校園活動,從而耽誤了專業學習,往往考試前才“臨陣磨槍”,草草地應付考試,只求考試通過,不求真正掌握知識。

三、新生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客觀環境改變如地域差異、學校硬件條件、學校所在地氣候等客觀因素很難進行改變,不斷完善學風建設機制是提升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經過長期觀察、走訪,結合基層工作經驗,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于學風建設,提出了幾點措施與建議。(一)持續深化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的學風建設。要想做學問,先學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做人是基礎、是本質、是做學問的前提,做學問是在做人基礎之上的升華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大學生品格、修養,它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它的使命是“立德樹人”。高校學風建設則是幫助大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思維和方法,它的根本在于教人學會做學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風建設工作具有道路指引的作用。學校要加強新生入學教育,開展入學適應性教育活動;開展思想素質提升教育活動;開展高校、學科認知教育活動;開展成長成才教育活動。抓好入學教育的關鍵節點,適時幫助新生了解學科構架,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樹立遠大理想,為他們的成長成才奠定良好外部環境基礎。(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個體培育引導。良好的師風是形成優良學風的先決條件。輔導員和專業教師隊伍一方面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教學科研水平,激發學生學習樂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率先垂范,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另一方面要著眼于充分發揮教師黨員的引領示范和先鋒帶頭作用,老教師帶新教師,形成優良師風,教師言傳身教學生,以師風促學風。在新生的學風建設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特性,給予新生更多的耐心,根據學生個體特點進行對應教育,重視個體的引導,對于學習興趣不足、學習動機不端正、學習不得法的同學要及時引導,使其回到正確的軌道。(三)抓好班級(團支部)建設,以班風促學風。學校要把新生學風建設工作前置,抓住入學季這一關鍵時間節點,幫新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樱寻囡L建設放在軍訓期間,以班風促學風。新生班主任要深入軍訓場,依托軍訓對學生進行規矩、紀律的教育,同時觀察了解學生,尋找合適的班團干部,配齊配強班干部隊伍,進而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為形成良好的班風打下基礎。明確共青團在第二課堂中的重要作用,為了抓好學風建設,發揮班級團支部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堅力量,合理安排校園文化活動,凝練班級文化,促班風,促學風。通過新生團支部風采大賽、迎新晚會、新生籃球賽等文體活動凝練團結、友愛、守紀律、愛學習的班風,督促新生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以班風促學風,將班級(團支部)建設和學風建設有機融合在一起,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推動作用。(四)發揮朋輩引領作用,以“頭雁”促學風。學??梢赃x拔高年級優秀學生黨員擔任副班主任,鼓勵副班主任根據班級自身特點,創新班級管理方式,從而構建形式各樣、特色鮮明的班集體。學生副班主任帶領班集體進行“班級立項建設”,推動班級學風建設,并根據年級特點,制定分層次分主題的專題培訓計劃,以建筑類專業為例,大一新生開展手繪培訓,大二學生進行軟件學習,大三學生進行考研專題經驗交流,大四學生開展實習經驗交流,大五學生的就業知識講座,針對每個年級的不同需求,組織開展不同專題教育。開展朋輩引領工作要以學生黨支部為主體,發揮優秀學生黨員的榜樣力量,組織新生積極分子接待、考研經驗交流、競賽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擺脫不良思潮的影響。他們以言傳和身教相結合的形式,將高年級形成的良學風傳承給低年級的學生,做好學風建設傳幫帶工作,幫助新生尋找學習方法,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發揮“頭雁”的作用,帶動新生、引導新生形成優良學風。(五)善用網絡平臺,引入家長協作的學風建設機制。學風的建設離不開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家長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學校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抓住入學時利家長陪同報到的時機加強與家長建立聯系。同時,注意留存新生家長的聯系方式,方便日后的溝通,并召開家長見面會,與家長加強交流,盡可能了解每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校還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和新媒體,一方面建立新生家長群,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能夠及時掌握新生在校情況;另一方面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學生教育相關信息,讓家長了解學校工作情況。讓家長參與到大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幫助學生更好完成學業。

四、小結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曾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大學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而大學一年級則是這一轉折點的開端,尤為重要。新生學風建設是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國家、社會以及家庭的影響,需要各界協同合作,為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唐學學.以黨建工作促學風建設機制研究——以西安培華學院為例[J].智庫時代,2020(03):21-22.

[2]徐時,李治.新時工科高校學風建設體系和機制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9):25-26.

[3]王珊,曹玲.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180.

[4]高俊珊,李攻明,馬丙云,丁國新.加強大一學生學風建設的探索[J].廣州化工,2014,42(02):168-169.

[5]趙大鵬,高娜.關于當代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6(06):29-30.

作者:佟若怡 袁永峰 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