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11 04:38:47
導語: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觀望者多,開展服務者少
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抱著觀望態度,能堅持為社會讀者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少之又少。高校圖書館不同程度實行對外開放的僅占5%,有61%以上的圖書館并未打算向社會開放。遼寧省36所高校當中,超過一半以上的圖書館沒有開展任何形式的社會服務。2006年信陽師范學院圖書館宣布向市民開放,這一消息被數十家報刊及相關網站予以報道,曾經轟動一時,足見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還屬稀罕事兒。2013年底,筆者通過瀏覽圖書館主頁、電話咨詢及與館長交談等方式,對陜西省10個地方院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過調查,僅有3家對外辦理了少量的“閱覽證”(辦證者多為關系戶),有一家曾參與過政府組織的臨時信息咨詢活動,其余60%的圖書館均未開展過任何形式的新農村建設服務工作。
1.2服務方式單一,層次偏低
從為數不多的地方高校圖書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情況來看,方式單一,層次不高。河北省某地方高校圖書館跨出校門為農民朋友提供服務,但也只是幫助農家書屋管理員科學有效地管理圖書,有的圖書館只是向學校周邊的農村或本校大學生實習點所在地辦理少量的“閱覽證”。至于高校圖書館要在較大范圍內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信息服務和智力支持,對廣大農民朋友進行職業技術培訓等,目前還只是高校圖書館界一些學者的設想而已,要全面付諸實施還有很大的困難。
1.3服務時間短,后續性差
通過調查,許多地方高校圖書館長期以來只注重服務于本校的教學、科研工作,能用于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時間十分有限。目前,在面向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地方高校圖書館中,大多數只是允許持證者來館閱讀,對圖書外借則有嚴格規定。較大范圍的社會服務也停留在利用少量的周末時間和個別節假日向部分社會讀者開展閱覽服務,有的圖書館對外服務特別是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只是走走過場,搞過“啟動儀式”后便再無下文。
2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瓶頸
2.1缺乏相關制度保障
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或一定的規格。要使高校圖書館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僅僅靠提倡或者一般性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要有可行的制度予以保證。眾所周知,目前在高校圖書館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最直接、最有權威的依據是2002年教育部修訂頒布的《普通高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中提到的“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算是“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顯然只是一種籠統的號召式的提法,很難促使高校圖書館能夠開展大范圍的社會服務,特別是難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持續性服務。全國高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曾就推動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工作召開了多次會議,比如2009年在廣州召開的以“服務社會:大學圖書館的時代使命”為主題的“全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學術研討會”等,雖然能使大多數參會者對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其實際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2缺乏信息需求拉動
我國實施新農村建設以來,在短短的十年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修通村公路、搞移民安居、建沼氣工程等,著實改變了廣大農村的面貌,使眾多農民朋友得到了實惠。但要實現“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一愿景,還要走很長的路。從目前大范圍農村情況來看,生產力水平仍然處于非常低的狀況,產業發展依然十分落后。就拿農民的收入來源渠道說,雖然近幾年農民的人均收入逐年遞增,并且2010年增幅首次超過了城市,但大量農民的收入并不是依靠技術、經營得來的,而是靠外出打工甚或出賣苦力掙來的。筆者曾對商洛市某村村民勞動力情況做過調查(2013年),20~50歲年齡段的83%的人長年在外打工,以建筑業、采礦業為主;51~65歲年齡段的70%的人主要是在本村及周邊從事一些諸如修路、蓋房的活計,同時兼顧家里的農耕產業。很顯然,這些勞動群體所從事的勞動技術含量低,他們對知識、信息的需求意識不強,對提高技能的要求不迫切,圖書館服務對于他們來說似乎可有可無。
2.3缺乏奉獻精神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一直都是局限于圍墻之內,對于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問題,不少高校管理層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高校圖書館就是為本校師生服務,服務地方、服務新農村建設理應由地方圖書館承擔。另外,從高校圖書館自身來講,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讀者人數增加,圖書館為本校師生服務已顯力不從心,如果再向社會開放,勢必會給圖書館增加壓力,給管理帶來難度。因此,圖書館的一些管理者和一些職工更是持著“各掃門前雪”的態度,認為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是做秀。即使上有政策,他們也會有對策,何況現在也只是提倡而已。本位主義思想加上奉獻精神的缺失必然導致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服務新農村建設工作舉步維艱。
3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策略
3.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是前提
3.1.1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是發達國家早已推行的做法。在美國,高校圖書館被讀者稱為大學里的公共圖書館,任何人都可以自帶書包進圖書館看書復印;日本已有80%的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圖書館多年來一直接待校外讀者,社會服務量與校內服務量分別為40%和60%。
3.1.2高校圖書館服務農村是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優良傳統。解放初期,為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水平,國家開展了掃除文盲、倡導讀書活動。許多大學圖書館紛紛響應,積極開展對外閱讀服務工作,同時還積極投身全民特別是農民的知識普及和文化掃盲服務,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3.1.3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近年來,服務社會的觀念已被不少高校圖書館的有識之士所接受,他們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例如,有的高校圖書館利用假期走出校門,到農村去輔導農家書屋管理員隊伍;有的高校圖書館專門成立了新農村建設服務領導小組,集合新農村建設服務信息資源和服務團隊,主動提供科技資料和各項現代化農業信息,贈送農業科普圖書,提供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相關知識培訓,都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南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曾利用本校駐村扶貧工作時機,幫助農民建立文化大院、科技書屋,還組織學生文藝團隊下鄉為農民演出。
3.1.4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應充分認識到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既是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高校圖書館在對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從而贏得社會的支持與尊敬,有利于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資源,因而有利于高校的長遠發展。”從圖書館與館員的角度講,“向社會提供文獻信息服務,讓館員多接觸社會,多接觸各行各業、各層次的讀者群,有利于館員開闊眼界,有利于圖書館工作增添生機和活力,使館員的精神狀態由沉悶轉向興奮,由消極轉為積極,進而提高工作效率,促進館員的成長”。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在乃至未來較長一個時期內社會建設的重大課題,作為高等院校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地方高校,只有融入到新農村建設,才能使廣大農村學子了解學校,從而吸引他們來校就讀,因為農村是地方高校尤其是邊遠地區地方高校的重要生源地。圖書館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以學校發展大局為重,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人才的優勢,在學校與農村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為學校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3.2制定政策、理順關系是關鍵
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協調地方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實行資源共建、共享,賦予他們相同的社會責任。從行政隸屬關系上看,高校圖書館從屬于教育部門,教育的公益性也就決定了高校圖書館的公益性,與公共圖書館是相通的。從財政來源上看,可以說二者是一脈相承的,他們的經費大部分都是來自國家財政,因此每個公民都有權利享有國家的公共資源。國家應該從政策上規定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當然包括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要求,包括制訂出服務項目、服務區域、服務時間等方面量的標準,促使高校圖書館按“量”操作,同時要將其納入評估范圍。這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就會走入正規化、常規化。廣西在2011年就頒布了《高校服務廣西產業新發展深化年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要求高校加大服務三農的力度,探索與農村建立合作開發項目,幫助發展鄉村科技、普及知識等工作。廣西《方案》的實施,無疑為推動全國高校圖書館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3.3整合資源、提升能力是保證
文獻資源是圖書館做好讀者服務的物質基礎,更是高校圖書館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前提。長期以來,地方院校所開設的專業大多都是諸如政治教育、歷史教育、漢語言文學以及數理化等基礎性學科,而以服務本校師生為天職的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上自然離不開學校專業設置的圈子,適合廣大農村讀者需要的應用技術方面的科技文獻勢必短缺。圖書館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認真做好服務新農村的文獻資源建設工作。在紙質文獻方面,首先要充分挖掘本館館藏潛力。地方高校一般建校歷史很長,像筆者所在的商洛學院是由原商洛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商洛農業技術學校合并后升本的,前者有近40年的歷史,后者有60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有方方面面的積累,圖書館需要加以搜集,分類整理,加強利用。其次,在圖書采購中要增加這方面的文獻比例。在數字資源方面,除了購買相關的圖書、期刊和專題數據庫外,要加大網上資源的整合利用,要安排責任心強并具有農業、計算機等專業知識背景的館員來從事此項工作。
4結語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目前雖然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我們相信,隨著國家對教育投資的加大,對行業關系的理順,地方院校圖書館定會把服務延伸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個層面,并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實現高校圖書館事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王思根員立亭單位:商洛學院圖書館
- 上一篇:和諧社會社區建設論文
- 下一篇:財政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