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特色及啟示

時間:2022-12-03 08:27:05

導語: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特色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特色及啟示

【摘要】新加坡教育在全球名列前茅,在亞洲排名第一,其高職院校重視信息化教學建設,重視師資力量建設。信息化教育教學起步早、水平高,理念領先、特色鮮明,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我國西部地區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許多欠缺,應從信息化平臺建設、師資培訓及培養學生信息化學習積極性等方面入手,迅速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新加坡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建設;特色;啟示

教育信息化是高校教育現代化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要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在《2014全球信息技術報告》“最佳互聯國家”中新加坡排名第二,在《2016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網絡就緒指數”中排名第一。新加坡有5所公辦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和在信息化教學方面起步早、投資大、效果好,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新加坡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發展背景

1.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從1997年開始,新加坡教育部連續推出了三個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MasterPlan1(1997-2002)、Master Plan2(2003-2008)、Master Plan3(2009-2014)。2015年,學校又推出了Master P1an4(2015-2020)。2.智慧國家計劃。2006年6月,新加坡政府依托信息通信發展管理局推出了智慧國家2015(IntelligntNation 2015)愿景計劃,確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利用資訊通信為經濟和社會創造的增值居全球之首。2014年新加坡提前完成了智慧國愿景計劃,2015年又推出“智慧國家2025”十年計劃。

二、新加坡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特色

1.信息化建設歷程。2000年新加坡理工學院開始研發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2003年起開始實施打印配額制度。2004年第一代NYP課程管理系統CMS 1.0誕生,電子學習周開始實施。2007年CMS 1.0升級到2.0系統并在UNIX環境下運行,配備千臺互聯式臺式計算機。2008年Web2.0技術應用,每個學生擁有自己的筆記本電腦。2010年建成2600平方米的開發新產品的基地“創新村”。2014年Web3.0技術應用,人工智慧技術、三維(3D)技術、虛擬世界技術運行。2.學校信息化平臺建設。(1)BlackBoard網絡平臺。從2000年開始網絡教學平臺開發,目前已有1000多門網上課程,可以觀看3000多個世界各地頂級實驗室的視頻,可以使用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和創新訓練庫Pluralsight。(2)Polymall平臺。它是由新加坡5所理工學院聯合開發的一個跨學科和跨領域的開放式學習平臺,以配合新加坡全民終身學習運動。(3)云學習管理系統。南洋理工學院遷移內部部署的LMS到云LMS,并增強互連的能力,云計算主要適用于學習管理系統,自動更新與修復應用,自動升級。(4)學習型組織平臺。SOLID平臺是南洋理工學院教職員工將自己的商業信息、運作心得及管經驗上傳分享于此。AES資源平臺是供教職工將教案、課件、論文、教學心得、最新資料等放在網上進行分享。3.翻轉教室。翻轉課堂,即學生在網上獲取學習資料,自由規劃學習時間,學生在校或在家學習一樣方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教師將講課實錄視頻掛到網上,上傳作業與測驗題目,學生可預習、反復觀看及在線交流討論。4.電子學習周。電子學習周是指學生在一學期的其中一周時間不用到校,教師在網上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學生在家里通過網絡自主學習,通過skype、電子郵箱、網上論壇、虛擬教室向老師請教等,最后提交作業,網絡自動給出重復率。5.虛擬現實(VR)和擴增實境(AR)。新加坡理工學院很早就將虛擬現實(VR)應用在機械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的教學。擴增實境應用于結構力學課程教學之中,使學生在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環境里進行有趣的互動體驗。

三、對我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啟示

1.重視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學校要加大硬件建設力度,建設足夠的電子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錄播室、微格教室,為教師配發電腦,建設智慧教室,配置可穿戴設備。二是要建設數字化校園,校園無線網24小時免費全覆蓋,建設電子圖書館、提供知網等學術網絡服務。三是要建設具有學校自主知識產權的教學云平臺,建設課程資源庫、在線課程,進行云課堂、雨課堂、翻轉課堂、MOOC的教學與開發。四是要引進開放共享課程,學校在征訂學生教材時要選擇有互聯網+資源的教材。2.加強校際交流及信息化培訓。一是外聘專家或由校內專業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培訓,分期分批利用假期或周末時間進行培訓,在培訓結束后組織考試。二是積極參加省級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大賽、信息化教學交流研討會及論壇,制定獎勵制度,與職稱晉升及評優選模掛鉤。三是要加強與優秀高職院校的交流與合作,派出教務處或電教中心人員到其他高校學習交流,邀請優秀院校信息化專業人員來校診改信息化教學等。四是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積極學習信息化教學,以老帶青等。3.加快信息化網絡平臺建設。首先,學校要制定信息化建設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建設好校園網,實現辦公自動化。其次,學校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開發在線課程、網絡平臺、精品課程、MOOC平臺。再次,做信息化網絡平臺的普及使用和維護工作,通過培訓全體教師充分使用信息化網絡平臺,承擔省市信息化教學項目,使在線課程、MOOC及資源庫內容充實,更新及時,暢通運行。4.調動學生信息化學習積極性。一是要引導,使學生合理使用手機,讓手機成為有效的學習工具,利用手機獲取大量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二是動員學生購買筆記本電腦,只有自己擁有電腦才能隨時隨地上網學習,更好地完成設計、制圖等作業。三是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完成網上作業,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盡可能趣味化、游戲化、分數化。四是學校要在每學期末組織學生在網上為任課教師評教打分,反饋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五是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圖書館資料及電腦完成創新創業作品或進行課程學習,學校進行評選和獎勵。

總之,教育教學信息化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們要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早日實現教育強國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2]新加坡推出“智慧國家2025”智能城市計劃[N].人民日報,2014-8-19.

[3]唐夏夏,閆志明,袁杰,付加留.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新戰略述評[J].現代教育技術,2016.

作者:張正賢 單位:慶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