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學習方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時間:2022-01-08 09:48:54
導語:第三種學習方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世界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訊技術為代表的第一代、第二代信息技術逐漸被以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替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讓許多看似夢幻般的場景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在線網絡學習與面對面的學習方式逐漸走向融合,這就是“第三種學習方式”。
1.第三種學習方式的產生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如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等的發展,“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多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正在走進課堂教學。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以軟交換為核心,能夠給師生提供更方便(隨時、隨地、任何方式)、更快速、更低廉的數字化通信服務。下一代互聯網使三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融合、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大大降低信息傳輸成本,使在線學習成為可能。在云計算的環境下,學習資源是開放的結構,師生可以參與內容編輯,這賦予了學習資源持續不斷更新和進化的能力,從而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云服務?;ヂ摼W將計算機間的互聯拓展到世界萬物,這大大拓寬了師生的課堂視野,將課堂學習場景與遙遠的真實事物緊密聯系在一起,時空限制被突破。隨著電子白板、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交互式媒體進入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海量的課程資源,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向名家名師學習,學習者與學習資源之間的隔膜被打破,在線網絡視頻學習和面對面學習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二者逐漸走向“融合”,從而產生第三種學習方式。不同于以往傳統教學中只運用某種單一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結了多種技術去構建“數字化”的學習情境,學習的固有范式和習慣被打破,學習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甚至被顛覆。
2.第三種學習方式的特征
一是互動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主要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第二階段是“吸收內化”,主要是學生在課后獨立完成。第三種學習方式重構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傳統的“教師先教學生后學”轉變為“學生先學教師后教”。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以微視頻為載體,通過觀看微視頻構建基于現實生活的真實情境,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可以預習知識,可以自己掌控節奏,是個性化教學的體現。二是針對性。通過重構學習過程來減少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將學習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讓教師的指導、幫助等適合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第三種學習方式真正做到了差異教育。
3.第三種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型
慕課是指把以視頻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課程免費到互聯網,供學生學習。微課又叫微課程,是指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翻轉課堂是指學生自學課前錄制好的教學視頻,課堂上則由教師帶領學生一起研討分析的教學。
1.樹立信息分析觀念
學會分析、學會感悟海量的信息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的核心內容。《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信息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未來生活能力的組成。第三種學習方式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去構建“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全新的學習形式。第三種學習方式難的不是微視頻的制作,而是對課程資源的梳理、分析、整合與提煉,這既需要教師對課程資源進行基于學科邏輯的分析與重構,也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和教學流程進行基于學生認知心理的分類和重組。以“熱力環流”翻轉課堂為例,教學過程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微視頻的制作,微視頻不是一堂課完整PPT的“縮小”,它應是“碎片化”的導學視頻,應緊扣課程標準,依據學情,精選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作為短小精悍的視頻內容才能達到較好的預期效果。為此,可選擇“熱力環流的地理實驗”、“熱力環流形成過程與原因”、“海陸風”、“城市風”制成四段導學視頻。第二階段是課堂活動階段,通過交流、合作、探究、討論等互動方式解決微視頻學習中的問題、困惑,系統、全面整理課程資源以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視頻后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共性問題:①同一水平面上,風(大氣的水平運動)由高壓吹向低壓,為什么垂直方向上有時不遵循這個規律?②產生熱力環流后,等壓面是否還是理想狀態那樣平行?③氣壓與等壓面彎曲有什么關系?④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熱力環流實例⑤如何運用熱力環流原理去解釋相關的自然現象?教師將梳理出來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小組交流匯報,整理形成“熱力環流”知識體系。第三階段是拓展階段,教師指導學生進入相關網絡平臺(網站、QQ群等)討論熱力環流與軍事、熱力環流與歌曲、熱力環流與工業布局等內容,以獲得該類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包括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技巧、地理學科規律性的知識以及解決問題所應具備的視角,同時還包括運用地理語言表述觀點的能力等。
2.學會獲取課程資源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課程資源在時空、容量和速度上的限制,信息共享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便利。在數字化教學的背景下,地理教師可以運用“拿來主義”的方法獲取全球的教育、教學資源。最典型的例子是:教師要制作高中地理教學課件,都會先從網絡上收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如圖片、音頻、動畫、視頻等,再根據課標和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整合和制作,最終形成個性化的課程資源,且積少成多,最終建設成為個性化的地理課程資源庫。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融入學習之中形成新的“信息源”,從而使學習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由三維結構變為四維結構,即由過去的“教師、學生和課程”轉變為“教師、學生、課程和信息技術”。新的學習模式也給高中地理教師帶來新的挑戰,這不僅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現代信息技術能力,而且還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發揮集體的智慧,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共同建設地理學科的數字化課程資源。為此,省、市、縣教體局和人社局對一線教師開展持續多年包含信息技術內容在內的繼續教育培訓,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廣大教師可以熟練使用新一代信息技術。
3.感悟“數字化”便捷
數字化的突出特點是智能化、個性化和網絡化。數字化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就高中地理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地理課本中的很多知識學生難以直接感受到,如宇宙環境、大氣環流、洋流等,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口述+粉筆”等方式很難將抽象的地理事象形象化和具體化。而數字技術制造的超現實影像,將傳統教學中枯燥、難懂的內容數字化,多維度呈現知識架構,使學生易學易懂。更為重要的是,網絡“高速公路”上無國界,學習資源流通不限時空、不限容量、不限速度,這為普通教師,尤其是年青教師,提供了學習、借鑒和趕超名師的方法與途徑??傊?,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也許,在未來,第三種學習方式會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第一學習方式”。
作者:汪漢旗 單位:安徽省涇縣第二中學
- 上一篇:2015鄉水利站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索
精品范文
10第三季度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