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教學探索

時間:2022-05-21 03:36:04

導語: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教學探索

摘要:在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新理念指導下,如何加強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很多教師必須探索的重要課題。而在作文教學中努力幫助學生實現作文個性化,順應時展,順應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核心素養;作文個性化;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說真話

作文說到底就是用筆說話,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同樣是作文的主人,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習作中愛寫什么就寫什么,讓他們擁有表達情感的自由,而這一切都是以說真話、抒真情為基礎的,情動才能辭發,真實是實現學生作文個性化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學生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寫自己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消除學生一寫作文就胡編亂造和出現假、大、空的現象。

二、培養創造意識,鼓勵學生寫想象與幻想中的事物

想象與幻想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獨特性是其最為顯著的特點,而獨特正是個性展現的真諦。小學生喜歡想象和幻想,他們心目中的世界與事物是豐富多彩的,鼓勵他們寫想象作文能使他們的思想與個性得到最充分的展現。例如,學生在寫《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時,有的想用七色花消除戰爭,有的想用七色花讓地球變得更美麗,不再有污染,有的想讓七色花帶他探索宇宙的奧秘……這些都表現了孩子們美好的心靈與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他們寫想象中的事物,要順應孩子愛異想天開的天性,讓孩子的“童心”得到飛翔,讓孩子的“童性”得到張揚,讓孩子的“童真”得到展示,更主要的是讓孩子們播下一顆創造的種子。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說過,想象力是一種人類所擁有的但似乎本應是神獨有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兒童想象力的黃金時期,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大膽、奇特的想象,他們的想象也許不符合社會、生活甚至情理的實際,但是讓孩子們保持一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非常寶貴的。

三、給學生充分的寫作自由,讓作文由封閉走向開放

要想讓學生在習作中充分的展示個性,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寫作自由,這些自由主要包括選材的自由、命題的自由、抒情的自由、表達方式選擇的自由等,有了寫作的自由才會激發他們的寫作動力。例如,學生寫自己最難忘的一次關于“微笑”的經歷時,有的學生寫老師輕輕撫摸自己頭時的微笑,有的寫考試成績進步了父母稱贊時的微笑,有的寫為環衛工人送去雪糕得到的微笑等,有的用記敘文,有的用詩歌。因為學生擁有充分的寫作自由和獨特的個性體驗,所以他們的習作內容與形式豐富多彩,各有各的材料,各有各的表達方式。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只有學生有了寫作的自由,才會有創意表達和個性化表達的出現,前者是必要條件,后者是結果。如在寫單元學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以記者訪談的形式來談收獲與反思,給足學生自主體驗的空間,這種方式現場感強,形式新穎,讓學生擁有了更多創新的思維與空間。

四、評價尺度適度從寬,以激勵與表揚為主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作文教學首先要重視讓學生樂于寫作,善于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讓學生一開始就覺得作文如同平時說話一樣并不難,消除他們作文難的心理障礙。在作文的評價標準上,要遵循螺旋上升的規律,把握好各學段的寫作評價標準,不宜拔高要求而讓學生望而生畏。在作文評價的等級評定中,教師要淡化甄別與選拔功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發展的功能,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積極的評價中感受到自己在進步,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教師不要吝惜自己手中的分數,不要吝惜自己筆下的贊揚,以激勵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五、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良好習慣,積累個性化作文材料

日記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最好方法。日記是一個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自主性、真實性、獨特性、個體差異性是其基本特征。日記能夠表現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的一顰一笑、一怒一樂的情感最為真實,而這種真實正是作文個性化所必需的。學生寫日記每天會有新發現、新感受,心境不同、情感不同、材料不同,其個性自然也就表現出來了。堅持寫日記會促使孩子經常留心周圍的各種事物,并進行觀察,從而自然地、積極地去分析、比較。要求并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對實現作文個性化大有幫助,日記的個性化為作文個性化奠定了良好的寫作基礎,是個性化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寶庫。

六、加強課外閱讀,提倡海量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溫儒敏先生也說過,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讀書,不讀書。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怎么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部編本語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課外閱讀延伸了,但閱讀量還是不夠。所以必須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海量閱讀”……閱讀量的提升一定會拓展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寫好個性化的作文。部編本語文教材高度重視閱讀積累,這正是抓住了語文學習的“牛鼻子”,它與實現學生的作文個性化并不矛盾,反而有利于促進學生作文的個性化。

總之,在倡導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新形勢下,努力實現學生作文的個性化是作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語文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實現作文個性化,順應時展,順應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妥金錄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