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機械類本科教學改革
時間:2022-03-06 04:23:02
導語:小議機械類本科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踐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陳舊首先,實驗內容安排一般配合各門具體課程開設,往往以演示性、驗證性實驗項目居多,缺少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3]其次,實踐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后,擺脫不了“灌入式”、“抱著走”的做法,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大多數實驗教學課一般是先由教師進行實驗演示,學生再按實驗指導書的要求一步步地進行驗證實驗。這種實驗教學方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
1.改革的措施針對應用型機械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當前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黑龍江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對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采取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思想認識上給予實踐教學以充分的重視。學校提出了“大工程、大德育、大實踐”的三大教育理念以及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此為指導,機械工程學院對實踐教學給予了更多的重視,多次組織實驗室主任和實驗教師探討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針對性改革措施。(2)優化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建立自己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一方面,對原有的實驗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并淘汰一些過于落后的設備。另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先進實驗設備,以滿足高、新、尖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需要。學校成立了“工程訓練與基礎實驗中心”,涵蓋了數控車、銑、刨、磨等常用加工方式以及熱處理等多個模塊的訓練,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動手實踐的需要。(3)尋求校企、校校合作機會,共建實踐基地。通過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我校已先后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哈爾濱電機廠、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雞西煤礦機械有限公司、七臺河龍煤集團礦機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等企事業單位和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能夠較好地彌補校內實踐基地的不足。(4)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建設。一方面,對老實驗教師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學方法的培訓。另一方面,針對年輕教師,學校要求“過三關”,即“實踐關、育人關、教學關”,其中“實踐關”是關鍵環節。因此,機械工程學院對年輕教師進行了“CNC加工技能”等實踐培訓,并且為他們提供了外出實習的機會,大大提高了年輕教師的實踐能力。此外,還通過聘請工廠或科研院所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到學院兼職,充實了實踐教學隊伍,同時也有利于“產、學、研”的良好結合。(5)不斷更新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要與時俱進,以適應時展需要。黑龍江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對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改革實踐。以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試點,初步形成了“實踐—理論—再實踐—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安排“認識實習”,使學生對本專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完一定的理論課之后,安排“生產實習”;在大四下學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理論與實踐知識進行結合,鍛煉其綜合能力。(6)舉辦設計比賽,組織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黑龍江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每年都會組織“三維建模”、“CNC加工”等大賽,以加強學生對CAD/CAM軟件的掌握,提高其綜合設計能力。另外,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并為其提供必要的基金支持,配備專業素質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以及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機械工程學院近三年立項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有五十余項,且部分項目的研究成果獲得了省級乃至國家級獎勵。通過舉辦這些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實踐創新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增加了砝碼。(7)以畢業生的就業為導向,鼓勵學生到工廠或企業做畢業設計。這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為學生的就業以及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取得的成效黑龍江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通過對機械類專業傳統實踐教學的改革,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近三年來,我校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居黑龍江省前列。而且,通過摸底調查,發現無論是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還是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學生,大都表現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可栽培性,得到了所在單位的認可和好評。
本文作者:唐慶菊于鳳云張文生工作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 上一篇:化工機械事故分析及戰略探索
- 下一篇:裝飾公司機械設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