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互動策略分析
時間:2022-01-17 04:19:28
導語:高中地理教學互動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為了使互動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教師應采取積極的措施: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開展課堂實驗,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實施小組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
關鍵詞:高中地理;互動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才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講述為主,教學效果不理想。鑒于這種情況,許多教師做出了嘗試性的改變,在課堂上采用互動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已漸漸應用到高中各學科教學中,其中,高中地理也不例外。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較之以前具有靈活性和豐富性的特點,學生通過對地理的學習,可以加深對祖國的了解,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與此同時,高中地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深化教材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由于互動教學模式應用起步較晚,至今國內沒有形成科學的方法去指導教師的具體應用。那么,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如何讓課堂互動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呢?
一、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對學生而言,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是抽象的,不利于理解和記憶。對此,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聯系相關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地理就在我們身邊。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有兩種方式,其一是選用生活中的真實例子,其二是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比如,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時,教師會向學生講述,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對于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教師就可以聯系實際生活,給學生設置問題情境。比如,人類活著需要什么?呼吸需要什么?我們生活中的溫度你覺得舒服嗎?這樣,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對于“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這一原因,學生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要及時給予補充。再如,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時,介紹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時,教師完全不用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列舉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我們平時都見過的運輸方式。這種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高效完成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開展課堂實驗,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
地理學科不是純理論性的科目,教師完全可以將實驗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同老師一起解決問題。當然,地理課堂實驗最主要的是對地理地圖的應用,地圖又不僅僅是指平面地圖。比如,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幾個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表面找水的部分,探究水、陸面積的分布情況,學生對于不懂的問題,向教師請教,進行師生互動。學習“大規模海水運動”時,可以以沙盤代替海水,真實模擬海水的運動情況。學習“地表形態”時,也可以利用沙盤來模擬地形。在課堂實驗中,教師不僅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全局,及時發現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比如,學生看地球儀時不知道哪些顏色表示海水,不知道黃色又代表著什么,這就需要教師向學生進行詳細解釋,以便課堂實驗順利完成。
三、實施小組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
所謂互動教學,不僅僅指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是同齡人,他們彼此更容易親近和理解,在學習上更能互幫互助。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在高中地理課堂上,完全有條件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如,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人口的變化”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探究問題,可以按照學生人數進行平均分組,讓學生一起探討“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的辯論賽,正方觀點“農民工有利于城市發展”,反方則相反。通過這個辯論賽,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學過的有關“人口的數量變化”“人口的空間變化”及“人口合理容量”等知識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辯論賽,學生不僅僅鞏固了已經學過的知識,加強了對知識的運用,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再如,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二“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時,同樣可以給學生分組,讓每組學生分別討論“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和“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進而得出農業的區位是如何選擇的,最后每個小組選出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小組的討論成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生之間實現了有效溝通,互動學習模式的成效也就顯現出來。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應用互動學習模式,符合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當然,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運用這種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創新方式、方法,爭取將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將互動教學模式同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結合。
作者:徐東東 單位:青海師范大學 江蘇省鹽城市伍佑中學
參考文獻:
[1]張云.提升高中地理教學互動性實踐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5(04).
[2]張家興.信息化環境下開展地理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J].亞太教育,2016(01).
[3]劉陽.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互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 上一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
-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學典型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