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職教師“工匠精神”培養研宄

時間:2022-09-04 09:24:14

導語:髙職教師“工匠精神”培養研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髙職教師“工匠精神”培養研宄

摘要:在中德產業園長效發展的背景下,高速發展的裝備制造業對具備“工匠精神”的高職實用型工匠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建設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作用,并從宣傳弘揚“工匠精神”、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完善高職教師培訓體系、引進行業企業“大匠”四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關鍵詞:中德產業園;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教師隊伍

1“工匠精神”對于中德產業園長效發展意義

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對中德產業園的飛速發展影響重大、意義深遠,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端技術人才具有勤懇務實、戒驕戒躁、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可貴品質,將“工匠精神”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可加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養企業和員工共同的精神目標和價值追求,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員工職業素養的提升'對于企業云集的中德產業園而言,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實現中國市場與德國技術優勢互補;加速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將中德產業園打造成為國際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園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工匠精神”在髙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作用

在中德產業園長效發展的戰略背景下,高職人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職教師,一方面用“工匠精神”引領培養未來可致力于中德產業園乃至整個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將中國傳統工匠文化與“工匠精神”相融合,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具備日德“工匠精神”并傳承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的國際化工匠人才。“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具有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和培養敬業奉獻的工匠人才兩方面作用。2.1“工匠精神”提升高職教師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在職業行為中表現出的綜合品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行為和職業作風等方面。良好的職業素養包含愛崗敬業、踏實奉獻、耐心專注、精益求精等品質。而具“工匠精神”的高職教師,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較寬廣的匠人情懷,對于他們而言,教書育人不僅是謀生立業的手段,更是一種事業榮耀和生命追求。他們在精神上敬業奉獻,在技能上融會貫通,在實踐中精益求精,不斷革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追求自身發展,以“工匠精神”陪伴激勵于自己職業生涯的始終。2.2“工匠精神”培養敬業奉獻的工匠人才。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職教師,不僅能以技育人,更能立德樹人,用以“工匠精神”為基礎的工作態度和奉獻精神,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精神追求和職業素養。高職教師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課程理論與教學實踐中,貫穿于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營造適用于“工匠精神”培養的教書育人氛圍,使學生深化對工匠理念和工匠使命的認知感悟,成為敬業奉獻、執著專一的國際化工匠人才。

3基于工匠精神的髙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3.1宣傳弘揚“工匠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是中德產業園發展的動力源泉,而“工匠精神”是高職教師培養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的精神原則和靈魂追求,高職教師要將“工匠精神”的傳承發展與自身的專業知識相結合,借以弘揚日德“工匠精神”并推動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的傳承發展。高職院校要開展基于院校特點和行業特色的“工匠精神”宣傳活動,多途徑全方位地加大“工匠精神”宣傳的力度和廣度,營造適于“工匠精神”發展弘揚的校園文化氛圍w。例如“工匠精神”主題征文、座談會、社團活動等,或組織觀看有關大國工匠或先進國家制造業的影視片或宣傳片,感受工匠們的創業之艱、守業之難和興業之榮。同時,大力開展關于國內外能工巧匠歷史事跡的文化講座,將國內外匠人們百煉成鋼的工匠意志和精雕細琢的工匠作風作為“工匠精神”的一部分融入到校園文化中。3.2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工匠的誕生,離不開企業的培養;工匠、企業、產品、品牌是四位一體、不可分割的整體。而高職院校作為輸送高素質技能型工匠人才的主陣地,要全方位搭建與企業交流合作、資源共享的現實工作站或網絡虛擬平臺,營造有利于培育高職教師“工匠精神”的工作氛圍與人際交往環境,使教師積極投身于校企合作交流會、企業頂崗培訓等活動;鼓勵教師申報研宄有關校企合作等實踐性課題,如“對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核心要素的理解”、“教師多工種的技能融合問”等課題,借以激發高職教師與行業和企業對接的積極性,設身處地地感受企業國際化的前沿技術水平和拼搏奮進的“工匠精神”,并通過“工匠精神”引領高職教師創新發展、幫助教師轉型成長,進而打造一支基于工匠精神的“雙師型”高職教師隊伍。3.3完善高職教師培訓體系。在中德產業園長效發展的背景下,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炙手可熱,作為技術技能型工匠型人才的培養引路者和傳承“工匠精神”的主導力量,高職教師要責無旁貸地在“工匠精神”的引領下,從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兩方面創新發展。這就需要廣大職業院校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加大教師培訓力度,讓高職教師積極參加各種技術技能型培訓項目;或者學校、政府或有關部門提供資金、技術或政策支持,鼓勵高職教師在取得高校資格證書的基礎上,積極參加有關行業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學習;或學校組織各個教學系部,帶領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掛職鍛煉,使教師切身處地地感受企業所煥發的蓬勃生機、工匠們的拼搏奮進,在濃厚的“工匠精神”氛圍中受到熏陶鼓勵,借以培養高職教師的“工匠精神”。還可鼓勵高職教師兼職承擔企業的工作,了解企業當前的高新技術水平、現代化管理方式和專業崗位的實際需求,以便在教學中促進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的深度融合并通過言傳身教向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傳承“工匠精神”|4)。總之,完善高職教師培訓體系,是提升高職院校產教融合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建設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師資力量建設的重要舉措。3.4引進行業企業“大匠”。在中德產業園長效發展的背景下,高職教師作為教學的直接承擔者,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直接決定了國際化工匠人才的培養質量,進而關系到中德產業園乃至整個中國制造業的高效持續發展,高職院校要從各行各業引進具有較強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的能工巧匠,同時,在中德經濟共贏、聯合發展的背景下,跨國引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國工匠”。此外,教育部也曾明確指出:“引進行業企業人員是高等職業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支撐。”引進兼備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雙師型”專兼職教師,可實現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專業技能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緊密銜接。在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引進行業企業“大匠”有利于創造利于工匠型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引導具有企業背景的工匠型教師用自己學技之路上的百折不撓、專業崗位上的開拓進取、業界上的職業道德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力爭通過高職教育平臺建設基于“工匠精神”并兼備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高職教師隊伍。

4結語

中德產業園長效發展的背景和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高職學校應借裝備制造業高速發展的“東風”,進一步加強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建設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陳開梅.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芻論[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15-16.

[2]彭爽.美國、德國、日本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特色與啟示[J].職業教育研宄,2006(12):18-19.

[3]唐衛紅.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及其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11):121-122.

[4]豐華濤.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高職“工匠”人才培養及就業[J].電大理工,2017(3):57-58.

作者:宋晗 單位: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